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 虚证的哕 实证的哕

发布时间:2013-10-31 00:00:00

  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相当于古医籍的“哕”、“逆”、“吃逆”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呃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伤寒论》原文中记载哕的条文共有8条,另有些人认为第161条中“噫气”病机描述实是指哕,因此同时列入做为参考,以下便就这九条内容进行讨论。

  虚证的哕 

  阳明胃虚的哕一共有六条,分别是:第100条:“……食谷者哕。”:第199条:“……攻其热必哕。”;第214条:“……欲饮水者,与水则哕。”;第229条:“……不能食者,饮水则哕。”;第379条:“……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第161条:“……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此六条之哕,均为其人脾胃素虚,又受吐、下、汗法重伤胃土或饮冷伤中,以致胃气虚寒,上逆致哕,多伴见不能食、饮水则哕,并可见其它虚寒之象,哕声低微,间隔时间较长,气无食臭,可伴酸水清涎。舌胖淡,苔白滑,脉濡弱。当治以温中降逆之法,如用旋覆代赭汤及柿蒂、丁香等。

  实证的哕

  邪实内结的哕  第380条:“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此乃邪实内结之哕,必与实证腹满并见。或因于水气内停,小便不利:或因于燥屎内结,大便不通。当分别通利小便或大便,则腹满及哕自除。

  火热伤阴,病情危笃之哕  第114条:“……久则谵语,甚者则哕。”此多哕声低微,示预后不良。必兼见于发黄、衄、口干咽烂、便秘等一派阳热之证,以及“手足躁扰,捻衣摸床”等阳气欲脱的神明散乱之症。当急扶阳救阴,如用生脉散之类抢救。

  阳明邪热郁闭的哕  第234条:“……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本条乃三阳合病,病情较为复杂。其“时时哕”乃阳明邪热郁热盛之象,尚兼一身面目俱黄、小便难、有潮热、耳前后肿等一派阳明热盛之象。当先用刺法,针行阳气以泄经络闭郁之热,然后再视病情偏于少阳或太阳,分别用小柴胡汤和解或麻黄汤汗解。若病情加重,出现“腹满加哕”并与“不尿”并见,则与第(114)条之哕类似,为病情危笃之象,故曰不治。

  此外,《金匮要略》中也有呃逆的论述。如《痉湿喝病脉证第二》:“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即指出,素患湿病的人,如果早期用了下法治疗,造成阳气受损,中焦阳虚,寒湿与正气相搏而上逆,即造成呃逆。

  《金匮要略》中还提出了治哕的有关方剂如小半夏汤、小承气汤、生姜半夏汤、橘皮汤、橘皮竹茹汤等。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