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00:00:00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横纹肌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1]。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损伤、骨骼肌无力,并累及全身脏器[2-3];血清肌酶明显增高;病位对称性分布,病情进行性加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4],5年死亡率接近50%[5]。本文通过收集198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治疗皮肌炎的中医处方,总结中医药治疗皮肌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皮肌炎的中医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6年1月至2016年12月发表的皮肌炎中医证候相关文献,以皮肌炎、肌炎、中医、辨证、证候、证型、中药、中草药、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作为关键词;限定为人体试验和随机对照试验。

1.2处方纳入标准

皮肌炎诊断符合国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与指南,且无肺脏、心脏等脏器并发症;有明确中医辨证分型,且有病例报告。

1.3中药名称的规范

药物名称按照《中药学》[6]进行规范。如将生甘草、甘草统一为甘草,杭芍药、芍药统一为白芍,元胡、玄胡统一为延胡索,元参、玄参统一为玄参,山萸肉、山茱萸统一为山茱萸,粉葛、葛根统一为葛根,仙灵脾、淫羊藿统一为淫羊藿,地丁统一为紫花地丁,丹皮、炒丹皮统一为牡丹皮,龟板统一为龟甲,枸杞统一为枸杞子,杏仁统一为苦杏仁,红藤统一为大血藤。

1.4统计学分析

对纳入病例的处方、药物按辨证分型进行归类,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2010、Access2010软件对药物及药对频次、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

2.1皮肌炎药物及药对使用频次统计分析

提取治疗皮肌炎方剂72首,包含药物243种,同时,根据十个证型每一首方剂中每味药与其它药物一一进行配对,经过统计共得到药对4556对。通过对药物及频次进行统计,得到药物及药对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序,使用频次≥50的药物有21种,使用频次≥55的药对有10对(见表1)。

表1皮肌炎处方中药物频次≥50的药物

序号药物频次序号药名频次

1黄芪18112苍术66
2茯苓14113甘草64
3生地黄13714柴胡63
4丹参10515鸡血藤63
5白术10316赤芍62
6牡丹皮10217当归56
7白芍8118羌活55
8牛膝8019陈皮54
9薏苡仁7920红花54
10党参7521紫草53
11金银花69

表2皮肌炎处方中频次≥50的药对

序号药对频次序号药对频次

1牡丹皮-生地黄906党参-黄芪69
2白术-黄芪857丹参-黄芪61
3白术-茯苓818黄芪-鸡血藤58
4茯苓-黄芪769丹参-茯苓56
5黄芪-生地黄7410黄芪-牛膝55

频次≥50的药物21种,属于补虚药6种:黄芪、白术、白芍、党参、甘草、当归;清热药5种: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赤芍、紫草;活血化瘀药4种:丹参、牛膝、鸡血藤、红花;解表药2种:柴胡、羌活;利水渗湿药2种:茯苓、薏苡仁;理气药1种:陈皮;化湿药1种:苍术;其中补虚药(除白芍、当归)、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和化湿药兼具补益脾气之功效,共计8种;而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和化湿药皆归脾经,解表药柴胡与脾胃经、清热之生地黄和金银花与胃经相关,共计13种。以上分析说明,从皮肌炎整个治疗过程来看,补益脾气极为重要,当贯穿皮肌炎治疗全过程,同时表明,脾气虚贯穿皮肌炎发病的全过程之病机。此外,皮肌炎发病以兼证居多,在临床处方用药当兼顾清热、活血化瘀、解表及化湿等方面。

处方中用药频次最多的为黄芪,共出现181次,其味甘、性微温,《汤液本草》曰:“黄芪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及肤痛,是皮表之药;治咯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脏元气,是里药,乃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也”;《本草汇言》曰:“补肺健脾,实卫敛汗,祛风运毒之药也”。脾主运化,同时也是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后天之本。脾气虚则运化失职,水湿泛滥,肢体可见浮肿;脾主肌肉四肢,脾气虚,气血生化不足,皮肤、肌肉失于濡养,日久可见皮肤萎黄,肌肉痿软。《灵枢·天年》曰:“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故黄芪为治疗皮肌炎脾气虚证之首选。

