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军运用针灸治疗皮肤病临证心得

发布时间:2022-08-03 10:29:06

得了皮肤病,90%的人首选涂一点药膏,有些皮疹确实可以消除,这些皮肤病大多是初发、偶发或较局限的皮损。但是还有一些皮肤病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涂了药膏就改善,不涂就又复发了,甚至比原来更严重;或者这个部位的皮损消失了,其他部位又出现了。皮损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皮肤就是五脏六腑的镜子,反映内脏所产生的各种变化:肝失疏泄,血液瘀滞,脸上色泽晦暗,目眶发黑、双目无神、长黄褐斑;肾虚会导致先天性、色素性慢性皮肤病,雀斑、黄褐斑、色痣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皮肤问题,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等;脾虚水湿代谢出问题,还会出现眼袋、黑眼圈、水肿;肺气不足,肌肤失养,则皮肤粗糙,干燥无光,毛发憔悴枯槁。针灸治疗皮肤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王少军主任医师常用的治疗方法,毫针直接刺激皮损局部以治“标”,调理脏腑功能以治“本”,标、本兼治治疗皮肤病,是一种临床疗效可靠、远期疗效好,绿色、有效的外治法。

诊疗特色

王少军临床治疗皮肤病,采用局部治疗,结合整体调理的理念。局部治疗,祛邪治“标”,外病内治,调理阴阳以治“本”,同时注重心身同治。针刺取穴多以天-地-人三才配穴法取头面、躯干及四肢的穴位,以脏腑经络辨证取穴结合病情选取特效穴、董氏奇穴、腕踝针、八卦脐针、“十三鬼穴”等,从而标本兼治,心身同治,根据发病部位皮损特点、患者体质配合火针、拔罐、放血及灸法、刮痧等。

对针灸适应症的皮肤病,通过及时、正确、持续的治疗大多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疾病的反复发作是慢性皮肤病的一大特点。往往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心态、生活工作压力密切相关。中医调护以避风寒、节饮食、调情志。避免食用热带水果、火锅、酒及辛辣油腻刺激之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使用取暖设备时宜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避免使用地毯,不饲养宠物等。同时避免过度搔抓,滥用药物,使用碱性洗涤剂等。建议穿全棉类柔软宽松衣物,避免穿着人工合成材料的衣服。调整生活作息及建立良好心态、自我疏导,方能促进疾病痊愈并维持健康。

王少军在针灸临床治疗皮肤病时,通过“调形”,修复局部组织的病变;通过“调神”恢复脏腑经脉气血的协调。二法共用,形神并调,达到“标本兼治、身心同治”的目的。临床“调形”先要观察皮肤病在体表的表现特点,再在局部施以治疗。即针对不同部位的病症,视其位置、大小、深浅、软硬等情况,采用不同的针灸法,如火针、艾灸、刺血、拔罐、毫针围刺等。“调神”,强调精神因素对人体的影响,选穴上重视头面部穴位、督脉、任脉对神的调整作用,重视腹部(脐针)、背部腧穴(膀胱经)的使用。且强调重视医者的“守神”和患者的“候气”的相互协调。

典型医案

刘某,男,43岁,2022年7月8日初诊。诉胸部成族水泡,皮损处灼痛感3天。该患于一周前,胸、背部时有跳痛、抽痛感,三天前发现胸部灼痛感明显,继之出现成族水泡,三天来皮损面积逐渐扩大,伴有左侧胸部、背部及左上肢内侧、外侧放散痛,口服卡马西平疼痛无明显改善。患者自述平素时有焦虑状态,睡眠不佳,饮食可、二便自调,查舌质暗红、散在瘀斑,苔薄白,脉弦。

皮肤科体检:胸部膻中穴附近有大小不等的成族水泡(5×5cm),水泡周围皮色发红。

诊断:(肝郁湿热型)蛇丹(西医称为带状疱疹)。

治则:针灸治疗,口服中草药。

火针治疗:分别在胸部成族水泡的前部(蛇尾)、背部胸椎1~6之间寻找阳性反应点,施以火针散刺、配合拔罐,在龙眼穴双点刺。起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净该处,不必包扎。点刺龙眼穴,挤出黄色液体或血液3滴(黄豆粒大小)。

毫针刺:中府双、风池双、安眠双、神庭、承浆、内关双、太冲双。患者仰卧位,神庭穴、承浆穴平刺2~5mm,风池双、安眠向鼻尖方向直刺0.5~1寸,中府双、内关双、太冲双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3次/周。

中成药:板蓝根冲剂,10g/次,3次/日口服。逍遥丸,30粒/次,3次/日口服。

7月13日二诊:病人针灸治疗2次,胸部灼痛及内心焦躁的感觉明显改善,但昨日患者左上肢内侧多处出现成族水泡,伴有左胸部、背部胀痛,施以火针点刺上肢内侧最后出现水泡的部位(蛇头)、上肢内侧水泡较多的部位、胸椎6棘突下,可配合拔罐治疗;毫针刺取穴及针法同上。口服药同上。

7月20日三诊:病人二诊后针灸治疗3次,皮疹均结痂,无新增皮疹出现,现患者背部、左胸部胀痛,施以毫针刺治疗,取穴:胸椎1~6华佗夹脊穴、肩中俞左、秉风左、中府左、内关左、侠溪左、龙眼穴双。患者右侧卧位,夹脊穴、秉风左、中府、内关直刺0.5~1寸,肩中俞向肩峰方向平刺0.5~1寸,侠溪、龙眼穴平刺。配合电针治疗(华佗牌电针治疗仪SDZ-Ⅱ,疏波/密波:2Hz/10Hz),胸椎1~2夹脊穴与肩中俞左、胸椎5~6夹脊穴与秉风左,电针刺激强度以患针能耐受为度(2~4mA);其余穴位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3次/周。口服药同上。

7月29日四诊,病人三诊后治疗5次,皮损完全消失,前胸、后背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明显改善。

按本案突然发病,疼痛剧烈,皮疹主要分布于手三阴经:肺经、心包经及心经循行部位。本次发病与精神、情志因素关系密切,为肝郁不舒、火热炎上、心肾不交所致。在整体治疗过程中,结合疾病的发病原因、中医辨证、以及皮损发生部位的归经,在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手段、选穴及补、泻手法,以达到“标本兼治、身心同治”的效应。

患者初诊时,施以火针点刺或散刺龙眼穴及龙头、龙尾治疗,是急者治其“标”的方法。龙眼穴位于小肠经脉中,属于经外奇穴。小肠与心相表里,心经属火,主血脉,火针点刺,能泻心火又可活血化瘀通经络。在疱疹发生部位的前(龙头)与后(龙尾)火针散刺,再加火罐充分祛其恶血,使湿热火毒之邪能随瘀滞之血而出,给邪以出路。这不仅能控制病情,而且能去除病原,所以它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控制病势的发展,俗称“截法”。

带状疱疹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引起的皮肤感染。病毒主要侵犯感觉神经,在相应感觉神经节段可能引起疱疹并伴发严重神经痛。本例患者采用胸椎1~2夹脊穴与肩中俞左、胸椎5~6夹脊穴与秉风左,电针治疗,可改善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神经痛症状。针刺中府双、风池双、安眠双、神庭、承浆、内关双、太冲双、侠溪左舒肝解郁、宁心安神以治“本”。(吴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