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麦冬汤治皮肤病验案三则

发布时间:2024-06-26 11:47:37

沙参麦冬汤出自《温病条辨》,由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生甘草组成,是润燥剂,主治肺胃阴津不足、咽喉干燥等症。在临床中取其新用,加减治疗某些皮肤病变疗效显著,兹举验案如下。

神经性皮炎

周某,男,55岁,2019年12月2日初诊。10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患者颈部两侧、双手背、肘部、骶尾部、双小腿正侧、双足背出现大小不一的片状红色皮损,阵发性瘙痒,尤其是晚间休息时痒感加重,甚时影响睡眠。期间曾服赛庚啶、马来酸氯苯那敏,外用肤疾宁贴膏、醋酸肤轻松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哈西奈德溶液等,当时痒感稍轻,过后仍瘙痒难忍。上述部位皮疹干燥,触之灼热,有红褐色色素沉着,不规则抓痕、薄屑、血痂,部分呈苔藓样变。述近月来常五心烦热,口渴咽燥,溲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诊断:神经性皮炎。证属阴津不足,虚热内生,肌肤失养,感受风侵而致。

治则:滋阴清热润肤,佐以疏风止痒。

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20g,麦冬15g,桑叶10g,玉竹12g,天花粉12g,扁豆12g,生地黄10g,知母10g,地骨皮10g,竹叶6g,白鲜皮12g,白蒺藜9g,蛇床子9g,甘草9g。13剂,水煎服,日1剂。嘱第三煎待凉,用纱布蘸药液拧至不滴水为度湿敷患处,日3次,忌食腥辣之物。

12月15日二诊:服药后口渴咽干、五心烦热症状皆轻,小便正常,患处触之灼热感已不明显,肤色由红褐变淡,瘙痒感大减,皮损变薄,趋于消退,晚间能入睡。守上方去竹叶,沙参易为12g,麦冬、天花粉、王竹、扁豆、生地黄、白鲜皮易为9g,白蒺藜、蛇床子易为5g。继服11剂后皮疹全消,诸症获愈。

本案据症合参辨为阴液不足,热邪内生,蒸灼肌肤,复受风侵。取沙参麦冬汤加减,以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扁豆、生地黄、知母、地骨皮滋阴清热润肤;桑叶疏达燥热;竹叶、甘草导热下行;白鲜皮、白蒺藜、蛇床子祛风止痒,而收全功。

红皮病型银屑病

韦某,男,71岁,2020年6月12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双上肢、背部被蚊子叮咬后起蚕豆大小红色丘疹,奇痒难忍。自用花露水、风油精、樟脑酒外搽,虽当时止痒,但2天后皮损开始向周围蔓延,数日便扩展至周身,呈现出弥漫性潮红皮疹,表面覆有大量细薄皮屑,触之皮肤灼热明显,瘙痒,指、趾甲随着逐渐变厚。口渴欲饮,溲黄,尿有热感。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诊断:红皮病型银屑病。证属因外搽刺激性药物致入里化热,蒸灼肌肤,伤阴化燥所发。

治则:滋阴清热,润肤止痒。

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30g,麦冬15g,玉竹15g,天花粉12g,桑叶12g,扁豆12g,生地黄15g,知母12g,石斛12g,玄参15g,竹叶9g,蝉蜕9g,甘草9g。10剂,水煎服,日1剂,忌腥辣食物。

6月22日二诊:服药后小便正常,其他所有症状稍微见效,药已中病。守原方去竹叶,续服15剂。

7月8日三诊:皮损由潮红转淡,细薄鳞屑明显减少,皮肤觉有润感,口渴及皮肤灼热痒感继续减轻,指趾甲变薄。守二诊方去石斛,沙参减为15g,麦冬、玉竹、生地黄、玄参减为10g,天花粉、扁豆、知母减为9g,蝉蜕减为6g。继服14剂后上述症状消失,皮损全部消退,告愈。

此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是因皮肤被虫叮后误用刺激性的药物外搽,而呈现出一系列药物入里化热伤阴化燥,肌肤失去润养的症状表现。取沙参麦冬汤加减,以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生地黄、知母、石斛滋阴润肤清热;玄参,《本草便读》言其“可潜消斑毒”;竹叶、甘草导热下行;蝉蜕止痒。诸药相用,使皮损得以消退,皮肤逐渐恢复至正常。

慢性湿疹

宋某,男,44岁,2021年6月19日初诊。患者1年前双手背、双上肢伸侧、双小腿正侧、双踝部发生大小不一的片状红色皮损,呈阵发性瘙痒,两家医院诊断为湿疹。经服马来酸氯苯那敏、赛庚啶、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及少量激素,外用去炎松尿素软膏、肤轻松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哈西奈德乳膏等,只能缓解当时,后痒感逐渐加剧。查见患处皮损高出皮面,皮纹增宽,皮肤粗糙肥厚,上覆干燥鳞屑,部分苔癣样变,边缘不清,触之灼热,色呈红褐。述其数月来自感体热,口渴咽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慢性湿疹。证属阴液不足,虚热内生,灼于肌肤,肤失润养为发病之根。

