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常用健肤消湿热药浴方
发布时间:2014-10-05 00:00:00
时已人秋,但仍热气逼人,痛痛快快洗个澡,会顿感神清气爽。如能在水中加一些药物,不仅会让人更觉浑身凉爽,还有健肤美容、消湿祛热的功效。下面介绍几个常用健肤消湿热药浴方。
1.痱子:金银花、连翘,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去渣取汁,兑入温水即可,每次浸泡30分钟,每剂药可用2次。
2.湿疹:苦参、白鲜皮、野菊花、黄柏、蛇床子,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去渣取汁,兑人温水即可,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足癣、趾间糜烂:苍耳子、蛇床子、甘草、枯矾,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去渣取汁,兑人温水即可,温浸双足,每目2~3次,每次10~30分钟。
4.日光灼伤、蚊虫叮咬伤:取芦荟叶,洗净,去掉边缘齿刺,切成细丝,装在双层纱布袋内,在浴液中揉搓,然后泡澡,可使肌肤滋润、细嫩、富有弹性,还可治日光灼伤、皮炎、疥癣、蚊虫叮咬伤及痔疮等。(荣兵辑)
谨防儿童患秋疖子
进入秋季,在门诊常见到长许多疖子的患儿就诊。若不及时诊治,十几天后,部分患儿可出现眼睑浮肿,尿频、尿急、尿痛、发烧等症状。一旦发现有这些症状,应当考虑有感染肾炎的可能性。
引发秋疖子的元凶是溶血性链球菌。一旦病菌侵入毛囊底部并向皮下组织蔓延,就会出现疖子。而链球菌感染,也是继发肾炎的一个重要原因。患了疖肿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抗菌消炎治疗,致使大量的链球菌随血液运行到达肾脏,引起肾脏发生不明机理的病态反应,从而导致了肾炎的发生。
另外,生长在面唇部的疖肿,不可用手抓搔挤压。因为面唇部皮下组织疏松,淋巴血管丰富,且静脉内没有瓣膜,其静脉血可因肌肉挤压和外力挤压发生倒流,使细菌随血液从鼻静脉和眼静脉逆流进入颅内的海绵窦,引起细菌性脑膜炎。
对儿童生秋疖不可掉以轻心,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首先要搞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洗去皮肤上的污垢和致病菌,勤换洗衣物,勤剪指甲。其次要加强饮食调理,忌食辛辣、油腻、腥发之食物。绿豆、冬瓜、海带等性味甘、凉,具有清火明目、清暑止渴、疏解热毒等功效,可让孩子适当多吃些。
预防可取金银花、连翘、玄参、麦冬、淡竹叶、栀子各lO克,土茯苓15克,生甘草3克,煎汤代茶饮,每日l剂。此方有清解儿童体内火毒,预防秋疖子发生的作用。疖肿早期,可采用热敷,并外涂1%~2%碘酒或碘伏等,可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如,疖肿症状重,伴有发烧,在服药的同时,还应肌肉注射一定剂量的抗菌素,以达到抗菌消炎,防止链球菌滋生蔓延而危害肾脏的目的。同时还必须服用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作用的中药方剂。验方:金银花、金钱草、黄芪各20克,猪苓、泽泻、当归、生地、白芍、木通各lO克,甘草6克,石膏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郭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