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医药服务“火力十足”
发布时间:2024-04-22 10:07:02
发布时间:2024-04-22 10:07:02
在四川,热辣辣的火锅是人们的心头好。暖心的中医药服务,同样“火力十足”。
“示范区建设以来,四川着力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让中医药服务遍及巴山蜀水,融入老百姓‘火热’的日常生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说。
热火朝天: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强体系是关键。近年来,四川持续推动优质惠民的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温暖百姓心田。
“新医院就在家门口,很方便,还能看上名中医,以前还要跑很远,来回都要一两个小时。”47岁的张女士是四川省骨科医院天府院区康复科的“常客”,因颈椎疼痛,经常去医院进行“针灸+推拿”的系统治疗。
“省骨科医院天府院区运行2年来,已接诊患者近15万人次。”省骨科医院院长李道丕介绍,省骨科医院天府院区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建设项目,医院坚持两个院区“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医疗”,目前23个临床、医技科室,500张床位相继开放,医院知名专家、科主任、医疗组长均在天府院区开展门诊诊疗服务及业务指导。同时,新院区也将中药骨伤特色院内制剂的生产能力提升4倍,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院内制剂中心。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省“十百千”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四川,中医药服务基础不断健全。
健全服务体系,各市(州)也下足了“功夫”。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抢抓进度,施工忙碌有序。作为四川唯一的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预计明年建成投用。该医院将建设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西部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示范医院,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救治水平和疑难危重症处置能力。
3月28日,四川省巴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并正式开诊。这标志着巴中市结束了建地设市以来无独立市级中医院的历史。“巴中的康养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医院投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巴中市卫健委副主任胡杰说。
巴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马昌军介绍,医院将依托中医康复现有基础和长板,加快推进国家重点优势专科建设,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川东北中医康复医学高地,建强以中医康复为特色的健康服务体系。
在南充市临江新区,占地259亩,总投资近30亿元的南充市中医医院新建院区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用。“目前,中药制剂大楼、居养大楼、行政办公大楼基础施工已全面完成。”南充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辉表示,“我们致力于将南充市中医医院建成集‘医教研产防’于一体、特色鲜明、技术一流的地标型中医医院。”
宜宾市每年安排5000万元市级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将给予1000万元能力建设经费。同时,市财政资金共投入1100万元实施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和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内涵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泸州市鼓励各区县按照国家新标准积极创建示范中医馆和中医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服务环境。全市13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中有35家建成示范中医馆,271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中医阁。
眉山市相继建成投用洪雅、仁寿中医医院新院区,推进22个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自贡市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提前6个月投入使用;阿坝州所有县级公立中(藏)医院设置中医治未病科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绵阳市2023年中医药服务量突破500万人次、增长57.65%……
据了解,四川全省现有中医医疗机构9719个,中医医院(含少数民族医医院)有362所,开放床位9.45万张、中医药年诊疗量1.7亿人次。省级中医医院基本形成“一院多区”格局,建成省藏医医院、省藏羌医医院、省彝医医院3所省级少数民族医医院;市、县两级中医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都实现了全覆盖,依托基础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建成43个中医医疗次中心,优质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向基层延伸。
薪火相传:传承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药对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四川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传承中医经典等方面注重发挥特色优势,燃起中医药传承“薪火”。
“作为四川4所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创新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热病观’理论,形成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四大治法、治疗路径,年收治患者超2000例,临床规模居全球之首,治疗效果国际领先。”该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夏庆介绍。
“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再突破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命题,中医药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治疗是重要的突破口。”夏庆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在现有“热病观”等理论基础上,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改良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风暴”关键环节的有效方剂,使更多患者获益。
“我们计划建立肿瘤研究所、亚健康防治中心2个平台,强化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团队。”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颜家渝介绍,目前医院创新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攻关机制,旨在打造中西医结合新高地,建成引领巴蜀、辐射西部的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感谢方邦江教授,我父亲出院后坚持服用他开具的蛤蚧黄芪汤,恢复得很不错。”近期,成都市民裴先生为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送上锦旗。
