针灸治荨麻疹验案二则
发布时间:2024-06-20 10:13:27
发布时间:2024-06-20 10:13:27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多发于春、夏、秋季,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疹块样损害,突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有剧烈瘙痒及烧灼感。中医学称此病为“瘾疹,认为本病总由风邪引起。《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载:“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荨麻疹的主要病因有以下五点:1.先天不足,禀赋不耐;2.平时喜食鱼虾腥荤等易动风食品;3.暴饮暴食,烟酒无节,胃肠积热;4.卫表不固,风邪入客;5.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不畅,郁久化火,灼伤阴血。
本病根据病程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者常突然发病,局部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风团,呈鲜红、苍白或正常肤色,在一天之内可反复发作数次,时隐时现,严重者泛发头面及全身,自觉灼热、瘙痒剧烈。消化道黏膜受累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如累及喉头及支气管黏膜,则出现呼吸困难、胸闷,严重者可窒息死亡。反复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者为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较轻,风团时多时少,长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治疗相对困难。
笔者在临床中,一般将本病分为四型:风热型、风寒型、胃肠积热型、阴血不足型。
案一
梁某,女,21岁,1998年10月20日求诊。患者昨日晚间突感面部发热,但体温正常,随即面部发痒,搔抓之后,风团满布,前往医院,诊断为荨麻疹,并注射抗过敏针剂,痒稍止,凌晨时,瘙痒复作,风团遍布胸背部。刻下:发病急,风团呈红色,灼热剧痒,遇热则加重,遇冷见轻,麻疹发于头面及上半身,伴有发热、恶寒、烦躁、咽喉肿痛、腹痛、大便干、小便黄,舌苔薄黄,脉数。
病因病机:卫气不固,风邪侵袭,邪热入于营血,气血不和。
辨证:风热束表,肺卫失宣。
治法:疏风清热,调理肺气,通利三焦气机,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处方:
一组:俯卧位。1.大椎:督脉穴。用三棱针顺经点刺3针,自大椎起,间隔1cm,加拔火罐,留罐10分钟。2.风门:第一次治疗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第二次用毫针刺,针尖向脊椎呈45°刺入0.8~1寸,捻转泻法。两种方法交替施治。3.肺俞:针尖向脊椎呈45°刺入0.8~1寸,捻转泻法。4.风池毫针刺,针尖向对侧眼方向刺入5~8分,施泻法。5.风府毫针刺,针尖向下斜刺3~5分。6.脾俞透胃俞,从脾俞进针平刺1.5寸透胃俞,泻法。7.委中邻近浅静脉点刺放血,如黄豆样大3~5滴为度。
二组:仰卧位。1.印堂、太阳二穴用西医采血的小皮针速刺放血,用手挤出2~3滴。2.曲泽邻近浅静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如黄豆样大3~5滴,如血出不畅可加拔火罐。3.中脘、天枢直刺1寸,刮针柄数次,泻法。4.神阙隔姜灸,放艾炷3次,灸30分钟。5.气海毫针刺入1寸,上加温针灸,连续3段灸30分钟。6.血海透百虫窝,施提插补泻法的泻法。7.上巨虚毫针直刺1寸,“快进针,而慢出针,不按针孔为泻法”。8.内庭捻转泻法。9.支沟、公孙、太白:支沟穴系三焦经之火穴,三焦与心包经互为表里,刺之擅治三焦腑气,可泻三焦实热。
三组:仰卧位。1.印堂平刺,针尖向素髎方向刺入3~5分。2.太阳,在目外眦上外方之凹陷处,针2~3分。3.下关透颊车,用30号2.5寸毫针由下关进针平刺直达颊车,针感局部酸胀。4.攒竹:用30号1.5寸毫针沿皮向外侧透经外奇穴鱼腰,直向丝竹空方向横刺。5.曲池针0.5~1寸,针感以麻胀居多,常可上下放散,上至肩,下至手腕。6.合谷直刺8分。7.少商速刺放血,见血如珠即可。
