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养生方法 食饮有节打造健康基石
发布时间:2021-06-03 00:00:00
发布时间:2021-06-03 00:00:00
专家简介
温长路,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
《
“养生”一词,在《
对于《
可见,“顺”,就是随心、随意、随机、随缘,不是刻意的。养生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应于每个人自己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心情顺、饮食顺、起居顺、调养顺就行。既没有太多的奥妙,也不需要刻意做作。
《
《
食饮有节,打造健康基石
“民以食为天”,是普通老百姓的共识。人之健康无非在于气血、津液、精血,而它们无不来源于机体对饮食物的受纳、生化、吸收、利用。可以毫不夸大地说,食物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如何科学进食?《
起居有常,打造健康氛围
何谓“起居有常”?《
睡眠是起居中的重要环节,大脑的神经细胞在劳作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适当调整,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睡眠。人的睡眠,前4小时为深睡眠,占总睡眠量的75%。如果想用最短的睡眠时间来解除疲劳,就要抓住这个节点。除晚上的长睡眠外,完整的睡眠还包括中午的短睡眠,中医将二者称为“子午觉”。晚上最佳的睡眠时间在11点之前,七八个小时比较合适;午睡安排在13~14时最好,能睡半小时至1小时即可。
不妄作劳,增添健康动力
“不妄作劳”,就是要形成科学的生活规律,既不要超出身体的极限去干事,也不要拒绝运动和劳作。运则立,动则健,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良否、新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程度的快慢等,都与运动有脱不开的关系。加强体育锻炼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运动的方式很多,如散步、跑步、体操、打拳、气功、登山、游泳、打球、骑自行车和适当的体力劳动等,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爱好、环境适当选取。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只要能持之以恒,都有很好的效果。掌握运动的“度”非常重要,不能超出自己的年龄、体力安排不适宜的运动,过度运动会造成机体相关组织器官的损伤,引发新的疾病。
体动是运动,心(脑)动也是运动,二者并不矛盾,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概念。“动”“静”养生法都是有效果的。“动”的道理很明白,“静”的关键在于如何能“静下心来”:可以是“忘我”的“静”(打坐),也可以是想象意境中的“静”,譬如想象爬山、打球、拔河,会热血沸腾;想象游泳、划船、垂钓,会心情开阔;想象大海、蓝天、春风,会心旷神怡。
形与神俱,铸就健康支柱
高楼大厦,支柱是第一重要的元素。养生法宝,精神是最重要的构成。“形与神俱”,就是要保持精神健康与身体外表健康一致,要调整好心理状态,避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越位情志的刺激。
笑是好心情的表现,有人把笑形象地比喻作“人体最好的体操”。它不仅使人感到轻松快乐,而且还可以发散心中的积郁,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振作、体力恢复,从而推迟人的衰老,使人健康长寿。哭是一种直接、有效地宣泄种积郁、消除忧愁的好方法。遇到忧愁之事,在亲人面前大哭一场,比人为地控制感情有益得多。作为血肉有形的人,喜,怒、忧、思,悲、恐、惊各种情绪无不充满于生活之中,该哭的时候就痛哭一场,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愁一愁,白了头”。愁,确实能使人过早地出现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持的《2020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调研报告》显示,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常见的焦虑为例:经常焦虑的人,疾病状态高达45.3%;经常表现出“不焦虑”的人,疾病状态仅为4.5%。长期情绪过度紧张或长期忧郁焦虑,行为上就会表现出各种失常现象,使人变得恐惧、愤怒、狂躁,多疑,妄动、懊悔、悲观,忧虑、迷茫等,进而导致神经官能症、
概言之,中医学吸收了儒、释、道各家养生学说的精华,荟萃了各家养生学说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科学养生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和防治疾病过程中形成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符合民族习惯的科学思想。我们讲养生、学养生,都不能背离了这个主旨。(温长路)
上一篇 : 辛辣散行气血通 甘甜补和缓疼痛 酸涩收敛固真精
下一篇 : 中国香药文化与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