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与意看五行本质
发布时间:2023-11-13 10:19:07
发布时间:2023-11-13 10:19:07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之间的枢、是阴阳的沟通点,阴阳再分就是四象,加上原来的枢,即构成了五行。五行是阴阳的进一步再分,而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为了深入具体地表达阴阳是如何生万物的。三生万物是通过五行的生克制化进一步表达出来的,而五行的相生相克正是三生万物的生生不息之道。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阴阳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文化的骨架之一。致力于阴阳五行研究的庞朴先生在《阴阳五行探源》一文中说:“五四以前的中国固有文化,是以阴阳五行作为骨架的,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思想,迷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果不明白阴阳五行图式,几乎就无法理解中国的文化体系。”当然,中医更离不开阴阳五行,阴阳五行被称为中医理论的基石。《灵枢·通天》谓:“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古人认为,万事万物之中都蕴含有阴阳五行。《逸周书》云:“陈彼五行,必有胜,天之所覆,尽可称。”
废止五行之争
但在近现代,阴阳五行却被广泛质疑。如民国的国学大师章太炎,1926年在《医界春秋》上发表文章《论五脏附五行无定说》,主张废除五行,并补充说:“自《素问》《八十一难》以五脏附五行,其始概以物类譬况,久之遂若实见其然者。然五行之说,以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及附之六气……已自相乖角也。五经异义,今文《尚书》欧阳说: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肾,水也。古《尚书》说: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肾,水也。谨按《月令》:春祭脾,夏祭肺,季夏祭心,冬祭肾。与古《尚书》说同。郑氏驳曰:今医病之法,以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则有瘳也,若反其术不死为剧。”其思想后来影响到陆渊雷、章次公等中医名家,新中国成立后章次公因反对阴阳五行,也和其他中医大家作了激烈的辩论。
首先应该明晰,五行到底是什么?明白了这个,才能评价五行到底有没有价值。首先,如果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或元素,显然放在今天是可笑的。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五行,那一滴水中是否有金木水火土?一张纸、一根粉笔呢?一些学者在讲金生水的时候说铁可以融化为铁水,或者说铁放在寒冷的天气里会有水珠,若古人认识的金生水果真如此,这种认识放在今天岂不可笑?难道凭这个就说五行是中医理论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吗?
其实五行之本义,明清之际已少人知晓。明清之际思想家方以智曾为此叹曰:“且问五行金生水,金何以生水乎?老生夙学,不能答也”(《物理小识·卷一》)。明代学者王廷相曰:“五行家谓金能生水,岂其然乎?岂其然乎?”
五行的本质
关于五行的本质或起源,后世有很多学说,如五材说、五星说、五方说、五德说等。五材说前文已经提及。如果是五星说,那为什么金星克木星、土星克水星?其内在原理是什么?从最早的文献如甲骨文看,有学者认为,五方说可能是五行学说的起源,但五方说难以解释为何天地万物都有五行、五行何以相生相克。
其实,明白了太极圜道,也就明白了五行是什么、五行是怎样产生的以及五行产生的意义。宋代儒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虽然不是第一个提出太极概念的,却为太极图作了定义,阐述了太极和五行的关系。《太极图说》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我们看到水火木金土是太极分阴阳之后,进而阳变阴合的结果。“五行一阴阳也”,五行本质上就是阴阳,是阴阳的进一步变化和衍生。道生一,一生二,二即阴阳。二生三,三是阴阳相交。阴阳相交即阳变阴合,阳变阴合即三生万物,而首先生的就是五行,所以五行告诉我们,阳变阴合是怎样生万物的,这是生万物的第一个阶段。
首先,有了阴阳,就自然有了阴阳之“中”,这个阴阳之中非阴非阳、即阴即阳,是阴阳沟通的枢纽。阴阳可以再分阴阳,当阴阳第一次再分阴阳时,“阳”分为阳气初生的少阳、阳气隆盛的太阳;“阴”分为阴气初生的少阴、阴气隆盛的太阴,这就是四象。而原来阴阳的“中”,即“三”,仍然居中不动,这样就与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一起构成了五行(见图1)。
图1 阴阳、四象与五行的演变