按 首取大椎,其善治阳证风邪,施刺血疗法可泻风热。风门有疏散风寒、宣泄诸阳之热、调理肺气的作用。肺俞有宣热疏风、调理肺气之功能。又配印堂、太阳二穴速刺放血,可活络疏风、镇静安神、疏风散热、清头目。曲池系大肠经之合穴,肺与大肠经相表里,针曲池有疏风解表、调和气血的作用,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的要穴,又是强壮穴之一。合谷疏风解表、通经活络、安神、镇痛,少商系肺经的井穴(所出为井),速刺出血可清肺热,利咽喉。曲泽浅静脉放血,可疏通心络、泄湿热;配委中(又名血郄,是足太阳经之合穴),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治血热导致的疮疡痈疽疖及各种皮肤病,施三棱针在其浅静脉点刺放血,每每奏效。
在治疗中,又注重调理脾胃、托里扶正,取中脘、天枢、神阙、内庭、公孙、太白等健脾和胃。又配祛湿清热、调和气血的血海穴,以求“血和风灭”之效。支沟系三焦经的经穴,可通关开窍、活络散瘀、调理脏腑、宣通气机、通调水道。三焦气机郁滞则相火易动且传变迅速,治风邪取三焦之穴支沟,可减火热,火热减则风热不起,且可通大便。
梁某的急性荨麻疹在治疗3次后诸症已消,皮肤光滑如初,为巩固疗效,继取强壮穴曲池及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治2次收功。
案二
黄某,女,20岁。初期,阴部、大腿内侧皮肤起风疹块,在医院诊断为荨麻疹,并注射抗过敏针剂,无效。刻下:皮疹发于腹部、阴部、大腿,呈粉白色,瘙痒,遇风冷加重。口不渴,腹泻、肠鸣,怕吃凉饭、冷饮,舌体淡胖、苔白,脉浮紧。月经提前1周左右,色淡量少,有痛经史,来潮时必须用热水袋温小腹,白带多。
辨证:患者素体虚弱(阳虚),冲任不盈,天癸失调,抵御外邪无力,外为风寒所束。治病求本,冲任不调为其本病,荨麻疹为其标病,拟标本共治,扶正祛邪。
治法:健脾和胃,培补冲任,温补肾阳,疏风散寒,温通经脉。除用针灸调补外并加服艾附暖宫丸。
处方:
一组:俯卧位。1.大椎用三棱针点刺后不按压针孔,上放灸架,粗艾条施灸30分钟。2.肺俞透风门。3.肝俞、膈俞,针尖呈45°向脊柱方向刺。4.脾俞透胃俞,针尖向上刺入1.5寸,平补平泻。5.肾俞直刺8分,上加温针灸。6.关元俞直刺8分,上加温针灸。7.下髎直刺1寸,上加温针灸。
二组:仰卧位。1.膻中,针尖向上沿皮刺入1寸,顺经补法。2.尺泽直刺1寸。3.曲池刺8分,上加温针灸。4.列缺,向肘部斜刺3分,逆经、泻法。5.合谷直刺8分,补法,针感以胀麻居多,向手指或肘、肩部放散,有的传导至面部。
三组:仰卧位。1.中脘直刺1寸,平补平泻。2.神阙隔姜灸,上放艾炷灸30分钟。3.天枢直刺1寸,关元直刺1寸,不施手法,上加温针灸,加3~4段为度。4.中极直刺1寸。5.血海直刺1寸,上加温针灸。6.足三里、三阴交、公孙。
以上三组穴轮流取之,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针刺后,留针30分钟,灸30分钟。
按 患者素体气血两虚,首取六阳之会的大椎穴,先是点刺出血以疏风解表,后施灸法温通全身阳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又配气会穴膻中通调脾、肾、小肠、任脉及三焦五条经的气机。
肾俞、肝俞、关元、血海、中极、三阴交六穴相配,可培补肾阳、疏肝理气、通经活络、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三阴交又有补脾胃、助运化、调和气血之佳能,中极除调经外还可培元助气化,清利寒湿止白带,又配下髎更可治痛经、白带多。
中脘是治疗脾胃疾患的重要腧穴,也是治疗皮肤病的要穴之一。神阙穴位于脐中,为先天之根蒂,凡阳虚气陷、沉寒痼冷诸症皆可灸之,以培元固本、温阳益火。天枢系大肠经之募,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要穴之一,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之功。脾俞可除水湿、助运化、补脾阳、益营血。胃俞可振奋胃阳、健脾和胃、化湿消滞。再配胃之合穴足三里,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又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作用。
以上三组穴互配成方,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不仅荨麻疹被治愈,腹泻、肠鸣、怕冷等阳虚证候亦得解。半年后追访,月经基本正常,不再痛经,经量正常,身体状况明显改善。(赵方 宋庆龄基金会和平门诊部)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 : 针刺疏调气血治疗面部麻木
下一篇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