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中医治痤疮的经验体会

发布时间:2010-03-06 00:00:00

寻常痤疮是一种与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碍容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颜面部,临床以面部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中医药因其治疗痤疮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等特点,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本文介绍三位当代名老中医治痤疮的经验体会,读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

1.王德林以风热火毒,湿热火毒二型辨证论治。

王德林,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王老认为,痤疮多由风热火毒或湿热火毒郁于肌肤引起,治疗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或清肠通便为原则。风热火毒型是由于肺,胃火毒和血热所引起,症见颜面部有与毛囊一致的丘疹,形如粟米大小,可挤出白色油状物质,以鼻周围和额部较多,亦可见于颈后部,间或有黑头,并伴有发痒,口鼻干燥,大便干,舌质微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滑。治疗宜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拟桑蝉地甘汤(生地、桑叶各30克,蝉蜕、甘草8克,威灵仙、白鲜皮、白蒺藜、牡丹皮、赤芍各15克)。

湿热火毒型是由于素体有热,复感外界毒邪,致使毒与湿相结而成,症见面部有散在丘疹,以小脓疱为主,周围有轻度红色,自觉疼痛,严重时可见掀红肿痛,伴有发热,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清肠通便,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赤芍、连翘、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黄芩、黄柏、山栀各10克,黄连、大黄各3克,甘草6克。

2.许连需擅长泻火解毒消粉刺。许连霈,全国名老中医,国家卫生系统老中医药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许老认为,痤疮的形成源于上、中、下三焦,属于实证或实中央虚,病位在气分、血分;源于下焦者,多因素体阳热,生理亢盛之火的遗传素质使营血偏热,此为内·因;源于中焦者,多因嗜食肥甘辛热,阳明多气多血助湿化热。源于上焦者,为外感六淫之火侵袭肌表,太阳多气少血助毒热上行,蕴郁头面,胸背肌肤而成,热毒日久,耗炼津血则致瘀,湿热与瘀血互结,常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治疗当以清火解毒为主,兼以消肿散瘀之法。方药:金银花、紫花地丁、桑白皮各15克,黄芩、连翘、丹参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加减:结节囊肿明显者加当归10克,制大黄3克;聚合性痤疮加黄柏10克。方中重用黄芩清上焦心肺之火,除肠中湿热为君药;黄连、山栀清心,胃中焦之火,消肿解毒除烦;金银花、连翘消肿散结,清解气分之毒;紫花地丁、丹参凉血散瘀解血分之毒,透营转气,共为臣药;桑白皮引药人经清利肺经湿热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有家族史者加黄柏10克以清肾经亢盛之火,清阴虚阳盛之热;伴结节囊肿者加当归、酒制大黄助清三焦诸火,散瘀通经,如此清火解毒协同应用,具有调节免疫,促进组织修复和抗菌抑菌的作用,对治疗痤疮的疗效起着决定性作用。

3.唐汉钧辨证辨病相结合,肺、脾、肾并重治疗痤疮。

唐汉钧,上海市名中医,著名中医外科专家。唐老认为,肺胃郁热,冲任失调是痤疮发病的内因;外感风热,饮食不节,痰瘀互结是其外因。脏腑主要责之于肺、脾、肾;唐老根据痤疮的中医发病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病因病理变化,认为20岁左右,以肺经风热为主;30岁左右,以胃肠湿热或肺胃郁热为主;40岁左右,以肝肾阴亏为主。肺经风热型治宜宣肺清热为主,方用枇杷清肺饮(枇杷叶、桑白皮各12克,党参10克,黄连、黄柏甘草各6克)加减,如丘疹质硬难消者加天冬12克,浙贝母9克,玄参10克;如面部痒甚者加白鲜皮、白蒺藜各12克;胃肠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通腑为主,方用黄连解毒汤(黄连、栀子各9克,黄芩、黄柏各6克)加减,如脓疱较多者,加重清热解毒药的剂量,并加用蒲公英、金银花各15克,野菊花9克;肝肾阴虚,冲任失调型治宜滋养肝肾,调摄冲任为主,以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加减,如伴有胸胁胀满者加柴胡、郁金+香附各9克;如痛经明显加元胡12克,木香9克;痰瘀互结型治宜化痰祛瘀散结为主,以六君子汤加减,如结节明显者加三棱、海藻各12克,浙贝母9克,如丘疹颜色较红者加菊花、黄芩各9克。,金银花12克。肺、脾、肾三脏症状兼有者,经验方用:枇杷叶、桑白皮、仙灵脾、女贞子各12克,黄芩、菊花、山楂、陈皮、姜制半夏各9克,茯苓、白术、丹参、白花蛇舌草各15克。如肺热偏重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地骨皮各10克;胃火盛加黄连5克,山栀10克;冲任失调明显加黄精、肉苁蓉、枸杞子、旱莲草各8克。

提醒:痤疮患者应注意工作生活调摄,保持饮食均衡,心情愉快,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助痤疮的改善.和恢复。蒋家修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