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蜡壳药丸
发布时间:2021-09-01 00:00:00
发布时间:2021-09-01 00:00:00
中医蜡壳药丸诞生于清朝初年的陈李济老药铺,这既是地理气候以及民众需求所致,也是责任担当使然。
陈李济药铺地处气温高、湿度大的广东,中药屡受潮湿霉变及虫蛀侵害,芳香类中药贮存时有效成分也易挥发而影响疗效。另外,远足人群增多,海外贸易需求量也日渐增大。实现中药适宜条件下的保存使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蜡壳药丸应时而生。
纯手工制作中药丸蜡壳,又称“吊蜡皮儿”。制作蜡壳需要经过煮蜡、串圆子、蘸蜡、鎅壳、入丸、封口、剪蒂、盖印等八道手工工序。蜡壳制作的原材料、工具主要有蜡、木球、铁支子、锅、烙铁、印章等。蜡为蜂蜡与木蜡等的混合体,木球用梨木、杏木或水曲柳制成,印章材质为牛角。
“吊蜡皮儿”有着严格的工艺和操作规程,先用一口锅将蜡加热融化,待蜡温降至摄氏70度左右时,用固定在铁支子上的木球入锅蘸蜡,然后取出木球放进冷水里凝固。几经蘸蜡、冷却,直至蜡皮达到一定的壁厚为止。之后拿刀子将木球外的蜡皮割开大半,取出木球,将药丸放进蜡壳里,再挂蜡封口,熨平蜡蒂。最后把牛角印章烤热,沾金或辛红粉,于密封之处加盖药名或字号名即成。如牛黄
初始阶段,蜡壳仅用于少数贵重丸剂,如大活络丹、苏合香丸、回天再造丸、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丸、十全丸、安宫牛黄丸等,后来发展到普通药丸也用蜡壳包裹。
蜡壳的优点是密封性好,可防光照、防吸潮、防虫蛀、防挥发等,从外包装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医中药的技术难题,大大延长了中成药的保质期。据史料载,清初“陈李济”创制的蜡丸与蜡壳丸闻名遐迩,成为“广药”的代名词。慈禧太后为养颜强身,常年服用蜡壳的“乌鸡白凤丸”。进京赶考的许多学子都会随身携带一些陈李济出品的蜡壳药丸,以备不时之需。一位顾客于1932年买了蜡壳包装的“回天再造丸”,时隔13年后开启,药丸滋润,气味依旧,丝毫没有变质。抗日战争时期,陈李济员工被迫离开时将许多蜡壳丸投入水井,几十年后人们打捞上来,蜡壳丸完好如初。
中医蜡壳药丸的问世,不仅为药丸添加了“包衣”,重塑了外形,更是一次凝聚着中医智慧、中医力量的技术创新。使得中医中药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同时,亦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李金钢)
上一篇 : 面对疫病 古无疫病专书 自有性书出“一病一药”设想
下一篇 : 适宜秋季饮用的养生茶 蜂蜜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