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圆运动思维”探微及妙用
发布时间:2023-08-11 11:37:55
发布时间:2023-08-11 11:37:55
•华夏文明肇始于中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变化深刻影响农作物之生命周期,先哲容易形成周期循环意识,经过抽象,形成“圆运动思维”。
•从寥廓太虚至银河星系,从太阳系星云漩涡运动至地球公转形成四季迭替,再到人身阳气之生、长、化、收、藏,于不同时间空间之万物,皆遵循“圆运动”之道。
在古代中国,“圆”乃“宇宙意识”及“生命精神”之重要原型,其民族特色鲜明。《易经》用“圆”表示“变易运动”,如《易经·系辞上》指出“耆之德,圆而神”,《五经正义》理解为“圆运不穷,团圆之物,运转无穷己,犹阪上走丸”,因此,“圆”亦演绎出“运动不息”之意。《易经·系辞传》指出“天道曰圆,地道曰方”,自然界客观呈现大量周期性循环,亦即“圆运动”。诚如《吕氏春秋·圆道》所载:“日夜一周,圆道也。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遇,圆道也。物动而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而衰,衰而杀,杀乃藏,圆道也。”自然界万物之生、长、壮、老、已,皆为如环无端之“圆运动”。
“圆运动思维”孕育于大自然
华夏文明肇始于中原,黄河流域乃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来暑往,四时分明,此气候变化深刻影响农作物之生命周期。因此,先哲容易形成周期循环意识。
起初,先哲仅认识具体日月星辰,后来则将其抽象为“天”。如《淮南子·天文训》立足“宇宙观”阐释天地生成,强调“天道曰圆”,天以“圆”而“运”,自作回环之势;周而复始及循环往复之自然体验,孕育“圆运动思维”。《易经·系辞下》指出:“日来月往,月来日往,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来暑往,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月相推,寒暑迭替,循环往复,亦即《易经·系辞上》所指出之“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犹如运行不息之大圆轮,万物生生不息在其中。“圆道”即“天道”,亦为“自然之道”。循环往复之自然现象,经过抽象,形成“圆运动思维”。
现代研究表明,宇宙形成之初,即为“浑沦”。从“大而无外”之宏观天体,到“小而无内”之微观粒子,皆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而其运行轨道亦为圆形或椭圆形,甚至连“思维形式”亦呈“圆周运动”。因此,“圆运动思维”蕴涵宏观构成及微观运动之奥秘,其核心思想与宇宙精神基本吻合。
“圆运动思维”运用于《黄帝内经》
《素问·天元纪大论》指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医中先哲昼参日影,夜考极星,总结天地之气的运行规律,而后始有中医学。《黄帝内经》多篇涉及“圆运动思维”,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尤为显著。中医同道多认为此篇主要探讨四时养生理论,然笔者认为,其学术价值在于借助“春、夏、长夏、秋、冬”之“生、长、化、收、藏”等特性,彰显“阳气圆运动”之理(如四季阳气圆运动图所示)。
四季阳气圆运动图
春三月,谓之“发陈”,天地阳气以“生”为能,万物欣欣向荣。“夜卧早起”提示宜顺应阳气“生升”之规律,“广步于庭”提示宜疏通经脉,“生而勿杀”提示宜顺应阳气升发之机。肝于时应春,于位应东方,于象应木,以“生”为性,故违逆升发之机,则易于伤肝。同时,逆“春生”之性,则“夏长”无源,故“夏为寒变”。
夏三月,谓之“蕃秀”,天地阳气以“长”为能,万物华英成秀。“天地气交”提示夏季阳气由升转浮,“使志勿怒”提示不宜使阳气过于耗散,使其上浮而毫无约束。心于时应夏,于位应南方,于象应火,以“长”为性,故违逆长养之机,则易于伤心。同时,逆“夏长”之性,则秋无所“收”、冬无所“藏”,故“冬至重病”。
秋三月,谓之“容平”,天地阳气以“收”为能,万物凋零。此时若大气阳热未能及时敛降,则易于化燥伤人,故宜“使志安宁”。“无外其志”提示不宜欲望过多而耗散阳气,如此方能顺应阳气收敛之机。肺于时应秋,于位应西方,于象应金,以“收”为性,故违逆收敛之机,则易于伤肺。同时,逆“秋收”之性,则“冬藏”无源,故“冬为飧泄”。
冬三月,谓之“闭藏”,天地阳气以“藏”为能,万物蛰伏。“水冰地坼”提示天地“收藏”之力极强,水化为冰,地亦因之而裂,此时宜“勿扰乎阳”,以顺应阳气“冬藏”之性。肾于时应冬,于位应北方,于象应水,以“藏”为性,故违逆闭藏之机,则易于伤肾。同时,逆“冬藏”之性,则“春生”无根,故“春为痿厥”。