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10个药对中,含有补益脾气药的药对共计9对:白术-黄芪、白术-茯苓、茯苓-黄芪、黄芪-生地黄、党参-黄芪、丹参-黄芪、黄芪-鸡血藤、丹参-茯苓、黄芪-牛膝;其中补益脾气药和补益脾气药配对4对:白术-黄芪、白术-茯苓、茯苓-黄芪、党参-黄芪;补益脾气药与活血化瘀药配对4对:丹参-黄芪、黄芪-鸡血藤、丹参-黄芪、黄芪-牛膝;补益脾气药与清热药配对1对:黄芪-生地黄;此外,清热药与清热药配对1对:牡丹皮-生地黄。符合皮肌炎总药物频次统计分析结果,提示临床处方用药中应加强补益脾气药与活血化瘀药、清热药配伍使用。

2.2皮肌炎五脏分型药物频次统计分析

五脏每证型药物按频次高低排列。标记药物为核心药物。

以脏腑辨证为原则,根据文献处方及用药频次和归经、功效,分析不同脏腑证候用药的规律(见表3)。

脾:1)脾气虚证:核心药物组成为白术56、黄芪51、茯苓50三种;频次≥15的药物为9种,其中补益脾气药5种:白术、黄芪、茯苓、苍术、甘草;解表药2种:柴胡、防风;补血药1种:当归;化痰药1种:半夏;8种归于脾经,柴胡归肝胆经,与脾胃经相关;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应注重补益脾气与解表、活血及燥湿化痰药相结合。2)湿热瘀阻证:核心药物组成为茯苓59、丹参43、苍术38三种;频次≥25的药物为12种,其中具有健脾、燥湿化湿功效的药物为7种:茯苓、苍术、木瓜、陈皮、薏苡仁、白术、黄芪;理气药3种:香附、陈皮、青皮;活血化瘀1种:丹参;解表药1种:柴胡;平肝熄风药1种:地龙;除丹参和青皮外,其余皆归脾经,共10种;临床治疗上应注重在健脾除湿基础上与理气、活血化瘀、解表及平肝熄风药结合运用。

心:1)热毒炽盛证:核心药物组成为生地黄64、牡丹皮64、金银花54、白花蛇舌草36、紫草36五种;频次≥29的药物为11种,其中清热药8种: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紫草、连翘、赤芍、蒲公英;清热凉血4种:生地黄、牡丹皮、紫草、赤芍;清热解毒4种: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蒲公英;活血化瘀药2种:丹参、鸡血藤;补气健脾药1种:黄芪;归心经6种: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紫草、丹参、连翘;归脾胃4种: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黄芪、蒲公英;归肝经7种:生地黄、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鸡血藤、蒲公英;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补气药结合使用,同时应该注意顾护脾胃及肝脏功能的发挥。2)瘀血阻络证:核心药物组成为生地黄23、黄芪19,白芍15、赤芍14四种;频次≥8的药物为15种,因瘀血阻络乃热毒炽盛耗伤阴津所致,故临证治疗仍以清热、活血化瘀为主,其中清热、活血化瘀药10种:生地黄、赤芍、鸡血藤、红花、大血藤、紫草、雷公藤、牡丹皮、川芎、桃仁;补虚药5种:黄芪、白芍、党参、甘草、当归;归心经8种:生地黄、甘草、红花、紫草、牡丹皮、川芎、当归、桃仁;其余归肝、肺、脾、肾7种;提示皮肌炎之瘀血阻络耗损人体气血津液较甚,故治疗当以清热活血为主,同时不忘补益气血。

肾:1)肾阴亏虚证:核心药物组成为生地黄27、山茱萸20、牡丹皮19、龟甲17、牛膝17五种;频次≥13的药物有12种,其中补虚药5种:龟甲、枸杞子、麦冬、黄芪、巴戟天;清热药3种:生地黄、牡丹皮、知母;收涩药2种:山茱萸、五味子;活血化瘀药1种:牛膝;利水渗湿药1种:茯苓;除麦冬和黄芪,其余归肾经,共10种;治疗上应在滋阴药基础上灵活加减运用清热药、收涩药和活血化瘀药。2)肾阳虚证:核心药物组成为茯苓9、白术6、附子6、黄芪5、山药5五种;频次≥4的药物为13种,其中补虚药8种:白术、黄芪、山药、杜仲、山茱萸、熟地黄、菟丝子、淫羊藿;利水渗湿药2种:茯苓、泽泻;清热药1种:生地黄;温里药1种:附子;祛风湿药1种:秦艽;除白术、黄芪、秦艽,其余皆归肾经,共10种;临证治疗在补虚基础上,应灵活运用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和温里药。

