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寿秘诀
发布时间:2015-05-23 00:00:00
头梳三遍百病除。《黄帝内经》认为:“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均汇聚于头部。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经脉,使气血流畅,消除疲劳、失眠烦躁,美容等多种作用。
拉耳搓揉健全身。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认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在于肾,而肾元的强健却与双耳息息相关。古人认为肾耳合一,互为作用;肾主内,耳主外;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
常撮谷道能延年。谷道,即肛门。撮,即收缩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极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方法:全身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并放松。
勤伸懒腰百病除。唐代孙思邈说得好:“血不运百病生。”人体血液循环是靠心脏和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伸懒腰时,人体会自然形成深呼吸姿态,以此牵动全身,将瘀积的血液赶回心脏,从而达到加速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
日咽唾液三百口。唾液,即口水。中医认为,唾液具有和脾健胃,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等作用。唐代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清代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常搓涌泉保健康。我国古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最重要的方法是揉搓涌泉穴。长期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平稳阴阳;又可以疏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等几十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