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血燥证用药类别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19 00:00:00
银屑病中医学称之为“白疕”,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疾病,本病病程长久,易于复发,缠绵难愈,严重时泛发全身,伴有大量脱屑,肥厚、干燥、瘙痒难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治疗本病主要以辨“血”为主进行辨证治疗,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大基本证型。其中血燥证临床表现为:皮损颜色淡红,鳞屑减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伴有口咽干燥等症[1],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本文即系统总结探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血燥证的用药类别及特点。
资料与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寻常型银屑病”“银屑病”“白疕病”“血燥证”“血虚血燥证”“阴虚血燥证”“血热血燥证”“热毒血燥证”“血瘀血燥证”“风盛血燥证”为关键词搜索1965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我国学术期刊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的文献,文献中所涉及的中药处方以“有方剂名称,药味完整,治法治则明确,疗效显著”为标准进行筛选,共179篇文献入选,涉及方剂184首。入选方剂所包含的中药,药物名称、分类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新世纪第2版)为参考标准进行分类,将分类的数据输入Excel2007进行分类统计、归纳。现将分类归纳的数据报告如下。
结果
1.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频率入选的文献所涉及的方剂中,去重复统计共使用中药198味,累计出现药物频数总计2225次。频数≥11的药物见表1。经过统计,当归的使用频数最多为127次,用药频数在13次以上的药物有当归、生地黄、白鲜皮、土茯苓、生甘草、丹参、牡丹皮……全蝎等,占到总用药频数的75.1%。
2.用药类别重新归纳统计的药物,涉及了18类药物,见表2。从药物的应用频数来看,清热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累计频率68.34%;为了更加明确药物的使用特点,按照小类进一步细化分类,分类统计后可知清热药中以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使用最多,使用比例分别占清热药的39.08%、35.10%、20.39%,详见表3;补虚药中以补血药、补气药、补阴药使用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48.92%、30.40%、19.06%,详见表4;解表药中发散风寒药使用最多,占比例61.68%,发散风热药所占比例38.32%,详见表5;活血化瘀药中以活血调经药、活血止痛药使用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68.85%、28.42%,详见表6。
表2寻常型银屑病药物类别统计表
类别累计频数使用比例(%)
清热药82937.26
补虚药55624.99
解表药2149.62
活血化瘀药2029.08
平肝息风药873.91
利水渗湿药783.51
祛风湿药773.46
化痰止咳平喘药321.44
止血药271.21
泻下药251.12
安神药231.03
收涩药210.94
攻毒杀虫止痒药190.85
化湿药180.81
理气药130.58
消食药20.09
开窍药10.04
温里药10.04
表3清热药细化分类
类别累计频数使用比例(%)
清热凉血药32439.08
清热解毒药29135.10
清热燥湿药16920.39
清热泻火药425.07
清虚热药30.36
表4补虚药细化分类
类别累计频数使用比例(%)
补血药27248.92
补气药16930.40
补阴药10619.06
补阳药91.62
表5解表药细化分类
类别应用频数使用比例(%)
发散风寒药13261.68
发散风热药8238.32
表6活血化瘀药细化分类
类别应用频数使用比例(%)
活血调经药12662.34
活血止痛药5125.25
化瘀止血药2210.89
活血疗伤药31.49
讨论
使用频率最高的3味药是当归、生地黄、白鲜皮,分属补血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要用药类别。在药物频数统计最多的30味药物中,补虚药有10味,其中补血药有4味,补气药有3味,补阴药3味;清热药有10味,其中清热凉血药有5味,清热燥湿药有3味,清热解毒药有2味;解表药有5味。
补血润燥是主要治法,故当归的使用频率最高。在临床上血燥证多见于血虚血燥、阴虚血燥、血热血燥、热毒血燥、血瘀血燥、风盛血燥等证。因此治疗方法为润燥之痒、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祛风解表等。清热药与补虚药的使用频数相近,说明以补血润燥与清热为主,表明血燥与“热”关系密切。具体用药类别特点分述如下。
1.补虚药补虚药中以补血药、补气药、补阴药为主,说明津伤可致血虚。血虚证患者大多素体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常见到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皮损粗糙、干燥等血虚失养表现,治以养血润燥,故使用当归、白芍、何首乌等药。而且当归多糖[2]可刺激与造血系统相关的细胞,发挥补血作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在补血同时加用黄芪、白术、党参等补气药。血属阴,血虚则会阴虚,阴虚则阴液不足,不能布散肌肤,加之燥热内蕴,煎灼津液,进一步加重阴虚,导致机体阴液暗耗、生热化燥,皮损以干燥、脱屑为主要特点,当治以滋阴为主,常用药物如熟地黄、知母、石斛、玄参等。
2.清热药清热药中以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虚热为主,表明“热”“毒”“虚”可引起血燥,如外感热邪、热毒炽盛伤及营血可致血燥;素体阴虚、阴不制阳则阴虚内热,所以要根据热邪的性质选药。如感受热邪,热入血分,伤津耗液,则成血燥,治疗当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等为主;血热证时期热毒炽盛,伏于营血,煎灼津液,则血燥,当治以清热、凉血、解毒为法,常用药物有生地黄、土茯苓、金银花、连翘等。阴液被耗,虚热内生,清解阴虚热,如地骨皮。
3.活血化瘀药此类药物以活血调经药、活血止痛药为主。因血瘀而致的“燥”,多由瘀血阻络,津行不畅,则肌肤失养,血燥而生,皮损特点为干燥,颜色晦暗,舌紫暗,舌下脉络迂曲明显。血燥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度,而致血瘀[3],说明血燥与血瘀关系密切。当活血调经通络,如丹参、桃仁、红花使津血能行,瘀血得散,肌肤恢复濡养,则燥证自除。瘀血阻络,不通则痛,则需通络止痛,如川芎、郁金等药,此类药物可改善动脉血流[4-5],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奏活血化瘀之效。
4.解表药外邪侵袭也可致“燥”,若风邪侵袭则宣散表邪。风邪分“外风”与“内风”,若患者卫气虚弱,腠理不固,风邪外袭,阻于肌肤,肌肤气血运行不畅,则成燥证;《证治准绳·疡科》[6]提到“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淫气妄行之则为痒也”,说明风邪外袭可致瘙痒,治疗以祛风止痒为法,常用药物有麻黄、荆芥、防风等;内风的产生与肝关系密切,肝阳上亢,内风妄动,则治以平肝熄风;此类药物还具有搜风通络的作用[7],可用久病入络的患者,常用药物如白蒺藜、白僵蚕、全蝎等。综上所述,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常用药有清热药(生地黄、白鲜皮、土茯苓、赤芍等),补虚药(当归、何首乌、熟地黄等),解表药(防风、蝉蜕、荆芥),活血化瘀药(丹参、川芎、红花等)。使用药物类别,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为辅;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润燥之痒为主要治疗方法。这些用药规律体现了“从血论治”的特点,血热与血燥病理演变关系密切,为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作者:李冠汝郭昕炜孙丽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