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岫云治小脑性共济失调 处方牛黄千金散

发布时间:2017-10-11 00:00:00

张岫云治疗小儿神经系统医案三则

张岫云(1894-1974),生于辽宁省铁岭县汛河乡老河湾村。幼读私塾,18岁拜师学医,23岁在家乡悬壶,因医德高尚,疗效显著,远近驰名。1956年辽宁省卫生厅调其参与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因成绩显著,留辽宁省中医院工作,时任儿科主任。张岫云医技精湛,对疑难杂症有独到建树,每多出奇制胜,深受病家赞赏,因其善治小儿疾患,被誉为“小儿王”。张岫云治学严谨,熟读诸家古典著作,尤其崇尚《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虽晚年仍手不释卷,孜孜以求,临床带徒,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2]。20世纪60年代,张岫云弟子李树勋(1918-1993)整理其医案100例,先通过油印在辽宁中医内部传抄。1973—1975年间,又将100例医案分为五部分,发表在《辽宁中医》中(今《辽宁中医杂志》)[3-7]。1976年,李树勋将原医案再次整理修订成册,名为《张岫云医案百例》,在当时的辽宁中医学院内部刊行。书中涉及儿科诸疾,每案下列诊断、治法、方药及按语,体例清晰,一目了然[8]。笔者有幸结识李树勋后人,并前往铁岭张岫云故居,寻得张岫云后人,并获得张岫云诊治的小儿神经系统医案三例,均未收录在《张岫云医案百例》中。因三则医案均为1960年左右,笔者推断,可能当时李树勋尚未跟师,三则病案非亲眼所见,所以未能收录书中。因此,笔者将三则医案整理成篇,以飨读者,并籍以告慰张岫云老先生。

1小脑性共济失调

患儿沈某某,女,4岁,家住沈阳市铁西区马壮街桃园里,门诊病志号38218(就诊日期不详)。患儿因反复向后摔倒就诊,曾在沈医二院(现盛京医院)检查诊断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经介绍来本院儿科门诊治疗。患儿于就诊当年一月间突然不自主的向后摔倒,此后频繁发作摔倒,每日发作20余次,不论行坐,皆可摔倒,每次发作前有腿颤先兆,摔倒后随即自行爬起,神志清晰。由于多次反复摔倒,头枕部肿大如拳,除头枕肿外,无其它异常,饮食二便如常,舌脉亦无异常。诊断:小脑共济失调。治法:清心热、息肝风、镇静安神。

处方:牛黄千金散,每次0.3g冲服,2次/d。二诊:患儿先后服药7d,完全复常,再无摔倒现象发生。

按小儿容易摔倒,这在中医古籍中未见记载,临床亦为罕见。本病临床诊断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多发于1~4岁儿童,发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感染病史,临床表现常局限于小脑功能障碍,多表现为行走不稳、不能站立、易跌倒等共济失调症状,肢体可有震颤,病理征多阴性,脑脊液常正常,治疗上常以糖皮质激素冲击,预后良好[9]。本例患者应为1960年前后张岫云亲诊医案,笔者查找同期文献,未见该病的治疗报道。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患者寻求中医治疗。病例虽属罕见,但张岫云抓住其摔倒的主症,从风论治,处方牛黄千金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成药,原方出自明龚廷贤的《寿世保元》,组成为:全蝎、僵蚕、朱砂、天麻、冰片、牛黄、黄连、胆南星、甘草,具有清热、息风、镇静的作用,患儿服药7天病愈。病例虽属罕见,但从风论治,判断准确,治疗起来却比慢惊风起效还快[10]。国内亦有学者通过养血息风,以四物汤加贝壳类草药治疗小儿小脑性共济失调[11]。与文献中报道的激素冲击等治疗,小方小药更能凸显中医治疗的优势。遗憾的是,因为专业限制,传统中医出身的张岫云,在其门诊病志中未对患儿病史及查体做详细记录,只是简单沿用了西医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之诊断,显得本案略显短小。值得说明的是,共济失调是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群,该病临床容易误诊为格林巴利,借助肌力、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以鉴别。在西医治疗上,两病都以激素冲击治疗为主。不过,中医治疗格林巴利,则与小脑共济失调迥然不同。

回顾三则医案,传统中医出身的张岫云对西医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格林巴利综合征”并不甚了解,但却能在临证中抓住主症,完全从中医的病因病机去探索病情,处方用药,最终均收效显著,这与其系统独立的中医思维密不可分。第一则医案,患儿虽有共济失调表现,但无肌肉痿废,张岫云抓住跌倒的主症,认为风邪做祟,以治疗急惊风的牛黄千金散收效。后两则医案,患儿皆有肌肉痿废的临床表现,痿证诊断成立,痿证虽同,《内经》却有“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痿蹙”的区分。前案病属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初期,患儿肌肉弛软、足不能任地、上肢蚁行感,即《内经》所言“肌肉不仁”,因此张岫云将其诊断为“肉痿”;后案属于疾病后期,患儿腰膝无力,即《内经》所言:“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因此诊断为“骨痿”。对于痿证的治疗,总不外风湿淫于外和火热浊于内。《素问·痿论》称“肺热叶焦”;“肉痿者,得之湿地也”;“骨痿者,生于大热也”。两例痿证患儿,发病季节均在夏秋之间,阴雨之后,初期肌肉疼痛、着重、脉濡缓,符合《内经》肉痿记述;但病情缠绵,风湿郁闭经络,日久化热,即可灼伤肾水,发为骨痿。所以在疾病之初,以祛风除湿为主,后期总以滋补肝肾立法。朱丹溪将痿证分为外感和内伤,即是此也,并以泻南补北立法,创制虎潜丸,清虚热、滋肾水,成为治疗痿证的代表方剂。张岫云能够以虎潜丸加减守方,真正做到了谨守病机。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作者:张会永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