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肥胖的选穴 针刺治疗肥胖的临床效应

发布时间:2018-12-26 00:00:00

针刺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

肥胖既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危险因子[2]。肥胖的中医病机相对复杂,因不同年龄人群生理病理、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同,其临床证型亦有所侧重,年轻人多胃热湿阻型,中年人多阴虚内热型,老年人则多为脾肾两虚型[3]。目前针对肥胖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针刺作为一种“绿色自然疗法”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现就肥胖的针刺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仅供参考。

针刺治疗肥胖的选穴

肥胖患者的针灸治疗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由于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较其他部位明显,而此处从前中线向两侧分别是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行经路线,因此较多在局部取穴,如选用肚脐周围的天枢、滑肉门、外陵、水分、阴交八穴,被誉为“脐周八穴”[4]。文献检索中发现,众多医师在临床中选择治疗肥胖的穴位集中脾经、胃经、任脉、膀胱经上[5],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天枢使用频次位居前5位[6]。年轻人由于气血旺盛,纳入过于肥厚,脾胃运化过载发生病变而产生肠胃郁热,针灸治疗取穴原则有“荥主身热”的说法,故常取胃经的荥穴内庭以泻胃腑郁热。中脘为胃经之气聚于腹部的穴位,又为腑会穴,针刺此穴既可发挥局部效应治疗腹部的脂肪堆积,又可调理胃肠之腑畅通顺达。陈贵海等[7]认为因肥胖之人食多,动少,气虚致精郁,湿滞致脾虚,气机不升,清阳不升,脾虚则生痰,痰多气滞,久则血瘀。因此需选用三阴交、阴陵泉发挥行气健脾、利湿排浊的效应。针刺丰隆,宣通脾胃、化痰袪痰,使脾机得升则清阳升,浊毒降。

针刺治疗肥胖的临床效应

肥胖者区别正常人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态方面的异常。如体质量与身高的比例失调,腰围、臀围的增大及皮下脂肪的厚度等。此外,还有生理、生化等指标数据的异常。唐佐阳等[8]改变传统的针刺治疗方式,采用治疗次数少、疗效维持时间长的穴位埋线方式治疗肥胖患者96例,选取天枢、丰隆、足三里,并配上腹部局部穴位,治疗4个月,随访1年,结果显示,埋线组患者体质量、腰围、臀围数据均有明显减少,且减肥平稳。针灸减肥的效果不仅体现在体型数据上,对血脂、肝脏脂代谢等亦有明显的改善。马忠等[9]以背部各脏腧穴为主,配合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治疗,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李伶艳等[10]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调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时还发现能促进脂肪代谢,提高瘦素(LP)受体和胰岛素(INS)受体的敏感性和表达。GongM等[11]发现,针刺还能改善肝脏的脂质沉积和组织形态,抑制了脂肪的积累。陈霞等[12]从文献研究中发现,针刺对肥胖的治疗是安全的,与西药相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其疗效主要体现在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上。

针刺治疗肥胖的机制探索

1.针刺可改善脂肪的形态基础肥胖的发生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13]。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患者能量摄入多,消耗少,长期的能量过剩表现在脂肪组织的增多,不仅体现在脂肪的数量上,脂肪的体积也较前增大,这些脂肪组织被称为白色脂肪组织(whiteadiposetissue,WAT)。WAT又通过氧化等作用促进炎性因子和肽类蛋白的分泌,加剧脂肪的堆积。有临床研究通过低频电针刺激肥胖大鼠足三里穴,1组每周刺激3次,1组每周刺激7次,连续治疗两周,检测结果显示,大鼠的脂肪体积缩小,且脂肪的数量也有所减少,脂肪组织的缺氧反应被抑制,且随着治疗频次的增加脂肪的改变更为明显[14],故可知WAT脂肪体积的减小是实现减肥的一个形态基础。此外,在针刺的帮助下通过机体的转录网络WAT转化为产热的棕色脂肪组织(brownadiposetissue,BAT),以平衡机体的能量代谢,改善各代谢因子的失调[15]。

2.针刺可改善INS抵抗脂肪组织由于INS的生理作用而产生累积,或积于肝脏,或积于肌肉组织,形成了一种慢性炎性反应的内环境,反而抑制INS的生理机制,造成INS的低效应或无效应,即胰岛素抵抗(IR)。目前多数学者认为,IR是一种代谢综合征,常规治疗主要有饮食控制、有氧运动和药物治疗。针刺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一种,在治疗IR的方面也早引起我国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早在200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刘志诚教授课题组对门诊23例肥胖患者进行针灸减肥治疗1个月,结果显示,INS含量出现下降;同时对普通大鼠造模后选择足三里和内庭穴位进行针刺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组血清IN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下丘脑IN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6]。

3.针刺可改善LP抵抗现代研究已证实,食欲的控制中枢在下丘脑,在高脂饮食状态下,下丘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受到损伤,肥胖基因表达的蛋白质LP在功能受损的下丘脑中无法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其在外周的作用,如控制食欲及糖脂的代谢[17]。万钰茜等[18]采用基因敲入手段对C57BL的小鼠LP受体上的位点突变培育出Y123F瘦素受体点突变小鼠模型,选择足三里和中脘穴进行针刺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血清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预示着针刺能改变机体的LR。

4.针刺可调节中枢神经和体内代谢因子肥胖患者体内有许多异常表达的调节因子,打破能量平衡状态,改变进食和产热的调节而导致肥胖[19]。下丘脑是中枢调控摄食的中枢神经,对维持机体能量平衡发挥重要作用。针刺通过调节下丘脑和传递神经化学信号,调控“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20]。研究认为,针灸减肥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脂质代谢作用或INS和LP信号通路来调节[21],如针灸能良性调节脂肪组织中的β3-AR的表达,从而增加了LP受体的生物学效应,达到了减肥的目的[22]。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作为一种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印子,促进脂肪细胞分化,能与其他因子共同调控脂肪,作为针刺治疗的作用效应之一[23],对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体内的影响因子较多,任何一个指标的改变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基因,这就意味着针灸减肥机制是多系统、多靶点的调节[24]。

展望

肥胖的代谢发病机制还在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中,目前研究已证实肥胖与糖、脂代谢异常、LR、IR及炎性因子密切相关,而针灸可以通过针刺躯体穴位提高INS敏感性的作用,改善和调整异常的糖代谢和血脂代谢,调节葡萄糖负荷的功能,但具体因果机制还不清楚,在今后的的研究中应在针灸肥胖的生物物质基础关系上继续探索,发现其潜在的内在联系。针刺治疗肥胖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个体差异,不同医师对个体的中医证型辨别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结合中医的辨证特色,规范对肥胖患者进行统一的符合实际应用的辨证分型,以便于对肥胖患者进行标准化临床的科学研究。相信随着中医大数据和生物分子学的研究深入,在针刺治疗肥胖的研究上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苏齐陆灏姚政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