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酒制炮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00:00:00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主大风邪气,阳痿不举,强筋骨,安五脏,补种,增志,益气”[1]。其炮制始载于《华氏中藏经》,《肘后备急方·卷四·治卒患腰胁痛诸方》曰:“干漆熬烟绝,巴戟天去心”[2]。历史上巴戟天炮制方法众多,有净制、去心、酒炙、酒蒸、酒煮、酒浸、酒洗、盐炙、甘草炙、菊花炙、糯米炒、金樱子炙、面粉炒、油制、火炮等,其中又以酒炙与酒蒸居多,曾广泛用于增强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作用。但观其现代炮制方法仅留有四:净制、去心、盐炙和甘草炙,对于古籍记载最多的炮制方法酒制(包括酒炙、酒蒸、酒煮、酒浸、酒洗等,下同)却鲜见于各炮制著作和规范,甚至其现代研究也较少,其中原因,不甚眀了[3-4]。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着重考证巴戟天酒制古籍和现代文献,梳理巴戟天酒炙历史沿革,为科学、合理应用巴戟天提供文献参考。巴戟天酒制历史沿革梳理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5]一书为贯穿巴戟天炮制历史发展的时间轴,共计查阅到清及清以前巴戟天炮制古籍68本,其中载有酒制者45本,占比66%。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巴戟天酒制炮制方法始于唐以前,并在后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相继出现酒炙、酒蒸、酒煮、酒浸、酒洗等,记载的著作种类也得到了丰富,囊括了本草和医方古案。共有45本古籍中又以明代、清代居多,分别为14本和23本,说明巴戟天酒制的发展在此时期已达到鼎盛。
表1巴戟天酒制45本古籍记载
成书年代古籍数量(本)书籍名称酒制记载
唐以前(公元618年前)1
《雷公炮炙论》上卷·雷公曰:“凡使巴戟天;再酒浸一伏时,漉出”
唐(公元618年-907年)1
《银海精微》卷下·治小儿疳伤,曰:“巴戟(酒浸一宿,去皮心)”
宋(公元960年-1279年)5
《博济方》巴戟天:去心,用无灰酒煮五七沸以来,焙干
《苏沈良方》巴戟天:无灰酒浸一宿,去心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上·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曰:“巴戟天:去心,酒浸一昼夜,锉,焙干使”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诸痹门·痹气,曰:“巴戟天(去心,酒浸,焙)”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巴戟天:酒煮去心
元(公元1206年-1368年)1
《瑞竹堂经验方》川巴戟:去心,酒浸炒
明(公元1368年-1644年)14
《奇效良方》巴戟天:去心,青盐酒煮
《本草蒙筌》卷一·草部上·巴戟天,曰:“制须酒浸”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曰:“今法,惟以酒浸一宿,剉焙入药”
《仁术便览》巴戟天:有酒浸者
《增补万病回春》巴戟天:酒浸槌去骨,晒干用
《宋氏女科秘书》巴戟天:酒浸去心
《景岳全书》巴戟天:制宜酒浸,去心微炒
《炮炙大法》巴戟天:去心,酒浸一伏时
《先醒斋广笔记》巴戟天:去骨,以甘草、菊花、枸杞子同酒浸
《本草正》巴戟天:制宜酒浸,去心微炒
《医宗必读》巴戟天:酒炒焙
《本草通玄》巴戟天:酒浸一宿去心焙
《一草亭目科全书》巴戟天:酒浸,去骨,晒干
《本草乘雅》雷公曰:“凡使巴戟天……再酒浸一伏时,漉出”;时珍曰:“今法,惟以酒浸一宿,剉焙入药”
清(公元1616年-1911年)23
《本草汇》巴戟天:去心,击破……酒浸焙用
《医宗说约》巴戟天:去骨,酒洗
《本草述钩元》巴戟天:捣去心,酒浸焙
《医方集解》巴戟天:酒浸
《本草备要》巴戟天:去心,酒浸焙用
《本草求真》巴戟天:去心,酒浸焙用
《本草纲目拾遗》巴戟天:酒洗去心
《成方切用》巴戟天:酒浸
《本草从新》巴戟天:去心,酒浸焙用
《崇崖尊生丛书》巴戟天:酒洗去心
