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风”吹起满院中药香

发布时间:2024-06-27 10:05:52

参加“中医药伴我成长”暑期实践活动的小朋友体验拔罐疗法。韩其序摄

抬头,“天干”悬于头顶,脚下,“地支”环绕身旁;迈步向前,将医圣张仲景的铜像从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图的中心凹槽中“请出”放于台座上,中医药的大门便缓缓打开……坐落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作为潍坊地区首个中医药文化主题博物馆的潍坊市中医药博物馆,回溯并呈现了潍坊地区3600年的中医药发展史。

“鸢都杏林,悬壶济世。”博物馆门前壁画上雕刻的字样显现出博物馆文化宣传的主题特色,也彰显出潍坊市中医院一以贯之的文化建设理念。2024年,潍坊市中医院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地市级医疗机构。如今,潍坊市中医院正走在以文化涵养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全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潍坊样本”。

一枝独秀,文化深入人心

一片叶、一枚果、一块根,一个个中药材标本浸润着药香;蒸、煮、烫、拣、洗、切、熏硫,一件件炮制器械呈现着中药炮制的古老智慧;望闻问切,阴阳虚实,辨证论治,一份份名医验方讲述着中医药治病防病的独特魅力……潍坊市中医药博物馆自201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先后接待领导调研、各院校参观交流和中小学生团体社会实践180余次,仅2023年就接待参观1.37万人次。

从中医处方、中医药古籍到建院之初的老照片、老票据,从古老的药箱、脉枕、药罐到院内制剂器具,从针灸铜人、针灸器具到古法制作工艺、历史故事,都是博物馆展出的亮点。这些展品归功于一支由平均年龄71岁的退休老专家组建而成的“杏林寻宝团”。他们不仅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古籍、药具器械等慷慨捐赠给医院,还四处走访中医界的老前辈及其子女,挨个走访健在的建院元老,深入挖掘潍坊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资料。在寻访过程中,他们边收集、边整理、边分析,系统梳理潍坊市中医院药学的脉络及源头,整理老一代中药师的经验心得,让中药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该院还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遴选200余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和120名医护志愿者组建健康宣讲团,举办“健康夜摊”、“健康大集”、中医健康大讲堂、中医药文化“六进”等主题活动,开展义诊咨询、健康教育,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等。

针对中小学生,该院还开展了“中医药伴我成长”“小小黄元御”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有的孩子发烧了,就会脱口而出‘要刮痧来退烧’。”潍坊市中医院中医药推广交流中心主任陈艳说,“我们也希望借助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加深对中医药的了解,并带动父母了解中医药,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让中医药渗透进家庭当中,致力于营造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环境。”

潍坊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嵇克刚表示,下一步,医院将继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宣传,让群众在用中学、学中用,形成群众信中医药、爱中医药、懂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氛围。

一技之长,服务润泽百姓

5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中医特色疗法挖掘项目,8项技术入选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名单……为让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突出,潍坊市中医院不断挖掘中医特色疗法,力图通过疗效让百姓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其中,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出现在“山东省中医特色疗法挖掘项目”和“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两个名单当中,擦亮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金字招牌”。

将艾绒捻成芝麻到麦粒大小不等的纺锤形,把艾粒轻轻竖立于穴位处,点燃其顶端,待艾粒燃尽,接着进行下一壮灸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每次艾粒大小、灸治壮数以及灸治频次,直至灸疮内发,即完成一个治疗周期。

潍坊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苏秀贞介绍,改良的无痛麦粒化脓灸脱胎于传统化脓灸,由于传统化脓灸在临床运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刺激性强、灸疮面积大、患者痛苦大、灸疮明显等问题,导致传统化脓灸难以广泛适用现代医疗环境。苏秀贞在传统化脓灸基础上,吸取历代医家经验并结合多年学习和临床实践,对这一疗法进行了改良。“如何能让它在保留原来疗效优势的基础上尽量减轻痛苦,让大众更易接受,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苏秀贞介绍,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艾粒与穴位皮肤的接触面尽量变小,减痛的同时更能精准对穴,突出对腧穴“点”的集中刺激作用。区别于其他灸法作用于“面”,精准的腧穴刺激更易激发循经感传与气至病所,令气易至进而发挥最大治疗效果,因此作用疗效更加突出。在艾粒大小、每次灸治壮数、灸治频次、灸疮护理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做到因人因病施灸、个性化治疗。该疗法现已广泛推广,并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

“刚开始我还对这一疗法比较恐惧,但看到朋友病情都在逐渐好转便对治疗充满了信心。”52岁的岳女士曾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两年多的时间,在苏秀贞取患者足三里、肺腧、膏肓给予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下,两周后岳女士的咳嗽症状已明显好转,八周后症状基本消失,对冷空气及异味刺激耐受能力明显提高。“非常感谢医生,我终于可以顺畅地呼吸了!”岳女士说。

一脉相承,经典再现光芒

“《伤寒杂病论》里的经方是最直接的治病之方,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作为全国名中医陈宝贵学术继承人、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派第四代传人,潍坊市中医院肿瘤二科主任闫朝光从医二十余年,熟读各类中医经典著作,对中医经方有独到的感悟。在闫朝光看来,中医讲究开方,通过一个方子的配伍,去引导患者气血的动向。他以《伤寒杂病论》的桂枝汤为例解释,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这五味,可以调整人体气血的运行方向,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想要气血往体表走,便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量桂枝、生姜或者减芍药,以达到发表祛邪的效果。”闫朝光说。

在研读《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闫朝光也发展出一套自己的辨证方法——六经三要素辩证法,将六经八纲辨证简化为三要素辨证,即“病性、病位、病态”,用“病性+病位”决定大方向,用“病态”进行微调,用“病性+病位+病态”三点一线的打靶理论寻求疾病通治法,并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39岁的患者明女士在诊断为脑胶质瘤情况下到潍坊市中医院就诊,闫朝光经六三要素辨病辨证后,以侯氏黑散加减间断性治疗。两年后复查时肿瘤消失,目前连续复查六年,肿瘤一直未再复发。以明女士病例为基础整理的经典医案在2022年获得全国中医典型医案分享活动的一等奖。

背方、抄方,是每一位中医人成长的必由之路。潍坊市中医院脑病诊疗中心主任赵曼丽在临床中遇到的一位眼睑下垂、视物成双兼具项背疼痛的患者,让她回忆起跟诊国医大师熊继柏时所学到的经方知识。“当时老师告诉我们,只要见到兼有‘项背强几几’症状的风寒表证就可以应用葛根汤治疗。”她将葛根汤应用于患者治疗当中,让患者得以痊愈。

“中医经典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源泉,对培养中医思维,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有了这样的一次临床实践,赵曼丽对活用中医经典有了更深刻理解。在她的带领下,科室积极总结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形成了辨病、辨位、辨证、辨因、辨体相结合的“五个辨析法”思维诊疗模式,显著提升了临床疗效。

这样从跟师名医、研读名方中获取灵感的医案还有很多。潍坊市中医院先后引进沈宝藩、杨震、王新陆等15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建成4个国家级、15个省市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医院已拥有77名全国、省、市名老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同时遴选了135名学术继承人跟师学习,不断壮大中医药传承的队伍。(本报记者 张霄  通讯员 张亚男 韩其序)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