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02-02 10:11:20
发布时间:2024-02-02 10:11:20
一座屹立在中医药历史长河里的博物馆应该是什么样?
“它应收集中医散佚的文物文献、挖掘传承于世的名方和秘方、展示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岐黄学者吴焕淦说。
“它要为群众提供随时可以享用的中医药文化大餐。”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国学院院长张其成说。
“它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要承载中医药千年厚重历史,汇聚中医药瑰宝于一堂,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新的启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说。
几十年来,中医药行业翘首以盼建设一座反映中医药历史及发展成就的国家级博物馆。如今,随着建设脚步的加快,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雏形渐显——
它是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典藏高地,见证着穿越时代、千年不灭的中医药历史;它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展示中心,让群众全身心感受中医药文化绚烂之美;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的重要阵地,镌刻下文明交流融合的印记。
“千年大计、数字先行、古今融合、守正创新”,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三年来,以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展现中医药发展历史脉络,弘扬中医药文化灿烂成就,展示中医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中医药历史绽放流彩华光。
触摸历史的脉搏中医药主题展览很吸睛
整墙的中草药实物标本和植物彩绘、东南亚中药品牌的广告纸用亚克力板设计成五彩斑斓的“广告墙”、一比一复制的东南亚“药膳”菜肴……2022年11月10日,由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华侨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这是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以来主办的首次展览。
杨荣臣表示,展览从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移民史视角,以精心的时空创意设计和200余件珍贵藏品展示,展现了中医药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历程,讲述了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地区推动中医药发展、扩大中医药影响力传播力的光辉事迹,谱写了华侨华人心系桑梓,中医中药异域生辉的中国故事,反映了中医药对东南亚乃至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彰显了当前中医药发展的成就及海外传播的累累硕果。
2023年1月18日,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首个大型中医药专题展览“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上,500余件文物藏品,200余件(套)药材实物悉数亮相,从发展历程、防治观念、医学典籍、药材器具、未来展望、走向世界等不同角度,充分展现了中医药文化体系,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医药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科学价值。
北京市民小胡是一位文博爱好者,他观展后表示,在展厅内看到了很多中医药“之最”,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同年10月16日,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主办的“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开幕。展览分别从中医药发展历史、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医药交流、现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医药海外传播三个维度,再现古今丝绸之路上中医药传播的历史与成就,诠释中医药为人类卫生健康作出的突出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大家走近中医,从文物里读懂前辈们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共同传承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感受中华医药的智慧之光,弘扬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树立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共同促进中医药在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杨荣臣说。
把博物馆搬上“云端”数字技术让古老中医重焕青春
近年来,数字化重塑着博物馆的形态。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能让群众足不出户,通过指尖点击就可以阅览丰富的中医典藏。”杨荣臣说。
打开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官网,点击“典藏”栏目下的“三维典藏”,可以360度全景看到各文物的细节。粉彩坐虎针龙药王像方形瓷瓶上的图案栩栩如生;“杭菊花”瓷罐上的文字清晰可见,让观众通过三维影像全方位地了解典藏文物。
杨荣臣介绍,目前,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行业内各中医药博物馆,已经完成56件藏品的数字化扫描及应用。通过三维扫描技术,中医药文物的形态、结构、细节等都能够被精确地记录。
点击“道地本草数字展厅”,30种道地药材跃然屏上。观众可以通过虚拟导览、互动体验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了解道地药材的来源、质量评价、功效与应用案例等,还能了解道地药材的特点、采集方法、炮制技艺等。
为了抓住更多年轻人的眼球,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与中国文化传媒新文创藏品平台合作,推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品牌专区和“岐黄中国”精选专题。目前,已在该专区发行105款数字藏品,让年轻人关注中医药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还发起制定了《中医药文化遗产资源分类及代码》团体标准。目前,我国中医药文化遗产存在家底不清、数量不明、分类不准等问题,国家现行文物分类无中医药选项,限制了整个行业对现存中医药文化遗产数据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该标准描述了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确立了中医药文化遗产的编码规则,给出了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代码示例,旨在摸清、盘活现存中医药文化遗产数据资源,以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特色。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还加快了中医药藏品征集的脚步。建立健全藏品征集规章制度。
杨荣臣介绍,未来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还将持续在数字化建设上发力,让更多群众可以“云游”中医药博物馆,让中医药文化传播更远更广。
“文博热”持续破圈为中医药文化建设添亮色
近年来,既接文气又接地气的博物馆文创引发了新一轮消费热点,让博物馆热潮一燃再燃。“参观一座博物馆,走进一段历史,带走一份文创”,这样的文旅“套餐”成为越来越多人喜爱的旅游方式。
借助“文博热”浪潮,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多家单位组织了“首届全国中医药博物馆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创立科创队“筑元吉康牌四季养生系列中药保健食品综合策划”、片仔癀队“片仔癀IP形象设计”、道生队“大师耀茶系列产品外包装设计”和金水宝队“黄氏响声品牌IP形象设计”等参赛作品展示着中医的济世之情、摄生之法和内涵之美。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还推出《中壹品·馆长会客厅》中医药文博访谈节目,十余家知名单位专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解读中医药,构建多元化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语境。
近些年,有一部综艺《上新了·故宫》持续火热,让故宫“零距离”走进公众视野,也为“博物馆热”又添一把火。杨荣臣表示,搭乘“博物馆热”的快车,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也会持续上新,打造成群众喜爱的热门中医药文化IP。同时,他也呼吁,希望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立项、选址、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是延续文化的根脉,是文化传承中看得见的载体。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对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我们会继续努力,让中医药文化流传千古依然活力迸涌。”杨荣臣说。
上一篇 : 对中医(专长)医师实行“一人一证一码”管理
下一篇 : 吉林七大行动布局今年中医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