《修事指南》雷公曰:“凡使巴戟天……再酒浸一伏时,漉出”;时珍曰:“今法,惟以酒浸一宿,剉焙入药”
《良朋汇集》巴戟天:酒洗去心
《本草备用》巴戟天:酒浸焙
《玉楸药解》巴戟天:去梗,酒浸,蒸晒
《惠直堂经验方》巴戟天:酒蒸
《本草辑要》巴戟天:去心,酒浸焙用
《药品辩议》巴戟天:去心,酒浸焙用
《傅青主女科》巴戟天:去心酒浸
《类证治裁》巴戟天:酒炒
《本草害利》巴戟天:酒浸一宿,焙入药
《本草汇纂》巴戟天:去心、酒浸、焙用
《握灵本草》巴戟天:酒浸一宿,去心焙
《医家四要》巴戟天:去心、酒浸、焙用
2.巴戟天酒制现代著作和规范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6]、《全国中药炮制规范》[7]以及包括北京、上海、四川等省市的炮制规范和饮片标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8]等现代著作共计21本,梳理巴戟天酒制炮制方法现代记载情况。结果见表2。
表2巴戟天酒制现代收载
酒制方法书名版本
酒炙《中药炮制学词典》[9]叶定江,原思通,2005年版
《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0]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版
酒浸《中药炮制经验集成》[11]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1974年版
由表2可以看出,在笔者所查阅的21部国家法定标准、地方炮制规范以及《中药炮制学》等著作中,仅3部保留有酒制炮制方法记载,其中国家法定标准和地方炮制规范中仅有《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部。
讨论
巴戟天酒制是巴戟天除去心净制外形成的最早的炮制方法,且历代均有沿用,并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时期,而载有酒制炮制方法的古本草和医古籍比例高达66%,说明巴戟天酒制在古代临床诊疗中的地位颇高。但是现代炮制著作的查询统计结果却截然相反,21部国家法定标准、地方规范和《中药炮制学》等著作中,仅3部有酒制方法记载,并且其中只有一部地方炮制规范,其余2部仅为学术著作,说明现代巴戟天的酒制炮制方法已基本处于废弃的地步。
巴戟天味甘、辛,性微温,归肾经、肝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巴戟去心”是传统用药的要求,炮制理论认为其木心有“令人烦躁”的副作用,而现代研究亦证明其根皮与根的木心部分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作为非药用部分去除有其一定的合理性[12]。生巴戟天味辛而温,补肝肾而祛风湿,适用于肾虚而兼有风湿之证,多用于风冷腰痛,步行艰难,脚气水肿,肌肉萎缩无力等证;盐制后功专入肾,且温而不燥,增强补肾助阳的作用,久服无伤阴之弊,常用于肾中元阳不足,阳痿早泄,腰膝酸软无力,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甘草制后味甘,增强补益作用,多用于补肾助阳,益气养血方中,如用于脾肾亏损,胸中短气,腰脚疼痛,身重无力等方面;酒炙后增强温肾壮阳作用,祛风湿、通经络力胜,用于腰膝疼痛,软弱无力,肌肉萎缩;枸杞子汁浸蒸助阳;金樱子汁拌炒摄精;菊花同煮理肾气等。不同的炮制方法与辅料,其性味归经均有差异,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的要求选取[13-15]。而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巴戟天在清及清以前其炮制方法尤其是酒制传承有序,继承与发展并行,但近现代的保留却少之又少,尤其是古籍记载最广泛的酒制已基本趋于废弃的地步,而现代学者对巴戟天炮制的研究也仅集中在净制去心、盐炙和甘草制上,几乎不见酒制的炮制研究,其原因尚待查证。另外,酒制的炮制方法在古籍的记载上能够显著超越其他制法,肯定有其独到之处,其炮制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证明[16]。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作者:伍淳操吴文辉刘霞孙全郭小红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