本篇中,“长夏土”之特性未阐释,然结合《素问·藏气法时论》之“脾主长夏”及《素问·太阴阳明论》之“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等经文可知:一年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长夏土”之性为“化”,居“生”“长”“收”“藏”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由肝、心、肺、肾所主,而“长夏土”位居中央,此乃“四季”及“五脏”圆运动之中轴,其于四季末各旺十八日,灌溉四脏,斡旋四维。因此,长夏土气,不独主时,亦即“主于四时”,故《素问·太阴阳明论》总结为“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综上所述,四季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序迭替,阳气之升、浮、降、沉则与之相应,此乃万物产生变化之根本原因,阳气圆运动畅通无阻,人身顺而应之,则人身安和。
“圆运动思维”临床应用验案
患者女,74岁,2017年3月12日初诊。有高血压病史。口唇、上腭溃疡,吞咽疼痛难忍,时有头晕。曾服用黄连上清丸及牛黄解毒片等药。刻诊:气息奄奄,全身冰冷,冷汗淋漓,脘腹胀痛,右肩剧痛,大便2日未行,小便量少,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象细弱。
参考发病诱因,结合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脉,本案基本病机为:南方火气不降。法随“机”立,方从法出,选用三黄泻心汤,采用“麻沸法”。处方:大黄3g,黄芩3g,黄连3g。以上3味中药用开水100mL泡5分钟,去渣取汁温服。30分钟后,续服“固脱”代茶饮,处方:生山药50g,生黄芪50g。以上2味中药用开水600mL,煮30分钟即可,取汁温服。
患者先服三黄泻心汤(麻沸法),再服“固脱”代茶饮,之后开始排便,腹部松软,出汗停止,肩痛改善,全身变暖,精神好转,转危为安,时间仅为1小时。嘱其续用三黄泻心汤1次巩固疗效,再用“固脱”代茶饮少量、频服以善后。
按如图所示,人身南方火气在上,应往下降。火气不降,动而上逆,袭扰咽、腭、唇、头,故见吞咽疼痛、腭唇溃疡、时有头晕。方简量小,渍而不煎,取味最轻。麻沸汤法,性轻而浮,使“三黄”之性缓缓而下。“三黄”苦寒,将南方火气降下,西方金气乃收(南方火气最易直上,全赖西方金气收而降之)。“邪火”降下,回归本位,即可化为“正气”,此为《黄帝内经》所载“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泻心汤者,只降上脘以上之火,不降及中脘之火;如泻及中脘,可致“变证”。在本案中,患者来诊前过用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片等清热解毒之品,均属“变证”范畴。因此,在处方中,笔者特地叮嘱家属用开水泡三黄泻心汤时不能超过5分钟,这就是运用该方的经验,仅供各位同道参考。此外,本案不先用“固脱”代茶饮,是考虑患者大便不通,而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因此临证用药要讲究顺序。
华夏文明肇始于中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变化深刻影响农作物之生命周期,先哲容易形成周期循环意识,经过抽象,形成“圆运动思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自然环境乃人类赖以生存之物质前提,人身之生理病机变化,无不受其影响,故天地为大宇宙,人身乃小宇宙。从寥廓太虚至银河星系,从太阳系星云漩涡运动至地球公转形成四季迭替,再到人身阳气之生、长、化、收、藏,于不同时间空间之万物,皆遵循“圆运动”之道。“运动圆通”,则人身康健;“运动不圆”,则百病丛生。笔者认为,“圆运动思维”为中医原创思维之一,医者若能在临证中活用,有望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林明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杨燕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 林传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 : 《黄帝内经》生命理论探赜
下一篇 : 沉疴下猛药 伐病宜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