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牵起两岸中医情
发布时间:2024-06-26 10:29:48
发布时间:2024-06-26 10:29:48
海沧青礁慈济宫与台湾镇澜宫遥遥相望,这头是大陆,那头是台湾,由螺钿撒成的波涛,像千万条丝带联系着海峡两岸,与凤凰嘴里衔着的相思草,一起构成了两岸相思相连的意象。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的海峡两岸中医药文化展示馆里,镇馆之宝漆画《凤鸣台海》,寓意着两岸医学一脉同源、一脉相承。
在第十六届海峡论坛·2024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5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携手前行,在探索海峡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坚实步伐,牵起两岸的中医情缘。
同根共荣,让人才“落地生根”
1988年,台湾学生庄继志来到当时的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就读中医药专业本科,福建中医学院成为大陆第一家接受台湾本科生的高校。从此,福建中医药大学成为台湾杏林学子心中的圣地,越来越多的台湾学子跨越海峡前来求学。
作为大陆最早招收台湾本科学生、最早在大陆高等院校单独设立台湾中医药事务办公室的高校,截至2023年,福建中医药大学已招收台湾本科生1056名、硕士生159名、博士生26名。今年,该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等16个专业面向台湾进行招生。
一个个数据见证了闽台中医药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作为研讨会的配套活动,在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研讨会暨海峡两岸中医药青年人才论坛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表示,中华中医药学会始终致力于推进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青年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持续用力铺路搭台,推动人才培养走深走实,不断厚植人才沃土,激发创新的活力,更好展示和推广中医药的时代价值。
“台湾有相当多的年轻学子会到大陆接受中医药相关教育,他们接受了中医药的教育之后,也在厦门、北京、广州等地落地生根。”台湾中华中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荣誉理事长孙茂峰说,“这样的人才交流模式促使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绵密,我们也希望可以透过中医药合作交流,凝聚两岸学子的共同目标。”
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95级本科生、01级中医临床专业硕士,台湾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林文泉是其中的获益者。如今的他,频繁往返于海峡两岸,参访考察大陆各地的中医药大学、中药产地、生物技术企业等,融入中医药发展潮流当中。“两岸中医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岸中医药的交流合作。”林文泉认为,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是联系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在携手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更容易达成。
除了台湾学生,台湾老师也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一大特色。2009年,国务院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相关政策,鼓励福建省在对台交流合作方面先行先试。乘着政策的东风,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的高嘉骏被福建中医药大学聘用,成为第一个被大陆事业单位聘用的台湾同胞。
“我的人生有22年在台湾,28年在大陆。”1997年,22岁的高嘉骏来到福建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赴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深造,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后的他再次回到了母校的怀抱。如今,已是高嘉骏任教的第15个年头。这些年来,他从一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现担任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副主任,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学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在教学工作中,他倾囊相授,主讲的《黄帝内经》课深受学生喜爱;在科学研究上,他主持或参与福建省科技厅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并参编了“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内经讲义》。“从求学到就业,大陆见证了我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高嘉骏说。
本草同源,让中药材联通两岸
1998年,台商林朝辉第一次走进李时珍故里湖北蕲春,看到当地尚未有生产艾草产品的企业,便积极注册了李时珍和蕲艾的商标,成立湖北李时珍医药企业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李时珍医药集团拥有大健康产品、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等全产业链,更成为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交流的一个缩影。
在第十六届海峡论坛·2024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上,福建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王金福表示,要加强中药材互融互通,增强闽台中医药产业链的对接,推动中药材两岸质量认证标准的统一,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正如两岸所努力,中药材产业合作在不断加深。作为研讨会的配套活动,海峡两岸暨港澳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同期举办,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的专家学者就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走向世界和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展开探讨。
“台湾同胞关注中药材的质量保障和价格保障,即药材可溯源,价格浮动变化可接受。”中华中医药学会两岸交流合作委员会主任杨金生说。本次研讨会上,为使台方更便利地采购到质好价优的中药材,充分发挥厦门市中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的作用,厦门鹭燕海峡两岸药材贸易有限公司、厦门市中医院与有关台企就中药材联合采购意向合作进行签约,发挥出厦门因“台”而设、因“台”而特、因“台”而兴的优势,推动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不断提高中药产业和产品的创新能力,新药研发要满足临床疗效需求。“构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分会主任委员孙晓波说,两岸学习交流是为了提高药品的疗效,希望两岸开展联合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完善中药饮片、提取物、制剂的质量标准体系。
寿美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堃成以“寿美降脂一号”为案例,介绍台湾中药新药研发的情况,他说:“中医药基本理论与现代科学实验数据为基础,搭配中药药效活性理论为指引,去评估中药新药的功效性、安全性。”他表示,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促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明显、疗效确切、品质优良、安全方便、质量可控的产品。
而关于如何推动中医药产业“出海”,亟须两岸积极回应国际需求,解决互认问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药学分会主任委员肖诗鹰说:“两岸暨港澳地区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各有优势和特点,希望能携起手来制定一个适合中药材走向国际的标准,形成共识。”
认真研判传统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机遇,是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海峡两岸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产业协作机制,凝聚合作共识,优化职能配置,实现协同发展。
同文互通,让“中”味更浓
爬上811级台阶,欣赏长廊沿途的32尊历代著名中医的塑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历史积淀;长廊尽头,保生大帝(北宋名医吴真人)雕像面向大海,遥望海峡东岸,寓意庇护着两岸众生。在青礁慈济祖宫景区内,于2007年第二届保生慈济文化节建成的中医长廊贯穿整个慈济祖宫景区的中轴线,成为海峡两岸中医药文化交流的亮点。
吴真人本名吴本,北宋年间,他在海沧青礁村一带行医,因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备受百姓敬仰,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保生大帝。吴本创制的闽台青草药融入闽南独特的地气物候和民间养生治病的医药实践,世代传承,随着闽南人的脚步声名远播。如今成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作为研讨会的配套活动,中医药文化交流采访活动邀请台胞走进青礁慈济祖宫,以感受保生大帝慈怀济世的精神及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
“保生大帝信俗作为闽南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台湾中华长期照护养生协会副理事长韩亚愈在参观过程中颇有感悟,“应该更好地保护和发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促进两岸文化深度交流。”
近年来,福建持续办好海峡论坛、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两岸青年联欢节、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等两岸交流的品牌活动,以通促融,以会促融,以情促融,持续深化两岸中医药交流。
为更好地促进海峡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2023年9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两岸交流合作委员会成立,进一步凝聚、推动海峡两岸中医药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共识与合力。王国辰表示,中华中医药学会两岸交流合作委员会将谋实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项目,推动人才培养走深走实,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开展产业合作,支持福建省、厦门市发挥好窗口作用,加强与海峡两岸中医药机构和团体的信息互通,推进联动发展,以增进海峡两岸人民健康福祉。(本报记者 张霄 张昕)
上一篇 : 第三批中国援柬中医医疗队出征仪式举行
下一篇 : 五个中医药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