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好邻里” 群众好“医”靠

发布时间:2023-08-02 10:18:18

装饰古色古香,标识清晰简明,独立的诊疗区域飘出浓浓本草香……

近几年来,中医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

2012年至今,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已建成超4万家中医馆,基本实现全覆盖。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兜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中医馆这个社区乡镇居民的“好邻里”正在成为群众的好“医”靠。

良医在身边

下午三四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综合服务区里熙熙攘攘,两排十张椅子上坐满了患者,有的肩膀上立着竹罐子,有的脖子上挂着艾灸盒。

“年龄大了嘛,浑身毛病,脖子、肩膀、腰、腿疼,哪里都不舒服,我想着三伏天适合做这些理疗就跑来了。”沈大娘见到记者来访,热情地介绍起自己对吴中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喜爱,“态度老好的,我乐意来的。来之前都问他们现在人多不多,说不多了有位置才来。一次理疗十几块钱,还有医保,老便宜的。”

吴中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的墙上,“粉丝群”的二维码格外醒目,群里聚集着像沈大娘这样的“老粉丝”。他们的家就在距离卫生服务中心两三公里范围内,腿脚好如沈大娘这般的,买完菜送完孙辈上学,步行就可以来就诊。就诊的同时,总少不了和做诊疗的医护人员们拉拉家常,说说闲话。治疗结束,身体舒服了,心里也轻松了。

“我们服务的患者群体主要是附近的居民,大爷大妈居多,时间长了都是熟人,家里有什么事都会跟我们说说,我们也会一边治疗一边开导,大家都愿意到这里来,医患关系很融洽。”吴中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医师金千华说。

2021年9月,江苏省印发《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评价工作的通知》,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和评价分为三级、四级和五级3个标准。小巧精致的吴中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被评为三级中医馆。

首批参评的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心卫生院,因为优势突出的诊疗服务,被评为五级,这家卫生院更“牛气”,不少外地患者也会专门跑来这个小镇卫生院看病。

早上五点半,家住黎里镇的庞女士溜达着来到黎里中心卫生院,前一天下午过来没排到,今天必须早点见到黎里中心卫生院副主任中医师顾娟红。庞女士二十年前患肾炎,经中医药治疗后身体恢复。过往的经历让她意识到保健的重要性和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现在稍有点不舒服就会到黎里中心卫生院看内科,调理身体状态。“这里的医生本事很大,外地人也来看的,医生号很难排。大医院跑来跑去挂号太麻烦,这里我离得近,方便又放心。”庞女士说。

黎里中心卫生院的医生“本事大”,从该卫生院针灸室墙上的锦旗就可见一斑。一位从上海跑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张女士拉着记者说自己“特别想说两句”。原来张女士也在医院工作,突患三叉神经痛后忍受了7个月的疼痛,脸部肿胀,服用西药后出现便秘、情绪抑郁等问题,医院的同事建议她手术治疗,但效果有限,因为种种顾虑,张女士选择保守治疗,后来听人介绍来到黎里镇,找到金晓东医生,针灸治疗3个疗程见到效果,5个疗程就恢复了。“我是学药学的,原本对中医药并不太信任。这一次中医的的确确改变了我的看法,我现在开始尝试中医药的贴敷、导引等各种方式,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更健康。”张女士说。

两代基层中医人的“发展路”

基层留不住人,尤其是高水平高层次的医生,这一直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痛点”。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和社区。

陕西省安康市老县镇中心卫生院地处秦巴山区,医生余贻德在这家卫生院从医四十余年,是卫生院变迁的见证人。今年60多岁的余贻德是一名能中会西的全科医生,几十年来一直是周围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

几年前余贻德光荣退休,由于业务熟练,深得群众信赖喜爱,他被卫生院返聘发挥余热。不仅如此,他还搭上了时代的快车,成为老县镇中心卫生院名医工作室的一名专家。

在名医工作室的坐诊专家里,余贻德的年龄最大、工龄最长,但他的职称并不是最高的。过去,像他这样第一学历为中专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没有参加高级职称评选的资格,这意味着余贻德能取得的最高职称就是中级。2016年,情况发生了改变。