两个月前,四川省区县级首家长江学者·岐黄学者、上海中医院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方邦江名医工作室在该院成立,方邦江亲自指导重症医学科开展诊疗,病人第6天成功转入普通病房。
中医经典病房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近年来在四川中医医疗机构广泛设置并投入使用。
四川省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的独特作用,由国医大师陈绍宏牵头,围绕治疗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临床及机制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效,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自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以来,医院收治中风病患者超过1.7万余人次,总治疗有效率达87.2%。
“我们着眼于解决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治疗的难点,在经典病房主攻病种方面,确定了中风病、冠心病、肺纤维化、慢阻肺4个方向,通过中医经典指导临床实践,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主导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病,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四川省中医医院国医大师陈绍宏说。
绵阳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里,患者李女士说,“这里的号容易挂,住院也方便,医保报销了大部分费用。”她近期感染了肺炎,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已大为好转。
据介绍,绵阳市中医医院于2019年正式成立中医经典病房,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尤其深入挖掘“火神派”治疗思想与方法,在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胰腺炎、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等常见病、疑难病及危重症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绵阳市中医医院院长张明介绍,目前医院共开展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133项,打造中医优势病种75个,为患者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减轻了负担,充分发挥了中医综合治疗优势。
星火燎原:中医药服务在身边
基层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也是中医药需求最旺盛的地方,四川着力将基层中医药服务做细、做实,将高质量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近期,为解决患者夜间就诊需求,四川省多地中医医院开设中医特色“夜门诊”,为上班族、学生等白天不便就诊的群众提供中医理疗和康复诊疗服务。
“真的舒服多了。”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的夜门诊诊室里,接受完脾胃调理针灸治疗的王女士笑着说,“要给这个夜门诊点个大大的赞。之前我都是特意请假前来治疗,这下好了,不用再为就诊烦恼,下了班就可以过来。”
无独有偶,绵阳市骨科医院开设的夜间延时门诊可提供中药熏洗、电针、中药塌渍、骨折手法整复术、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等50多项治疗,针对久坐患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上班族还开设有中医推拿服务。夜间延时门诊时间为每晚6点至9点,除了有医生坐诊,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区、中药房均开设至晚上9点。
中医药特色专科门诊也“遍地开花”。今年2月起,内江市中医医院也推出了“夜门诊”便民服务,开设的科室包括内科、骨科、康复、针灸、推拿、妇产科、治未病夜门诊等,有效解决了部分居民尤其是上班族晚间的家门口就医需求。
为了解决因地域广、区域发展差距大等因素带来的中医药服务不平衡问题,四川省持续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组织“百个省级中医专家团队”“千个市级中医专家团队”“万名县级中医师”,按照“省包县、市包乡、县包村”下基层培养人才,实现全覆盖,把中医药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组织多名临床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先后到中江县积金镇、白果乡等地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在义诊现场,寻医问药的百姓络绎不绝。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中医强基层“百千万”专家小组先后到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朝天区中医医院、利州区中医医院等开展专题培训、义诊咨询、教学查房、业务指导、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等系列活动,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达州在提升中医医疗服务的同时,还加大医保改革力度,将符合医保政策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费用的支付比例提高10%,优化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251个,明确中医优势病种15个。
攀枝花市则在疫情后广泛开展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等特色服务,推出个性化膏方、茶饮、膳食等调理体质,让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到疫前水平,受到群众好评。同时引进热敏灸等一批特色中医适宜技术,有效满足了老百姓对高质量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我们持续推进县级中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织密织牢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服务网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指导,满足基层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让中医药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发挥更大作用。”田兴军说。
从城到乡,从中医经典病房到中医特色“夜门诊”,随着四川的中医服务网络不断延伸,四川老百姓的中医药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川蜀大地上,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如火如荼,分外浓烈。
上一篇 : 湖南加强省级中医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下一篇 :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精准化数字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