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调衡针刀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8-17 21:01:36

  脑卒中也叫中风,是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它是以患者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卒中后期多出现即挛又痿现象,尤其痉挛性偏瘫是影响康复的一大障碍,临床应用针刀醒脑调衡法缓解痉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n

  《黄帝内经》所说的“偏枯”“偏风”“风痱”即指偏瘫而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对本病的症状及某些症状的发生机制作了精当的描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口呙僻不遂。”并把本病按轻重程度分为四型:“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n

  本研究共收治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101例,男性58例,女性43例;病程1年以下16例,1~3年47例,三年以上38例;缺血性中风78例,出血性中风23例。

\n

  诊断标准

\n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视、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再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影像学检查,即可确诊。

\n

  治疗方法

\n

  治疗前在皮肤上定点、备皮、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治疗后创可贴覆盖。

\n

  醒脑开窍法:①松解风府穴、天柱穴、风池穴、针刀刀口线与头后椎枕肌肌纤维方向垂直,针刀方向与枕骨平面相垂直刺入,放射状切割。②百会穴针刀与头皮15度角沿头皮刺入,不提插,留针刀3~5分钟。③哑门穴向枢椎棘突方向刺入,切割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在枢椎棘突的附着点。④翳风穴针刀贴近乳突尖部向舌根方向刺入,不提插,不留针刀。

\n

  调节拮抗肌肌力平衡:①上肢屈肌痉挛性瘫痪的治疗:a 肘关节屈曲痉挛:松解肱二头肌起点、肱肌肌腱止点。b前臂内旋的治疗:松解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的起始点。c手腕屈曲:松解内上髁挠侧和指浅屈肌起始点。d手握拳:合谷透三间。②下肢伸肌痉挛性瘫痪的治疗:a松解股四头肌:松解髌骨周围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肌腱,可迅速使小腿弯曲。b松解耻骨结节、耻骨上支、耻骨下支大收肌、长收肌和短收肌起始点。c下肢内旋:松解缝匠肌,针刀切断位于胫骨粗隆的部分缝匠肌肌腱。d下肢外旋:针刀切断臀小肌、臀中肌等的痉挛的部分肌肉纤维。e抬大腿困难:切断部分痉挛的髂胫束。f足内翻:松解胫骨前肌内侧楔骨内和第1跖骨底附着点,纠正足内翻。g足下垂:在跟腱、根结节部位进行松解,切断部分跟腱。③增加瘫痪肌肉肌力的方法:a增加三角肌肌力:在三角肌中点前、中、后各选一点,针刀刀口线与三角肌肌纤维平行刺入,不提插稍稍摆动,留针刀3~5分钟。b增加股二头肌力:针刀刀口线与股二头肌腹肌纤维平行刺入,不提插稍稍摆动,留针刀3~5分钟功能。

\n

  疗效

\n

  ①痊愈或基本痊愈:肢体痉挛症状消失,患肢肌力达Ⅳ至Ⅴ级,日常生活能自理。②显效:肢体痉挛症状明显改善,患肢肌力达Ⅳ级,日常生活基本自理。③有效:肢体痉挛症状有好转,患肢肌力达Ⅲ级。④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n

  讨论

\n

  中风痉挛性偏瘫是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下行性运动控制异常及拮抗肌力平衡失调引起。通常皮质脊髓束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促进作用。与之相对,网状脊髓束和小脑脊髓束的损伤通常对脊髓反射通路起抑制作用。损伤后导致阳性效应,包括痉挛、牵张反射亢进、病理性皮肤反射、自主反射以及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共同紧张,即“肌张力障碍”。经过针刀治疗,中枢运动综合协调功能恢复、拮抗肌重建了新的力动态平衡,康复训练能够正常进行,达到阴阳平衡状态,可以有效地促进偏瘫患者的康复。(司同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n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n

  (LQ)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