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 中医认为与肝脾肾有关

发布时间:2015-05-27 00:00:00

  今年9周岁的鹏鹏,看上去和正常的孩子没有不一样,但他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显得异常活跃,或者表现出莫名其妙的眨眼、摇头、耸肩、发出怪叫声等行为。慢慢地,鹏鹏因这些怪异的举止逐渐被同学们疏远、孤立、排挤和歧视,谁也不肯和他同桌学习了,下课后也不和他玩耍,只因鹏鹏患上了一种不被小伙伴们理解的疾病——儿童抽动症。

  理解关爱很重要

  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二科主任尚艳杰教授介绍说,儿童抽动症又被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发生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经常表现出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的抽动发作。病症发作时不自主的发声或抽动会分散患儿注意力,严重者眼睛难以停留在书本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当遇到同学嘲笑、家长指责和老师批评时,常常使患病孩子不愿意上学,乃至逃学,最终辍学。有的儿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自尊及自信受到严重挫折,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甚至耽误其一生的成长,有的竟因抑郁而自杀。流调资料表明,儿童抽动症发病率约为1%~7%,有的报道竟然高达4%~23%。

  中医认为与肝脾肾有关

  西医认为,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大脑运动分析器兴奋性高,极容易发生抽动性反应,推测可能与遗传、体质、药物应用不当有关。尤其是具有特殊素质的儿童,当有某种精神因素或模仿他人动作时,均易形成此类运动性条件反射,成为病理性惰性反应,日久则成为习惯性抽动。而在中医古籍中,虽未有过抽动症的病名,但有大量相关症状的描述。如明·王肯堂《证直准绳·幼科·慢惊》:“水生肝木,木为风化……瘛疭渐生,其瘛疭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腹动摇不已……”

  依上述的特征,儿童抽动症当属“肝风内动、风痰”等范畴,其本为肝、肾、脾,其标为风、火、痰、湿。尚艳杰指出,中医思想中的肝与西医单纯的肝脏不同,它包含了疏畅、条达的作用,当此功能受到损害,肢体就会有抽动、痉挛的临床表现。肝肾联系密切,二者之阴互滋互养,耗损则肌肉惕动而成抽动症。中医认为脾为中气运转的关键,当脾气虚弱时,中焦水谷运化无权,易产生水湿等病理产物。又因为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内外致病因素易引动肝风,故可见肝风内动之候,脾虚湿盛、痰湿阻滞、蒙蔽心窍、心神失主则不自主地抽动和秽语。

  情志不舒是重要病因

  尚艳杰认为,情志亦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情感不舒、精神抑郁,可造成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化火动风;情绪过于激动,阳亢无制,婴儿期的各种疾病均可造成气血逆乱而心神失养。对小孩来讲,父母和老师对他的呵斥、转学、生活环境的改变,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都可以算作精神创伤或重大生活事件。

  尚艳杰指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往往境况不佳。首先,由于受整体教育风气的影响,教师们认真负责,整顿课堂纪律,督促孩子用心学习,但这恰恰加重了患病孩子心理负担。同时,因患病儿童皱眉、挤眼、咧嘴、摇头、晃脑、甩手、跺脚、耸肩、伸指、挺腹、躯体晃动,乃至喉咙中发出吭吭声等尖锐的声音,而成为老师重点的管制对象,更使孩子紧张、恐惧,自卑感油然而生。其次,在家庭里,孩子一直是众星捧月的对象,家长都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加上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又多,所以其精神压力也相当大,自然会加重焦虑感。

  针灸、食疗可未病先防

  目前西医对儿童抽动症尚缺少较好的办法,多服用氟哌啶醇,初服会有一定的效果,症状会得到缓解。但在经过1~2个月后,疗效就会下降,甚至会有一些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迟发型运动障碍等。中医医治本病有一定的优势。《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抽动症之病究其根本,正是由于阴阳失衡所致,针灸恰能较好地调节阴阳。

  尚艳杰治疗儿童抽动症孩子,病前采取因质论食、养生扶正,以达未病先防的目的。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特殊疾病的发生源于特定的体质基础,明辨小儿的体质类型、因质论食可养生扶正,改善小儿体质,调节免疫,确保未病先防。

  尚艳杰特别指出,对此类抽动症患儿治疗一定要认真、耐心,要给予安慰、鼓励,使之树立良好的人生信念。在采取积极干预措施的同时,还要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类似鹏鹏这样的儿童尽早恢复健康。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