陕西省发文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放宽了基层卫技人员职称评审的门槛。“中专学历,从事医疗工作满25年”也有资格获评副高职称。2017年,同样是中专毕业的郑传文医生参加了副高申报考核,顺利晋升,成为老县镇卫生院第一个拥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已经退休的余贻德虽然因为没赶上政策有点遗憾,但心里也感到很欣慰。

近些年,职称评审改革、定向培养招聘大学生等一系列吸引人才投身基层的优惠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在陕西西安和江苏苏州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新入职的青年医生学历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在苏州同里镇卫生院,中医师中有3人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还有一人在读博士,该院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中医师占近半数。

引得来更得留得住。2021年以来,苏州市打造了一批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坊)。吴中区越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落成了两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通过名医工作室“师带徒”传承学习和医联体机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身在基层的年轻人长了见识,增了本领,不再一心谋着往大医院跑。

“我们院会定期组织中医经典读书交流会,督促大家不断学习,同时建立青年人才绩效考核的机制,鼓励年轻的中医师钻研医术。”顾娟红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悟经典和多实践缺一不可,“年轻人只要肯钻研琢磨中医理论,就一定会有成长,基层也有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

“基层医生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大医院细分科,医生见到的患者类型比较单一,我们在基层每天会遇到各种患者,这不仅考验医生的水平,也锻炼医生的能力。”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董建党在基层执业二十年,已经靠着自己的钻研和热爱成为了百姓口中的“小神医”,他现在平均每天接诊70~80人次,也有针灸治疗改善黄斑变性等疑难病的不少成功案例。

董建党的成才之路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现在,董建党带教的几名学生已经可以独立上手,董建党负责出治疗方案,学生负责进行针灸等治疗项目。年轻一代正在前辈的引领下快速成长。

从没有中医到“星级”中医馆

董建党毕业刚分到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时,是一名全科医生,当时服务站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中医人才,也没有饮片。现在,这个服务站的中医馆扩建到1000多平米,配备了400余种饮片和8台煎药机。仅今年上半年就接诊超1.2万人次,其中来中医馆就诊的超70%。

“变化是很大的。”老县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小东自己都想不到,一家乡镇卫生院能盖上四层小楼,中医馆和名医工作室环境整洁明亮又具有古风古韵。

同里镇卫生院则多年来深耕于自身本就深厚的中医底蕴,逐渐发展成内外妇儿全科室的“微型”中医院,形成“门诊强骨科,住院多内科”的成熟模式。这家“微型”中医院设备齐全,用超声仪器精准定位针刺给药穴位,疑难神经痛治疗更是成为该院招牌,在患者中广获赞誉。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设施设备愈发完善的中医馆已在全国各地林立,内涵建设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率先掀起“波澜”的江苏中医馆已经建立起“1+X”的服务模式,在开展传统服务基础上,以中医优势病种为主,注重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形成“一馆一特色”。仅在苏州吴江一区,黎里镇中心卫生院、同里镇卫生院、越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中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各有各的特色,有的以内科和骨伤为优势,有的传承了本土的“戚(何)氏儿科”,有的开展数十种适宜技术并且不断学习、新增新技术,有的突出保健服务和中医治未病优势,家家大不同。

而处在周围三家三甲医院“包围圈”中的苏州市高新区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将中医馆的优势放在康复治疗和养老服务上,靠特色谋得独门生存之道。中心主任熊文在一次学术交流中了解到“热敏灸”,专程跑到江西引进“热敏灸”疗法,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江苏首个引进“热敏灸”的医疗机构。“宫氏针法”“苏城黄氏内科”“俞氏针灸”……在这里,本地与全国的中医药特色疗法互相碰撞交融,奏起和声。

从部分地区没有中医,到江苏等地开始创新管理模式,对中医馆建设探索个性化、多样化道路,中医馆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正迈向从有到优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不久前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施行,政策还将持续向基层倾斜,有了人、财、物的持续注入,基层中医馆将会成为群众健康的贴心“医”靠,迸发新的生机活力。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