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颈痛,腰痛,痛经的穴位自我调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1-08-02 00:00:00

专家简介

赵凌,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委会和刺法灸法专委会常务委员。

疼痛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是人体受到外物打击、冷热刺激等出现的一种主观感受。国际疼痛学会认为其“是令人不快的一种感觉及情绪上的感受,且能够伴随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出现”。

疼痛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中医认为不外乎实或虚两方面因素,即所谓的“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具有代表性的有金元时期易水学派李杲在《医学发明》中首次提出了“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学术观点,创立了实痛证的病机学说;河间学派朱丹溪亦指出气、血、痰、郁皆与痛证的发生密切相关;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张景岳提出“不荣则痛”的观点,认为凡是虚痛证均可以采用补法,开创了“温补治痛”的先河。

后世医家总结了前辈们的经验,对疼痛的理论做了梳理和归纳,认为一则痰浊、瘀血、饮食、虫积等有形之邪停留体内,阻滞经络脏腑,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的疼痛,即为“不通则痛”;一则阴阳气血不足,经络脏腑组织失于温煦或濡养而产生的疼痛,即为“不荣则痛”。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认为“疼”与“痛”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后者是指身体内外产生的一种难以忍受的苦楚,而前者是在痛中带有一些酸感。临床上疼痛有多种表现,如胀痛、刺痛、灼痛、冷痛、绞痛、坠痛、隐痛等。疼痛可发生于机体的各个部位,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我们把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总称为“痛证”。临床上常见痛证有头痛、颈痛、腰痛、痛经牙痛、心胸不适等。

在疼痛发作时,可能无法及时就医或服用药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选择一些穴位充当自身的“止痛药”,进行简易的穴位按揉。针对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痛证,可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调治,以达到缓解症状,解除痛苦的目的。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症,往往伴有恶心呕吐,怕光怕吵,全身无力,精神不佳、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使痛者饱受困扰,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如何采用中医方法来缓解头痛呢?中医认为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头痛的发生与这些阳经出现问题关系密切。

隋代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到“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针对这种“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痛,清代叶天士提出了“宣通阳气为主”的治法。取穴百会、风池、率谷。百会别名“三阳五会”,主治“头目眩痛”(《太平圣惠方》);风池穴“苦偏正头痛”者用之奇效;率谷为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主治“脑两角强痛,头重”(《针灸大成》)。头痛发作时,分别以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在上述穴位上,持续5~10分钟,以痛者症状明显减轻为度。此外,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在丝竹空与率谷的连线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同时配合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按摩,也可明显缓解头痛

颈痛主要以颈部疼痛或僵硬为表现,为五大慢性疼痛疾病之一。随着社会节奏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颈痛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颈痛的病因复杂多样,最常见的是颈椎病,此外还有颈部肌肉劳损、颈部外伤、落枕等,主要由于颈椎不良姿势或退行性改变引起。

在颈痛发作时,先用双手掌根分别揉搓两侧颈部至发热,然后依次按揉颈部压痛点、夹脊穴、风池穴、肩井穴,每穴1~2分钟,再用拇指或食指点按落枕穴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最后进行头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偏及旋转活动,注意动作缓慢柔和,切不可用力过速过猛。

腰痛主要指腰部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疼痛感经常会传导至腿部。作为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约有90%的腰痛病因不明,椎间盘、韧带、神经及脊髓周围的肌肉病变均可能引发腰痛。

中医调治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效,可以取穴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及腰痛点进行调治。《针灸大成》认为肾俞可以治疗“腰痛之甚”,大肠俞主治“脊强不得俯仰,腰痛”,委中专治“腰间痛”。腰痛点为经外奇穴,专治各类腰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腰部扭伤等有疼痛、酸痛者,均可取此穴。上述穴位可用拇指按揉1~2分钟,力度稍重,以产生胀痛感为宜。此外,将艾条点燃后悬于诸穴上方3~5厘米处施灸,每穴3~5分钟,灸至局部微红,每天1次,也可改善腰痛症状。

痛经本草纲目》有云:“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女孩到了12~14周岁,进入青春期阶段,月经就会随之而来,成为女性大半生不离不弃的“好闺蜜”。但是,这位“好闺蜜”也会闹脾气,时不时地带来疼痛等麻烦,临床称之为“痛经”。痛经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痉挛性疼痛,这种疼痛感就像有一台挖掘机在小腹部不停地工作,有时腰骶部也会出现疼痛,严重时还会有头痛、恶心、呕吐、冒冷汗等症状。

痛经发作时,可以双手拇指交替按压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地机、合谷,按压程度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且痛者能够耐受为度,每组穴位按压1分钟,重复操作直至疼痛减轻。此外,可选择神阙隔姜灸,利用灸温及药物的双重作用,通经活络,调经止痛。具体操作为取生姜一块,切成0.3~0.5厘米厚片,姜片大于肚脐范围,用针在姜片上扎数个小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穴位上,将艾炷放于姜片之上进行灸治,灸完一炷,更换新的艾炷,共灸3~5壮,于经前5~7天施灸,每日一次,灸至月经来潮即停,共治3个月经周期,每次灸后适量补充温水。

牙痛是口腔疾患的常见症状,多由龋齿、牙髓炎牙周炎等引起,主要表现为牙齿疼痛,可伴有牙龈红肿、遇冷热、酸甜等刺激后加剧。俗语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牙痛使人坐卧不安,在发作时可选择穴位按压。取穴合谷、下关、颊车、曲池、内庭,各穴按揉1~2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度,同时做上下牙叩击,力度由轻渐重,约60次。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入下齿,足阳明胃经循行入上齿,上述诸穴分属两经,按揉有助于缓解牙痛

心胸不适心胸不适包括心慌、胸闷、心胸疼痛、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或过速等,均属于中医的心系病证。中医调治时,可以选择内关、心俞、极泉和中枢穴进行穴位按压,力度由轻至重,以患者产生酸胀感为度,每穴1~2分钟,每日按压2次,持续2周。此外,也可以选用灸法,取内关、膻中、血海、太冲和肝俞,用雷火灸艾条距离穴位3~5厘米处施灸,以患者感到局部温热为度,每穴3~5分钟,灸至局部微红为止,每日1次。突发心绞痛时,可以用拇指按揉痛侧肾俞穴,可以迅速止痛。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