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黄散加减治小儿口流涎 流口水
发布时间:2018-07-01 00:00:00
发布时间:2018-07-01 00:00:00
文仲渝主任医师是重庆市名中医,儿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全国第五、第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仲渝从医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笔者跟师临证中治疗滞颐验案介绍如下。
滞颐是指小儿口中涎液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一种病,俗称流涎、流口水。其病名出自《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滞颐候》。书中记载:“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制其津液,故冷涎流出,滞渍于颐下。”病因多为食伤因素和正虚因素,病变脏腑在脾胃,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道路,脾运则水津四布,胃和则浊气下行,脾胃湿热及脾胃虚寒,均可导致廉泉失束,津液失约而口中流涎不止。历代医家对此病的辨证论治以脾胃虚寒及脾胃湿热为主,而以脾胃虚寒论治者相对较多,如《寿世保元·小儿科·滞颐》言:“一论滞颐,乃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也。涎者,脾之液,脾胃虚冷,故涎自流,不能收约,法当温脾为主。”《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王某,男,4岁2月,2018年3月13日初诊。患儿半年来口流涎液,质黏稠,颐间红赤。喜舔衣角,咬衣物,伸舌头,伴口干唇红,
诊断:滞颐(脾胃湿热)。
治则:清热消滞,和胃
处方:泻黄散加减:
2018年3月16日复诊:服药后患儿口流涎液明显好转,但仍喜伸舌。大便干,2~3天1次,纳食可眠欠安。舌红苔黄腻,脉数。予清热除湿通便,
处方:
按:该患儿平素喜食肥腻、煎炸之品,致胃肠积热,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湿浊上犯,迫津外泄致涎液黏稠;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若脾胃湿热则唇红口干;脾主舌本,脾络连舌,故脾热者弄舌;湿热阻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上逆则
泻黄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又名泻脾散。正如《保婴撮要·滞颐》所说:“脾之液为涎,由脾经虚寒不能收撮耳,治用六君子汤。若脾经实热而廉泉不能约制者,用牛黄清心丸;胃经实热而虫动,津液流出者,用泻黄散。”方中
文仲渝认为,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下一代优生优育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对此陷入误区,片面强调营养,滥用滋补之品损伤脾胃;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又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若进食过量,或过食肥甘厚味、煎炸甜腻之品,或过食生冷,或病后失养等等因素,均可伤及脾胃,脾胃受损,不能运化水湿则湿浊内生,湿与热结,内蕴脾胃,而致脾胃湿热,脾开窍于口,湿热上蒸,故见口中流涎。文仲渝强调,认清病因,把握病机,辨证论治,方能奏效。(熊霖余瑜)
上一篇 : 孩子小便频尿床 看中焦和下焦虚不虚
下一篇 : 主治小儿肠虫证 张士卿验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