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黄帝内经》意象思维论治便秘
发布时间:2017-08-13 00:00:00
意象思维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之内,贯穿于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是我们祖先认识世界最根本、最重要的思维方法[1]。远在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典籍《周易》,便有如是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2]。”
1概要
《内经》为祖国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集汉以前医学之大成,对意象思维的领悟与应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内经》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将人体与自然界相联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与自然界可一一对应,正如《灵枢》所言:“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在藏象上,因各脏腑与人类社会上的官职功能相似,《内经》将脏腑形象地比类为“仓廪之官”“将军之官”等;在望诊上,《内经》以色亮而有光泽者为佳兆,取象为“青欲如苍璧之泽”“黑欲如重漆色”等,以晦黯而无光泽者为恶兆,取象为“青如草兹者死”“黑如炲者死”等;在针刺手法上,《内经》以迅速刺入、快速出针的手法治疗热证,以缓慢刺入、久久留针的手法治疗寒证,前者好像有人用手触摸热汤,后者犹如人长久地待在一处不欲离开,正如《灵枢》所言:“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内经》意象思维对后世医家影响甚为深远,唐代名医许胤宗“医者意也”之论,道出了中医意象思维的精髓。后世历代名家,私淑岐黄,秉承古训,取法《内经》,灵活辨治,卓有建树。笔者试从意象思维角度论治便秘,求方家斧正。
2取象
《灵枢·五脏别论篇》曰:“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此言饮食物进入人体,经由胃之受纳、脾之运化、小肠大肠之传导,最后经魄门排出体外,正是六腑“泻而不藏”的具体体现。《内经》运用意象思维,将胃、小肠、大肠比类为仓廪之官、受盛之官、传导之官,此皆为对脏腑功能的精炼概括。笔者认为,若将人体排泄糟粕的过程取象比类为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将会更加形象、生动和具体,对临床的辨治将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中医之道,取象天地,效法日月,可将人体的肠道比类为自然界中的河道,将排泄的粪便比类为行进中的舟船,将肠道的津液比类为河道里的河水,将中气的推动、肺气的肃降、胃气的降浊比类为河道中的风力。如此,若欲大便排出顺利,则需具备肠道通畅、肠液充足、气运有力等条件;便如自然界中,若欲舟船航行顺利,则需具备河道通畅、河水充足、风力充劲等条件。下面,笔者将从河道、河水、风力等角度,探讨便秘的辨治要点。
3辨治
3.1开通河道
《说文解字》云:“道,所行道也。”[3]道为径路,是一切物体运行、流通所需要的途径。故州府郡县,皆需道路以通车马;川河湖海,亦需水路以行舟船。不论是陆路还是水路,路径的关键在于宽大、通达、无阻碍。较之人体,欲粪便排泄通畅,首要在于肠道的宽通无阻,故而开通河道实为治疗便秘的第一大法。
3.1.1泻热导滞法在自然界中,河道使用日久,或上游林木不足,水土流失,则易导致下游淤泥积滞,河床上抬,阻碍船舶运行,故清理淤泥对于航运十分重要。比之人体,淤泥犹如胃之食积,或肠道湿热,郁郁上蒸,肠腑失司,导致便秘。对治之法,当首选清理淤泥,开通河道。泻热导滞法,自古有之,代表方为“枳实导滞丸”,来源于李杲《内外伤辨惑论》,为湿热与食积搏结,蕴积肠道所设。患者常表现为:脘腹胀痛,大便秘结,不思饮食,口苦黏腻,舌苔黄腻,脉沉滑有力。治法消积导滞,清利湿热。方药以大黄攻积泻热,枳实导滞消积,芩、连清热宽肠,苓、术、泻分清利浊,神曲消滞。李杲云:“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4]。”
3.1.2泻下通腑法泻下通腑,其法禀于仲景之三承气汤,为阳明腑实而设。若热结最重、病情危急者,宜以大承气汤峻下腑实、急下存阴;若稍缓者,则以小承气汤泻下通腑或以作试探;若热郁屎燥者,则以调胃承气咸寒软坚,佐以泄热。究其实质,皆因患者胃肠中实热与宿屎相结,热愈炽而结愈固,阻隔肠道,大便硬结难下。比之自然,犹如河道中有一实物阻挡,舟船无法通行,此时最宜急速挪移阻碍物,开通河道,恢复河运,以令舟船通行。因此,阳明腑实证对治之法在于泻下通腑,排出阻隔肠道的燥屎,以恢复肠道的传导功能。三承气汤对治阳明腑实证,泄其热、降其气、软其坚,三法俱显,釜底抽薪,其中大黄为君药,《神农本草经》言“荡涤肠胃,推陈致新”[5],合枳实、厚朴降气导浊,芒硝泻热软坚,四药合用,共奏通腑泻下之功。
3.2补充河水
自然界中,若欲舟船运行通畅,除须河道通达之外,尚须河水充足。只有河水具有一定深度,才有足够的浮力承载船的航行,轮船才不致于搁浅。比之人体,自然之河水犹如肠道之津液以及人体之血液,对肠道起润滑的作用。
3.2.1增液行舟法增液行舟,其法来源于温病名家吴鞠通,《温病条辨》曰:“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6]此为治疗阳明腑证之变法,三承气汤法于仲景,然温邪燥热,更易耗竭阴液,故吴鞠通灵活变通,遇偏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则用增液,作用在于护其虚、存津液之心法。患者常表现为: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治予增液汤以增液润燥,重用生地、玄参、麦冬三味,犹如大量补充河水,令水涨船高,船行有序,大便易下。此方咸寒苦甘同用,旨在增水行舟,非属攻下,欲使其便通,必须重用。诚如南宋理学家朱熹一首《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7]可谓道出“增液行舟”之妙理。
