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北海脾胃病治法四特色
发布时间:2022-07-15 00:00:00
发布时间:2022-07-15 00:00:00
全国名中医危北海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临床研究工作60余年。率先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脾胃理论知识库和脾胃病方药知识库。提出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疾病理论,脾虚综合征、胃肠复元理论、脾主生肌理论等。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危北海长期从事脾胃学说研究,曾较为系统地梳理脾胃学源流,建成中医脾胃理论知识库和脾胃方药资料库,深入探索脾虚证本质。危北海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危北海治疗脾胃病的治法特色介绍如下。
益脾胃重气阴同补,兼以益肾
脾胃虚弱是脾胃病发生的基本原因,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水谷不化,气血不足,外邪入侵,正如李东垣所言“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益脾胃是治疗脾胃病的基本治法之一。益脾胃需要从脏腑互为表里、脏腑兼顾的生理机制出发,不仅要补脾,还需要养胃;不仅要补气,还需要养阴。脾和胃相互关联,失一则中运不健而致病。①补脾之法,详于李东垣。李东垣《脾胃论》以内伤虚证为主,责之“阳气不足”,故后世宗其意,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为主,温补脾胃,称为温补派。《黄帝内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提示胃与脾共同协作,完成水谷收纳运化功能。②养胃之法,详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治胃则宜甘凉通降,宜选甘平或甘凉濡润之品,以养胃生津。脾胃之病,往往病程长,反复发作,多脾胃同病,既有不思饮食、饮食不化、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四肢乏力、倦怠嗜卧、面色萎黄等脾虚之症,亦有口舌干燥、胃脘灼热疼痛或嘈杂易饥、口臭便秘等胃虚之症。故而治疗应以临床实践为标准,以患者具体病情为准绳,采用脾胃同治,不宜偏颇。危北海在临床实践中,以益脾胃为基本治法,治疗脾胃病,往往益脾气、养胃阴同用。
此外,益脾胃不仅着眼于脾胃,还应当以整体观来深入认识,着眼于肾,脾肾同治。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元气、元阴、元阳皆从肾出,肾主温煦滋养五脏。故而益脾胃当着眼于肾,肾气足,则脾胃气足;肾阳旺,则脾胃阳气旺;肾阴充,则脾胃阴充。
调升降为脾胃病治疗之要
调理脾胃,贵在升降和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从生理功能上看,“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一运一纳,互相配合,协调统一,共同完成消化吸收、运输等功能。脾气主升,为胃行其水谷精微,胃气主降,为脾行其受纳腐熟之功,胃气降则水谷下行而无停滞积聚之患。脾升胃降,升清降浊以化生气血。在病理变化上,倘若脾胃虚弱,失其健运之力,脾胃不能升清降浊,则饮食不化,中焦阻滞,可以产生脘腹胀满、纳食不佳、呃逆反胃、嗳气等症。在脾胃病治疗上,重视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以达到气机流畅。常用黄芪、党参、太子参、砂仁、木香、藿香、半夏等健脾升阳,厚朴、黄连、枳实、旋覆花、煅赭石等降气和胃。
危北海在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中,还重视肝的作用,肝、脾、胃同调。肝主疏泄,若肝气郁滞,疏泄失常,郁而化火,就会影响脾的运化,若出现呃逆反酸、两肋胀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即中医所谓木郁克土。反之如果脾失健运,也会引起肝疏泄异常,引起腹胀腹痛、大便失调等症,导致土壅木郁。在治疗脾胃病时注重疏肝清肝,常用茵陈、郁金、黄芩、夏枯草等。
化瘀血提高脾胃病疗效
血瘀证是一种可以由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血行不畅或失度的临床病症。血瘀的临床表现有疼痛、寒热、自觉腹满、燥渴、癫狂、唇青舌紫、皮下瘀斑、肌肤甲错、青筋暴露、便黑、小便自利、出血、肿块、小腹硬满急结、脉迟涩等。危北海认为,在脾胃病发展过程的全部阶段或某一阶段,往往出现血瘀证的表现,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疗效。如溃疡病是一种以疼痛为主症的慢性疾病,溃疡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存在。临床实践表明,采用失笑散、丹参饮,或延胡索、川芎、三七、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方药,能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由浅表性胃炎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所致,内镜下可见胃黏膜有局部缺血性改变,即黏膜颜色苍白或红白相间,黏膜变薄,腺体萎缩以及颗粒结节、肠上皮化生等改变。活血化瘀方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有利于病变的修复。在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脾胃病时,还需根据辨证与行气、清热、温阳、益气等其他治法同用。如活血化瘀法与行气解郁法同用治疗气血瘀滞性疼痛,常用延胡索、当归、川芎、红花、香附、乌药、枳壳、槟榔配伍,治疗肠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慢性胰腺炎等病证;活血化瘀法与清热解毒法同用,治疗热毒瘀滞所致的脾胃病,常用郁金、莪术、赤芍、丹皮、苦参、黄芩、黄柏、甘草配伍,治疗结肠炎、肿瘤等病症;活血化瘀法与温中散寒法同用治疗寒凝瘀阻所致的脾胃病,常用干姜、荜茇、川芎、三七配伍,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等病证。
降阴火截脾胃病病机之变
“阴火”论首先由李东垣提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言:“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此外,他还在《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中均提到阴火,指出阴火为心火、肾火、脾火、胃火、肝火、肺火、经脉之火、五志化火等。危北海综合李东垣所述,认为阴火产生的病理机制在于中焦虚弱不能制水,下焦相火上冲,心火独亢。危北海在治疗中紧紧抓住阴火之本,以益脾胃为根本治法,同时辨其虚实病位而治,以黄芪、太子参、北沙参、甘草为主,补益中焦,抓住病机根本。若见身热有汗,渴欲热饮,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虚大者,则用甘温除热法,以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加减;若阴火表现在肝,出现心烦急躁,则用莲子心、茯神清之;出现易怒失眠,则用郁金、钩藤、煅龙骨平之;若阴火表现在口咽,出现口疮口臭,则用连翘、蒲公英、紫草、甘草等解之;若阴火表现在肾,出现腰酸腰痛、下肢无力,则用黄柏、知母、生地黄、肉苁蓉、黄精等补之;若阴火表现在脾胃,出现口干、烧心、胃脘嘈杂,则用黄连、瓦楞子、乌贼骨降之。总之,危北海在治疗脾胃病中重视阴火,采用标本兼治,截断其所致的危害。(周滔中国中医科学院 申青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上一篇 : 治疫祛邪话解毒
下一篇 : 单兆伟运用透法治疗脾胃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