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均倡论治肝癌经验
发布时间:2023-12-06 10:33:18
发布时间:2023-12-06 10:33:18
肝癌属中医学“肝积”“积聚”“鼓胀”等范畴,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郁结、饮食损伤等因素日渐损伤人体正气,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以致产生痰凝、湿浊、瘀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肝脏,相互搏结,日久积块如岩,形成肝癌。
张均倡系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肝病医、教、研工作30余载,临床擅长运用经方治疗肝癌、肝硬化及并发症。笔者有幸从师侍诊,现将其论治肝癌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肝癌发病主要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劳倦内伤,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脾运失健;另一方面为湿热毒邪内侵肝胆,或素嗜烟酒,酿生热毒,结于肝胆。内因与外因相合,而致气滞痰凝、瘀毒互结而成积。
肝癌病性属本虚标实,初期邪盛而正虚不显,以痰湿、瘀毒等实邪为主要表现,中晚期由于实邪逐渐耗伤人体肝肾之阴,脾胃中焦运化功能衰败,气血津液亏虚,正气虚衰,阴阳失调逐渐突显,正虚、邪实兼具且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肺、肾密切相关。
治则治法
张均倡认为扶正祛邪是肝癌的治疗总则,同时需结合患者寒热虚实等具体情况分期论治。初期,患者大多表现为右胁胀痛或刺痛,乏力,口干或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爽,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治疗以祛邪为主,强调解毒化瘀、祛痰通络散结;中晚期,由于脏气虚损太过,肝脾脉络瘀阻,气血衰败,患者多表现为右胁肋疼痛或拒按,腹部硬块癥结,乏力,纳少,气短,消瘦,腹胀,腰膝酸软,身目黄染,舌红,质紫暗,苔黄或白腻,脉弦细。治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强调养阴柔肝,健脾通络,补肾化瘀。肝癌属虚实夹杂之证,在辨治过程中,张均倡特别重视从脾虚论治中晚期肝癌,其认为扶正虽有气血阴阳之不同,但调理脾胃是关键,正所谓“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血证论》),因此健脾是扶正和顾护阳气的根本,需贯穿于肝癌治疗的始终。
验案举例
聂某,男,60岁,2020年5月26日初诊。慢性乙型肝炎病史30余年,母亲因肝癌去世。查AFP(甲胎蛋白)12465ng/ml,HBV-DNA((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定量1.08E+03IU/ml,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7279COI。上腹部增强MRI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并肝内子灶形成,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胆囊受侵,脾大。全身PET-CT扫描结果提示: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累及邻近胆囊及腹膜,横结肠受累。刻下:精神差,乏力,纳少,右上腹隐痛明显,口干苦,睡眠差,大便干。舌暗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查体:肋下3cm可触及肝脏,质硬,有触痛。因患者肿瘤分期较晚,已无手术、消融或肝移植指征。
诊断: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肝癌(CNLC分期Ⅲb期、BCLC分期C期),中医诊断为肝癌(肝郁脾虚,毒瘀热结)。
首诊行中药(自拟“正肝解毒汤”)联合靶免、介入、抗病毒综合治疗。中药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化瘀,解毒散结。处方:苍术10g,太子参15g,薏苡仁30g,炒鸡内金30g,茵陈15g,露蜂房15g,枳壳10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生牡蛎30g,炒白术15g,郁金30g,黄芪15g,石菖蒲10g,瓜蒌仁30g,蜈蚣2条。30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12日二诊:上方服用1个月后,口干苦减轻,纳食好转,大便通畅,仍感乏力,右上腹隐痛,睡眠欠佳。舌暗红,苔薄黄,脉弦。复查AFP57ng/ml。守上方去瓜蒌仁、半枝莲、石菖蒲,加桃仁10g、山慈菇10g、香附10g解毒散结、通络止痛。30剂,每日1剂,水煎服。
10月19日三诊:诸症缓解,稍乏力,轻微口干,纳可,大便调,偶感右上腹隐痛,腰膝酸软,睡眠欠佳。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复查AFP3ng/ml,上腹部MRI增强(普美显)提示肝内占位病变较前明显缩小,内部可见裂隙状液化坏死。守上方去香附,加熟地15g、菟丝子15g、石斛30g补肾柔肝、健脾益气养阴、解毒和络止痛。30剂,每日1剂,水煎服。
随访:患者一直规律口服“正肝解毒汤”加减抗肿瘤,AFP持续保持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上腹部MRI增强及肝脏超声造影均提示肝内肿瘤病灶完全坏死,抗肿瘤治疗效果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目前精神状态良好,病情稳定,生活如常人,纳眠正常,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按本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中晚期肝癌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互补作用,结合现代医学使肿瘤病灶达到完全坏死,给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不仅可以实现“带瘤生存”,甚至可以突破疗效瓶颈,实现“无瘤生存”。方中茵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苍术、白术同用,配伍石菖蒲、薏苡仁燥湿健脾,黄芪、太子参、露蜂房益气扶正,鸡内金、牡蛎、蜈蚣软坚通络散结,瓜蒌仁通腑泻热,全方扶正与祛邪兼顾,祛邪而不伤正,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扶正化瘀通络之效,故名“正肝解毒汤”。
中医药治疗肝癌可以贯穿全程,渗透到诊疗的各个阶段,通过调和机体阴阳,匡扶正气,祛邪与扶正相结合,散中有收,补中有泻,起到扶正抑瘤、增效减毒、固本培元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胡萌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张均倡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 : 经方脉证指导下运用加味栀子豉汤治验二则
下一篇 : 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味治久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