治则:滋阴清热,润肤止痒。

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30g,麦冬15g,桑叶15g,玉竹12g,天花粉15g,扁豆12g,知母12g,地骨皮10g,地肤子12g,白鲜皮12g,甘草9g。14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第三煎待凉,用棉签蘸搽患处,日数次,忌腥辣食物,勿用热水洗搓。

6月3日二诊:药后口渴咽燥及患处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处由肥厚变薄,鳞屑基本消退,肌肤觉有润感,肤色由红褐转淡。守原方将沙参减为15g,麦冬、玉竹、天花粉、扁豆、桑叶、知母、地骨皮、地肤子、白鲜皮减为9g,续服15剂后皮疹全部消退,痒症消失。

本案慢性湿疹迁延日久,因病情变化导致阴虚内热,肌肤失其润养,皮损处呈现肤色发红、覆干燥鳞屑、肌肤粗糙、苔癣样变、阵发性瘙痒剧烈、触之灼热等症状表现。此种湿疹不能只限于除湿止痒,治疗大法应以滋阴清虚热为主,佐以止痒。若不滋阴润养肌肤,势必造成阴愈虚、热愈盛之趋势,这亦是慢性湿疹多治不愈的主要因素。因而投沙参麦冬汤加减,以沙参、麦冬、桑叶、玉竹、天花粉、扁豆、知母、地骨皮清热滋阴润燥;甘草导热下行;地肤子、白鲜皮止痒而获良效。

玫瑰糠疹

卓某,男,26岁,2021年10月22日初诊。患者半月前胸部发生两个约2×2平方厘米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状鳞屑,几天后躯干四肢近端相继出现较多上述皮疹,呈圆形、椭圆形分布,稍痒。经服复方青黛丸,外用两种激素药膏、炉甘石洗剂,皮损未见消退,并有新疹再现。询其发病1个月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现仍口渴、咽喉干燥不适,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患处皮纹与长轴基本一致,触之有热感。

诊断:玫瑰糠疹。证属上感后热邪未得以及时清解,伤阴化燥,肤失润养,兼受风袭而发。

治则:养阴清热润肤,疏风止痒。

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20g,麦冬15g,玉竹12g,天花粉12g,桑叶12g,白扁豆12g,石斛15g,生地黄15g,射干10g,桔梗10g,白蒺藜9g,浮萍9g,甘草9g。7剂,水煎服,日1剂。嘱少洗澡,忌腥辣食物。

10月29日二诊:药后口渴咽燥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有润感,肤色由红变淡,大部分皮损消退基本不痒,未有新疹再发。守原方去白蒺藜,沙参、麦冬减为12g,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石斛、生地黄减为9g,射干、桔梗、浮萍减为5g,继进6剂后,皮疹全部消退,上述症状消失。

本案始用常规疗法获效不显,根本病因是上感后热毒未得清解,蕴于肌肤伤阴化燥而呈上述皮损。取沙参麦冬汤加减治之,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石斛、生地黄、射干、桔梗滋阴清热,润肤利咽;白蒺藜、浮萍疏风止痒;甘草清热、调和诸药。方证相应,收到佳效。

手足皲裂

韩某,男,64岁,2023年9月28日初诊。患者1年前不明原因双手指、手掌、足底干燥,不久即现皲裂疼痛。某院诊为手足皲裂症,经服3种维生素药物、中成药(不详)两月余,后又外用中药水煎后浸泡多日,均未见明显效果。患处皮肤粗糙增厚,皲裂处干燥裂隙深浅不一,肌肤色红触之灼热,每于晚间手指、掌、足底热感加重。现仍口渴,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手足皲裂。证属阴津不足,虚热内生,手指、掌跖肌肤失其润养,呈现皲裂。

治则:滋阴清热,润肤止裂。

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30g,麦冬15g,玉竹15g,天花粉15g,桑叶10g,扁豆10g,生地黄15g,玄参15g,知母10g,地骨皮10g,白芨10g,甘草9g。12剂,水煎服,日1剂。嘱第三煎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患处,日2次。

10月10日二诊:药后口渴及皲裂处皮损发热症状明显好转,裂隙由深变浅,痛感减轻,肤色变淡红,且有柔软滋润感。药已中病,守原方,沙参减为20g,继服10剂。

10月20日三诊:上述皲裂症状继续好转,口已不渴,皮损热感已无,肤色基本正常,守二诊方去生地黄、地骨皮,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玄参易为10g,扁豆易为6g,继进8剂以巩固疗效。药后手足皲裂处皮损完全恢复正常,告痊。

本案手足皲裂始用中西药常规治疗后皮损未能消退,因皮疹处除皲裂外且有明显热感,肤色发红及口渴、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据症辨为阴津不足,热邪内生,蒸灼肌肤,失其润养而致皲裂。以沙参麦冬汤加减,其中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生地黄、玄参、知母、地骨皮滋阴清热润肤;扁豆能健脾、防久服滋腻之弊;白芨敛口;甘草清热。药物互用使阴津得充,虚热清解,肌肤得润,皲裂症状愈合。(马建国 马龙 马金榜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