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分内外 祛湿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2021-06-30 00:00:00

黄梅天,为什么很多人天天都在喝赤小豆薏苡仁汤,湿气还是重?湿从何而来?祛湿对身体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中医师何迎春。

湿分内外

何迎春介绍,产生湿气的原因有很多种,中医一般把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指自然界的水汽通过皮肤、骨骼、关节、经络侵入人体后产生的湿气,在梅雨时节表现尤为明显。常年生活在潮湿环境的人,应警惕外湿诱发的各种疾病,如肩周炎、膝关节积液、骨关节疼痛等。

内湿主要是因为脾胃运化功能不佳导致的。脾胃的功能之一是运化水湿,我们喝进身体的水需要通过脾胃的运化排出体外,当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以后,内湿就逐渐形成了。脾胃运化不佳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是先天遗传;有的人是长期饮食不当导致的,比如常吃寒凉之物、肥甘油腻等,都会造成脾胃运化功能的失职;还有的人长期服用了某些苦寒伤胃的药物,如牛黄类,或滋腻碍胃的药物,如地黄类,都会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

海鲜吃多亦生湿。何迎春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他自觉饮食已经很清淡了,却仍舌苔黏腻、面色萎黄。仔细问诊后,何迎春找到了患者湿气的根源—喜欢吃黄鱼,一顿吃一两条。原来海鲜吃多了也会生湿。

何迎春提醒,昏昏欲睡、面泛油光、面色萎黄,吃饭没胃口;大便黏,挂马桶冲不掉;舌苔腻、舌边有齿痕,都是湿气重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对症下药。

如果觉得喝赤小豆薏苡仁汤不管用,可以想想是不是有其他生活习惯导致体内不断生湿。面对这样的患者,何迎春都会问,有没有经常淋雨?住的房间环境潮不潮?有没有暴饮暴食?有没有经常大鱼大肉、冷饮宵夜?

祛湿分内外

除外湿的核心就是避免接触潮湿,除内湿的关键是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针对外湿和内湿,何迎春分享了不同的祛湿方法。

避外湿避免淋雨,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不要穿潮湿未干的、不通风不透气的衣服,不要直接睡地板,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避免外感湿邪。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祛湿的关键之一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吃生湿的食物,如海鲜、甜食、凉茶等。另外中医讲究饮食分“酸、苦、甘、辛、咸”五味,其中的甘味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体内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最好少吃,常见的甘味食物和药物有蜂蜜大枣、桂圆、甘草等。

何迎春提醒,如果一边吃医生开的祛湿药,一边不节制饮食,湿气就永远都除不掉。另外也不要过饥过饱、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药物祛湿在祛湿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选择食材或药材。如经常拉肚子的人,可加一些怀山药、芡实;伴有口干舌燥,可以加麦冬、玉竹;伴有消化不良,可以加山楂陈皮;长痘痘且睡眠不好,可以加百合、莲子;脾胃虚寒、怕冷畏风,可以加生姜;腰酸腿软,可以加黑豆。

艾灸祛湿足三里、阴陵泉和三阴交都是很好的祛湿穴位,湿气重的人平时可以多做艾灸艾灸通过对穴位的温热刺激,不仅能除湿,还有通经活络的功效。

最后要注意,生薏米适合热性体质,炒薏米适合寒性体质;薏苡仁属于寒下滑利之品,故孕妇慎用;赤小豆不要误用成红豆,红豆外形胖圆,赤小豆更小更细长;薏米和赤小豆煮之前先用水浸泡1小时,这样煮起来更容易软烂。(徐尤佳)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