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应用中医药治疗脂质硬皮症的经验

发布时间:2018-01-27 00:00:00

脂质硬皮症(lipodermatosclerosis,LDS)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小腿下1/3处。临床表现为小腿皮肤片状红斑、丘疹、硬斑、瘀斑、色素沉着、皮肤粗糙增厚、苔藓样变,患者多因瘙痒搔抓后继发感染,重者可形成难愈性溃疡甚至引起皮肤坏死,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刘明教授对于LDS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重视LDS的临床分期及鉴别诊断,并结合古代文献、临床经验对LDS的中医分型、辨证论治及中医外治法提出了见解如下。

1重视LDS的分期

目前临床上对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变程度,大多采用国际上通用的CEAP分期,根据静脉曲张及其皮肤的改变,分为0级:无可见或触及的静脉疾病体征;1级:有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踝部潮红;2级:有静脉曲张;3级:有水肿,但无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湿疹和皮肤硬化等;4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LDS、白色萎缩;5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已愈合的溃疡;6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正发作的溃疡。其中第4级是由单纯静脉曲张向皮肤溃疡转化的关键阶段,虽然第4级可以统称为淤积性皮炎,但包括色素沉着、湿疹、皮肤变厚变硬等多种不同皮肤病变形式,根据皮肤病变层次、皮肤硬度等,又可以将第4级分为2期。4a期:狭义的淤积性皮炎或湿疹样皮炎;4b期:LDS,表现为患肢皮肤局限性硬化,可伴有瘢痕、挛缩,涉及皮肤、皮下组织,甚至筋膜,是严重的皮肤改变。伴有急性皮下组织炎时,局部皮肤发红、触痛,与丹毒或蜂窝织炎不同,不伴有发热及淋巴管炎征象。LDS阶段是形成难愈性溃疡的关键病理阶段,此阶段若治疗及时得当,可改善症状,延缓或阻断皮肤溃疡的出现,也为手术提供有利时机。

2中医辨证论治

LDS属中医学“热毒疮”范畴,乃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或久劳伤筋,导致筋脉迂曲扩张,气血运行不畅,血瘀肌肤脉络,日久生湿,湿溢脉外,郁而生热,外客肌肤而成。或因腠理不密,外受风湿之气侵袭,搏于下肢,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中所致。湿、热、瘀、虚是本病证候特点。

2.1湿热型

主症: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皮色红或暗红,胫前浮肿,按之凹陷,皮温高,按之压痛,皮肤弹性消失,伴或不伴皮肤瘙痒糜烂、渗液。可有全身发热,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治法:应根据症状判断,热重于湿型: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湿重于热型:健脾利湿,清热活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或茵陈赤小豆汤加减。

热重,可加用蒲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败酱草等;湿重,可加用茯苓、泽兰、冬瓜皮。

2.2血瘀型

主症:患肢肿胀、刺痛,活动后加重,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呈棕褐色,皮肤弹性消失,质硬韧,皮温正常。舌质紫暗或淡紫,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通络,行气软坚。

方药:活血通脉饮加减。可加用乳香、没药、莪术、僵蚕等。

2.3脾肾阳虚型

主症:患肢肿胀,午后浮肿加重,晨起减轻,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皮色暗,胫前轻度浮肿,按之凹陷,皮肤弹性消失,伴有肢体沉重无力,时有腰酸肢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活血通络。

方药:温肾健脾汤加减。

3中医外治法

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可根据局部辨证情况,灵活选用外治法,对消除患肢肿胀、缓解疼痛、控制局部炎症、改善皮肤颜色有明显效果。

3.1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研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外敷法。具有活血消肿、祛瘀生新、清热解毒、止痛等功效。

3.1.1冰硝散: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药物组成:芒硝、冰片。二者混匀,装入布袋内,外敷患肢,待布袋湿后,取下,将其晾干后再用,药物成粉末后更换新药。5~7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肢体肿胀明显,局部疼痛患者。

3.1.2大青膏:清热解毒,散结止痛。药物组成:大青叶、黄柏、大黄、乳香、没药等。共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膏。摊于消毒纱布上,外敷患处,每日或隔日换敷1次。适用于肢体局部红肿热痛,皮肤硬结、厚韧者。

3.2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温时再洗)。此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3.2.1公英解毒洗剂: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腐排脓。药物组成:蒲公英、苦参、黄柏、连翘、金银花、白芷等。将上药共为粗末,用纱布包扎好或原草药,加水煎煮后,过滤去渣,待温度合适后,熏洗或塌渍患处,1~2次/d,20~30min/次。适用于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皮肤糜烂、渗液者。如有皮肤糜烂,洗后换药。

3.2.2活血止痛散: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药物组成:透骨草、延胡索、当归尾、姜黄、川椒、海桐皮等。将上药共为粗末,用纱布包扎好或原草药,加水煎煮后,过滤去渣,待温度合适后,熏洗或塌渍患处,1~2次/d,20~30min/次。适用于局部皮肤瘀血疼痛明显,肢体肿胀沉重,朝轻暮重,洗后弹性绷带外用,适度抬高患肢。

3.3外涂法

3.3.1马黄酊: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药物组成:黄连、马钱子等。上药放入75%的乙醇300mL内浸泡3~5天,密封备用。外涂患处或纱布湿敷患处,3~5次/天。适用于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者。3.3.2复方黄柏液:清热解毒、消肿祛腐。药物组成:黄柏、连翘、金银花等。外涂患处或浸泡纱布外敷。3~5次/天。适用于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肤瘙痒、糜烂者。

上述外治法可同时或交替使用。患肢肿胀明显,可选用冰硝散外敷,在使用冰硝散间歇期可用马黄酊或复方黄柏液湿敷;患肢肿胀轻,皮色红,皮温高,疼痛,可选用公英解毒洗药,洗后外用马黄酊湿敷。

4预防与调护

刘明教授强调治未病理论在下肢静脉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贯穿于下肢静脉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多个环节。嘱患者平时减少静止站立,卧床时抬高患肢,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时可应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患者肢体肿胀,皮肤变色,微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低下,抗缺氧及损伤能力差,避免外伤和过度搔抓,避免蚊虫叮咬;外洗时注意控制水的温度,控制在40℃以下。积极控制脚气感染,以免引起丹毒;发生此类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触诊双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排除动脉缺血性疾病。

在现代临床中,LDS越来越常见,是形成难愈性溃疡的关键病理阶段,失治误治将形成难愈性溃疡甚至引起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案效果相对一般,易复发,而中医药的内外结合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解决患者症状,而且其远期治疗效果优越,复发率低,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并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能为手术治疗提供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张玉冬,男,41岁,博士,副主任医师,山东省中医药五级师承第三批继承人。研究方向:周围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来源:北京中医药作者:张玉冬王彬孙洪福赵德杰陈萍刘明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