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骨错缝 治疗手法 典型病例

发布时间:2014-12-17 00:00:00

  骶髂关节骨错缝又称骶髂关节半脱位,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因暴力损伤所致,如突然跌倒单侧臀部着地、单侧跳跃、下蹲位承重站立时扭伤等,此外,女性在妊娠期和产后,因内分泌的作用,可使关节周围的肌筋、韧带等产生撕裂,也易产生错缝。伤后表现为骶髂关节处臀外上方疼痛,行走呈跛行,弯腰、翻身、仰卧等均可引起疼痛,自觉下肢有延长和缩短。

  治疗手法

  临床上分为前错缝和后错缝,正确采用中医手法治疗收效快。

  前错缝手法:采用拔伸屈曲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伤侧身后,左手握住患肢踝部,右手扶在髋部,先持续牵引,摇晃患肢数次,然后将患肢夹于腋下,向下拔伸牵引患肢1~2分钟,令患者快速屈膝屈髋,医者亦助之,使之膝部尽量靠近胸部,然后将患侧下肢稍外展再予牵引,此法可整复前错缝。

  后错缝手法:①过伸推按法:患者侧卧位,健侧下肢在下,医者一手握足踝部向后猛牵,另一手推按髂后上棘;②斜板法:侧卧位,健侧在下,医者一手搬肩向后,另一手推臀向前,使腰骶部旋扭。

  典型病例

  患者郑某,男,43岁,自诉扭伤致右臀部后侧疼痛跛行1周就诊,查右侧骶髂关节压痛,右下肢较左侧延长50px,X线片无异常,诊断骶髂关节前错缝,经采用手法治疗2次痊愈。

  体会:如何区别前错缝和后错缝呢?一般来讲,当仔细对比触摸双侧髂后上棘时,可感觉患侧髂后上棘有凸起或凹陷,观察双下肢足跟量比差不等(也就是双下肢不等长)现象,可予区别。当患侧下肢短缩,髂后上棘凸起,为向后错缝移位。反之,患侧下肢变长,髂后上棘凹陷,为向前错缝移位。X线检查无异常。

  另外,复位后,须仰卧硬板床休息1~2周,然后可逐渐开始进行各种活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