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常用外治10法
发布时间:2017-08-11 12:49:08
发布时间:2017-08-11 12:49:08
外治作为医学概念出现由来已久,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载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之说。中医外治内容非常丰富,可分为药物外治法和非药物外治法,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中医儿科常用药物外治10法如下。
\n熏洗疗法
\n熏蒸法是利用煮沸的药液蒸气熏蒸皮肤的方法,是将药物煎成药液,熏蒸、浸泡、洗涤、沐浴患者局部或全身的外治法。煎煮的药液温度降为温热后,浸泡、洗涤局部的方法是浸洗法,又常与熏法同用先熏后洗。以多量药液沐浴全身的方法是药浴法,可治疗全身瘙痒症。
\n蒸气及气雾吸入法
\n蒸气及气雾吸入法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气雾剂雾化,使患儿吸入呼吸道治疗疾病的方法。雾化装置目前常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疗法常使用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用于哮喘、肺炎喘嗽、咳嗽、感冒、鼻渊等肺系疾病。例如,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有清肺解毒之功。
\n热熨疗法
\n热熨疗法是将药物、器械或适用的材料经加热处理后,对机体局部进行熨敷的治疗方法。例如,用食盐炒热,装入布袋,熨腹部治疗腹痛。用于腹痛、泄泻、积滞、癃闭、痹证、痿证、哮喘等疾病。
\n涂敷疗法
\n涂敷疗法是将药物制成药液,或调制成药糊、药泥等剂型,涂抹、湿敷于体表局部或穴位处的治疗方法。涂敷疗法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温中止泻、活血消肿、止咳平喘、利尿摄尿、燥湿收敛等各种功效的药物,用于发热、痄腮、哮喘、泄泻、腹痛、遗尿、暑疖、湿疹、烧伤等疾病。
\n贴敷疗法
\n贴敷疗法是将药物熬制成膏药、油膏,或将药物加赋型剂做成药饼,或用自然薄型药源、人工加工制作得到的药膜,贴敷在施治部位的治疗方法。贴敷疗法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活血生肌、舒筋通络、化痰平喘、温中健脾、摄涎敛汗等各种功效的药物,用于感冒、哮喘、肺炎、泄泻、腹痛、遗尿、暑疖、湿疹、烧伤等疾病。例如,暖脐膏贴脐治疗寒凝腹痛泄泻;三伏贴治疗哮喘;蟾皮药膜贴局部用于痄腮、疖肿初起等。
\n滴药疗法
\n滴药疗法是将药液或新鲜药汁点滴于耳、鼻、眼等患处治疗疾病的方法。滴药疗法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定痛、明目退翳功效的药物,用于脓耳、耳疔、鼻渊、鼻窒、天行赤眼、乳蛾等五官疾病。例如,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治天行赤眼、鲜虎耳草捣汁滴耳治脓耳等。
\n吹药疗法
\n吹药疗法是将药物研成粉末,用喷粉器或自制工具(细竹管、纸筒等),将药末吹人孔窍等处治疗疾病的方法。吹药疗法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豁痰、利气通窍、息风解痉功效的药物,用于鹅口疮、乳蛾喉风、耳疮脓耳、鼻渊鼻窒,以及白喉、丹痧、黄疸、惊风、癫痫、昏迷痰壅等病症。
\n药袋疗法
\n药袋疗法是将药物研末装袋,给小儿佩挂或做成枕头、肚兜的外治法。如用于佩挂的香囊,常用具有辟秽免疫、祛风燥湿功效的药物,来增强呼吸道反复感染儿童的免疫力。药枕常使用具有宣肺通窍、疏风散寒、清热祛暑功效的药物,用于鼻渊、感冒、疰夏、暑疖、头痛等疾病。如干绿豆皮、干菊花制成的豆菊药枕治疗疰夏。肚兜常使用具有温脾散寒、理气止痛、消食除胀、止吐止泻功效的药物,用于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厌食等疾病。
\n罨包法
\n罨包法是用药物置于局部肌肤,并加以包扎的一种外治法。如饮食不节,食积于内,或积滞时,出现腹胀腹满,暧腐酸臭,时有呕恶,舌苔厚腻,可用皮硝包扎于脐部,即可使内积之食滞消去,此法在民间运用已久。易高热惊厥的婴幼儿,可用山桅末、桃仁泥、面粉、鸡蛋清调匀,罨包于足心,有减少减轻发生的作用。
\n擦拭法
\n擦拭法是药液或药末擦拭局部。如冰硼散擦拭口腔,或用淡盐水,银花、甘草煎汤、野菊花煎汤洗涤口腔,治疗鹅口腔和口腔。(吴文博)
\n(责任编辑:高继明)
上一篇 : 中药鼻疗善治头面痛症
下一篇 : 前列腺肥大的按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