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气功造福民众健康
发布时间:2023-06-15 10:21:29
发布时间:2023-06-15 10:21:29
近日,由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主办的中医气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何为中医气功?中医气功在今天的价值和作用何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与会专家。
翻阅《黄帝内经》,其中记载道,“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穿越千年历史,我们可从医籍的字里行间获知,导引、行气是当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这指的正是中医气功。
中医气功有助于认知生命本质
“关于中医气功,《金匮要略》中也有论述。”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张海波介绍,其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其中的导引、吐纳就是中医气功。“由此可见,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中,中医气功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独具特色的防病治病手段。”张海波说。
“中医气功所讲的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如今已经达成学界共识,并写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行业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张海波表示,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气功一直是针灸推拿学院学生的必修课。早在1962年,中医教育史上著名的“五老上书”就指出“气功课可提前上”。
调身是调整人的躯干、四肢等静止或运动的状态。调息是指调整呼吸,“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但从小到大没人教给我们如何呼吸才能有效预防疾病。”对于调心,张海波指出,纷繁复杂的社会工作当中,我们的精力总被各种突如其来的事情占据,感觉心神俱疲,因此,调整思维、认知自身的情感意志非常重要。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中医气功可以通过“三调”让人们慢下来。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慢慢将身体舒展,并辅以正确的呼吸,有助于逐渐深入体悟认知生命。
“练功的过程中,人静下来,可以实现和自我、和生命的对话,一些事情需要自我和解,在和解的过程中,身体、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就逐渐化解掉了,慢慢也就能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张海波说。
对于天人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张海波认为,天人合一是对自我和生命的体悟、体验,是中国古代科学对生命的认知,“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气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感悟天人合一、认知生命本质。中国为什么出现了‘大同世界’这样伟大的思想?这和对生命的认知密切相关,不单单是源于哲学上的推理推导或乌托邦的理念,而是蕴含着中国古代科学的独特内涵。”
中医气功临床运用显实效
古曲悠扬,伴随着丝竹声声,第58代五禽戏传承人夏克平带领着弟子为观众进行了五禽戏的展演。
舒缓的动作,坚毅的目光,流动的神韵,让观众们陶醉其中。“行云流水的动作背后是气息的条畅。”夏克平的弟子、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医师邱鹏栋介绍。
曾经,邱鹏栋是一名西医,一直从事医院的行政管理等工作。2016年与夏克平相识后,从小习武的邱鹏栋产生了学习五禽戏的想法。中医气功和武术有相通之处,都有“松紧”“阴阳”“动静”的要求。邱鹏栋表示,尤其是中医气功,要学会“先松下来,然后形随气走”。
如今,学成归来的邱鹏栋主动请缨,在医院治未病科办起了五禽戏学习班,也会在每天早上到公园广场带着市民一起练习。
中医气功的动作看似简单,普通人学习起来只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但想要练好,起到颐养身心的效果则需要花费更多功夫,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息”,即气息的练习。
“因为肺主气,因此,肺气足,肾气就会足,其余脏腑的气都会随之调整。”邱鹏栋表示,通过舒缓的“调息”练习,即吐故纳新,身体的耐力也随之不断提升,逐渐帮助身体达到经络通畅、气血充足的状态。
“五禽戏包括‘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形态,比如鹿的动作。”邱鹏栋将中指和无名指收拢屈回在劳宫穴,拉向空中,“在这个过程中,我用了气息引领动作,调心意守劳宫穴,想象我就是鹿,鹿就是我。”他表示,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练习者会渐渐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更好发挥中医养生的功效。
功法的练习提升,也让邱鹏栋找到了事业发展的新轨道。
作为一名“西学中”学员,他学习了耳穴压豆等中医常用的适宜技术。如今,小小的耳穴压豆,在邱鹏栋的手中开始不一样。
在安阳市中医院,邱鹏栋的“耳穴门诊”已开设了3年,这里总是人满为患,仅靠贴耳穴,疗效往往“立竿见影”。邱鹏栋说,他的秘诀是以“气”加持。在他的门诊,患者贴一次耳穴需要15分钟的时间,他为患者贴耳穴的时候,会用“气”按压,并且在轻松优雅的音乐中,引导患者入静、放松,双手握拳,使之处于治疗的状态中,让疗效达到最佳。
中医气功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欢迎
如今,虽然五禽戏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医气功列入非遗得以保护和传承发展,但仍有很多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气功由于当地保护意识不够、方法路径不足等原因,导致传承面临断层的风险。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就开始为中医气功的传承发展不断努力。
2020年,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作为保护单位,将五行掌成功申请为北京市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21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五行掌非遗传承工作室,给予了五行掌这一功法传承发展的一片土壤。
新冠疫情期间,太极拳、八段锦在新冠患者康复中得到广泛运用,也正因此,中医气功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广泛。
为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疫情期间,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一时间利用平台优势,同步启动快手、抖音、B站3个新媒体平台,发布视频503个。同时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512篇,推出科普文章、学术进展、科研成果等,科普中医气功知识,传播中医气功文化。此外,还在线上开设专家课程,连续开展公益直播讲座,发布20余种抗疫系列功法与学会推荐功法,帮助百姓增强主动健康意识,强身健体,防疫抗疫。2022年,学会撰写并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气功干预指引(第一版)》,为抗击疫情贡献中医气功力量。
每日清晨,在各地的公园、广场,总能看到很多市民穿着练功服,跟随音乐缓缓练习功法。如今,很多独具特色的功法,正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要,造福一方百姓。
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让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气功为更多百姓所了解,2022年,学会还组织开展科普周活动,13位科普专家、3个分支机构共开展13场中医气功科普系列活动,并通过云上练功房开展功法带练,累计3万人次受益。
“气功不仅是一种治疗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传承千年、维护健康、保持活力的有效手段。”张海波说。
上一篇 : 中国中医科学院派出第六批帮扶五寨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