肺:1)肺阴虚证:核心药物组成为黄芪23、苦杏仁18、秦艽17、当归15、川芎14五种;频次≥10的药物有11种,其中补虚药4种:黄芪、当归、甘草、巴戟天;活血化瘀药3种:川芎、牛膝、红花;祛风湿药1种:秦艽;清热药1种:连翘;解表药1种:羌活;化痰止咳平喘药1种:苦杏仁;其中归肺经4种:黄芪、苦杏仁、甘草、连翘;临床治疗在滋补肺阴基础上注意与活血化瘀、祛风湿药、清热、解表、化痰止咳药配伍使用;2)肺气虚证:核心药物组成为黄芪5、白术3、麦冬2、苦杏仁2、五味子2五种;频次≥2的药物有14种,其中补虚药7种:黄芪、白术、沙参、党参、甘草、麦冬、太子参;其中有补益脾肺气功能的占6种,取补土生金之意;化痰止咳平喘药2种:半夏、苦杏仁;解表药2种:柴胡、升麻;理气药1种:陈皮;利水渗湿1种:茯苓;收涩药1种:五味子;归脾经或肺经之药为14种;以上充分说明临床治疗皮肌炎肺气虚证,应注重补益脾气,补土以生金;肺在体为皮毛,注重表证治疗;此外灵活加减运用理气、利水渗湿和收涩药。肝:1)肝阴虚证:核心药物组成为白芍35、熟地黄3、黄柏3、干姜3四种;频次≥2的药物有12种,其中补虚药6种:白芍、甘草、龟甲、熟地黄、锁阳、枸杞子;清热药2种:黄柏、知母;理气、温里、活血化瘀和祛风湿药各1种,分别为陈皮、干姜、牛膝和鹿衔草;归肝经、肾经共10种;肾为先天之本,为皮肌炎发病始动因素,且肝肾同源,精血同源,故临证治疗皮肌炎肝阴虚证应肝肾同治,其次应与清热、理气、温里、活血化瘀和祛风湿药加减使用。2)肝旺克脾证:该证型在查阅文献中仅出现1次,方为逍遥散,药物组成皆归肝经、脾经,临床治疗应加以变通运用。

2.3皮肌炎五脏分型药对频次统计分析

五脏每证型药物按频次高低排列。图1为皮肌炎五脏分型药对频次统计关联图,可得出每证核心药物组合及使用频次,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药对使用,同时应根据药对使用频次高低加以灵活运用。

脾:1)脾气虚证:核心药对组合为白术-黄芪47、白术-茯苓46、茯苓-黄芪41三对;2)湿热瘀阻证:核心药对组合为丹参-茯苓37、苍术-茯苓34、陈皮-茯苓34三对。

心:1)热毒炽盛证:核心药对组合为牡丹皮-生地黄61、金银花-牡丹皮52、金银花-生地黄52三对。2)瘀血阻络证:核心药对组合为白芍-黄芪14、党参-黄芪13、黄芪-鸡血藤13三对。肾:1)肾阴亏虚证:核心药对组合为牡丹皮-山茱萸19、麦冬-生地黄15、山茱萸-生地黄14、黄芪-生地黄14四对。2)肾阳虚损证:核心药对组合为茯苓-附子6、茯苓-山药5、茯苓-熟地黄4、山药-熟地黄4四对。

肺:1)肺阴虚证:核心药对组合为黄芪-秦艽16;黄芪-苦杏仁14、川芎-当归14三对;2)肺气虚证核心药对组合为白术-黄芪3一对,其余药对频次皆为2,故以图为所示为参照在临床加以灵活运用。

肝:文献中关于皮肌炎肝脏证型处方用药较少提及,如图1所示,药对频次相等,不予单独列出;1)肝阴虚证:处方为虎潜丸和芍药甘草汤加减;2)肝旺克脾证:处方为逍遥散,仅对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3小结

综上所述,脾气虚证为皮肌炎发病主要证型,且贯穿皮肌炎治疗的始终,临床治疗时应加以注意;从每证处方用药规律可以看出,临床发病往往兼证较多,在治疗主证时兼证要加以顾护;每证核心药物及核心药对亦提示在辨证治疗过程中药物的选择使用。皮肌炎作为临床难治性、难愈性疾病,尚缺乏有效治疗,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以脏腑辨证为原则,将皮肌炎分为五脏10型,再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处方用药加以归类统计,总结出皮肌炎临床治疗经验,以期对后学者有所启示。

作者:任北大陈东梅赵欣王泷郭彦麟孙钰蔡大勇张保春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