3.2.2养血润肠法增液行舟,主要通过直接大量补充肠液而达到通便的目的,故而用药剂量宜大,峻补津液。养血润肠法,主要通过使用补血之品以及润肠之剂,以达到间接补充肠液、润滑肠道的作用,从而减少肠道对燥屎的阻力,有利于粪便排出。此法为血虚肠燥便秘而设,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脉细等,故治疗宜予润肠丸以养血润肠,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养血即可生液,火麻仁、桃仁为仁类药,油脂含量极高,为润肠通便之上品,最后辅以枳壳导气下行,则血可养,肠可润,气可通,燥屎可下。若患者后期血虚已恢复,然而大便仍干燥难解者,可用五仁丸增强润滑之力度。
3.3增强风力
在古代,船上都有帆,航行主要依靠调节帆的角度,借助风力,推动而行。若风力强劲且风向顺利,则一帆风顺,航行速度大大增快,大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比之人体,风力犹如中气推动作用,风向犹如肺气宣肃作用以及胃气降浊的力量,若三者有其一出现障碍,则粪便排出困难。
3.3.1补中益气法人体之气是一种极精极微、能量极强的无形物质,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皆由气所激发、推动,甚至包括人体排泄废物的功能,亦需依靠气的推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便是中气。若中气虚弱,患者常表现为:体质虚弱,面白神疲,粪质并不干硬,但临厕排便困难,需努挣方出,挣出后汗出短气,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治法宜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常拟黄芪汤或补中益气汤,药物常以黄芪、人参为君药,大补脾肺之气及一身之元气,其中黄芪尤可健脾升阳,推动中气的运行,令大肠之气力量充足,增加肠道蠕动的功能,促进粪便排出。此方旨在强壮患者整体体质以及虚弱的胃肠系统,即“见秘不攻便,强人健肠胃”之意,亦治病必求于本的体现[8]。
3.3.2宣肃肺气法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上一下,经络相连,气机相通。肺为“相傅之官”,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故对于大肠而言,一方面肺使气血津液正常输布至大肠,肠道濡润而易通行糟粕;另一方面,肺性喜肃降,司气机下行而助肠行便。”[9]若肺气失于宣肃,则易导致大肠腑气不通。程杏轩云:“病原由于上焦气秘,以至下窍不通……气郁不行则升降失职,譬如注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水安从出?”[10]此型患者常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数日一行,便质不干硬,咳喘胁痛,气促胸闷,脉弦。治法宜宣肃肺气,方拟苏子降气汤或宣肺通便汤,药物以苏子配桔梗为对药,其中苏子降肃肺气,下达大肠;桔梗开宣肺气,提壶揭盖。二药一降一升,一温一清,共同协调气机,达宣肃肺气之功,促大肠蠕动之效。此正是前人所谓“开上窍以通下窍”“开天气以通地气”之法门。3.3.3顺气降胃法胃与肠皆为六腑之一,在解剖结构上相邻,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经脉上相连,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把胃与大肠的疾病统归为“胃家实”,可见两者在结构及功能上皆紧密联系。脾与胃隶属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叶天士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11]大肠为传导之官,其蠕动的正常取决于胃气的降浊之功。若胃肠的气机郁滞,患者常表现为: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畅,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脉弦。治法宜顺气导滞,方常拟六磨汤,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如此共奏顺气降胃之功。
舟浮水中,借自然风力,鼓帆而行。为保证航行顺畅,风力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风的力量要够大,可推动舟船运行;二是风的方向要正确,可令舟船顺风而不逆风,如此方可谓顺达。比之人体,补益中气犹如加大风力,令舟船航速增快,大便排出顺畅有力;宣肃肺气与顺降胃气,则犹如校正风力的方向,使之自上而下,顺流畅达。
4结语
《周易》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2]《内经》中,从养生至治法,从方药至针灸,虽杂之如毫毛,然浑束为一,皆由意象思维贯穿始终。笔者在研读《内经》的基础上,发挥意象思维,取象天地,效法山川、道路、舟车运行之理,将舟行河中的自然现象比类为人体肠道排泄的生理过程,据此拟出开通河道、补充河水、增强风力等方法以论治便秘,以期对临证有所启发。
辽宁中医杂志作者:罗力朱章志廖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