少阳代表阳气初生,以木作为象征;太阳代表阳气隆盛,以火作为象征;少阴代表阴气初生,以金作为象征;太阴代表阴气隆盛,以水作为象征;原来阴阳之中的三变为了四象之中的五,五在四象之中,以土为象,这个五就是原来的三。三生万物,以土为之象,因为土生万物。
少阳阳气初生谓之“生”,故木象征了“生”之象;太阳阳气隆盛谓之“长”,故火象征了“长”之象;少阴为阴生阳收谓之“收”,故金象征了“收”之象;太阴为阴气盛,故阳气收藏谓之“藏”,水象征了“藏”之象;五是四象之中,中的作用之一即是“化”,沟通阴阳变化万物,故居中以土象之,象征了“化”。
从上所述可知,五行是阴阳的进一步分化,阳进一步分为生与长,阴进一步分为收与藏,阴阳之间的“中”变为四象之“中”,即化,故五行实际上是气之变化——气化,即生长化收藏五个状态。所以,五行绝不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只是象,是为表达生长化收藏之意。故《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寒暑燥湿风火、木火土金水都只是象,其背后的本质是天地阴阳的变化,五行即是生长化收藏,即阴阳的变化。古人将太极圜道划分了生长化收藏五个阶段、五种状态,这就是五行。古人为了表达生长化收藏这五种状态或者五个阶段,借用了百姓生活中最常见的五种物质作为比喻和象征,这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象,传达生长化收藏之意。木之意是阳气的初生,春天、早晨、东方、动物、人从出生到青年等等,它们都是一类象,有相同之意——阳气的初生;火之意是阳气成长盛大,夏天、上午、南方、动物与人的青壮年等,它们都是一类象,有相同之意——阳气的盛大;土之意是阳气的转化,是从阳转阴这个过程的变化,长夏、正午、中央、动物与人的中年等,它们都是一类象,有相同之意——阳气的转化;金之意是阳气的收敛,秋季、下午到黄昏、西方、动物与人的老年等,它们都是一类象,有相同之意——阳气的收敛;水之意是阳气的归藏,冬季、夜晚、北方、动物与人死亡,它们都是一类象,有相同之意——阳气的归藏。
对个体而言,生长壮老已象征一个圜道循环的结束。如果圜道可以循环往复,则收藏之后是下一个循环再启动,即水生木,启动新的循环。这就是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生即是生长化收藏的相续。所以金生水是说“气之藏”源于“气之收”,故金生水,就像秋天紧接着就是冬天。
为什么万事万物都有五行?因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为什么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因为万事万物都有生有灭,小到粒子大到宇宙,都有生有灭,生灭就是阴阳,生灭转化的过程就是阴阳转化的过程,就像太极图所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有阴阳就有阴阳的再分,有阴阳的再分就有生长化收藏,从阳到阴,从生到灭,这个过程分为生长化收藏五个阶段就是五行,阴阳五行的变化就是圜道,圜道就是太极图。所以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都有五行,都有太极图。但绝不是说万事万物都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种物质只是象,象征了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化收藏、生长壮老已的圜道。
五行相克之理
阴阳相反相成,因而五行有相生也有相克。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就是生、长、化、收、藏一气周流的变化,就像四季相续一样。相生好理解,那么相克呢?为什么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为什么如此相克?为什么不能是火克水、水可土?如果五行是五种物质,那么水克火,火也可以克水;土克水,水也可以克土。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五行的五种物质只是象,是比喻,其背后的真实之意是生长化收藏五个意,那么相生要从此考虑,相克也要从此考虑,即从生长化收藏的意的角度考虑。
我们来看五行相克。首先,从阴阳上分,木火属阳,木为少阳,火为太阳;金水属阴,金为少阴,水为太阴。木金都是阴阳的初始阶段,都是“少”,即“少”或“初”的级别。火水是阴阳之隆盛,都是“太”,即“太”或“大”的级别。首先,是同级别的相克,在同一级别上一定是阴克阳。因为克为杀,杀为阴,所以从杀与克的角度上看,是阴杀阳,而不是阳杀阴。所以少阴克少阳,也就是金克木。在太的级别上,太阴克太阳,也就是水克火。同一级别上不能被克的,就需要高一级别的来克,“太”级别克“少”级别,即太阳克少阴,火克金。
但谈到土,就比较特别,它是圆心、是中,因此土不在任何一个级别上。那么为什么土克水、木克土?谈到五行、谈到土,就一定要回到圜道上,回到太极图上。古人将生长化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比喻为一个循环往复运动的圆,木(生之气)是从圆的最低点向上升起的部分,火(长之气)是接续木之气一直到达圆的最顶点的部分,金(收之气)是从圆的最顶点开始向下运行的部分,水(藏之气)是接续金之气到达圆的最低点的部分,而土居中为圆心。这个圆循环往复地运动变化,是古人对自然之气运动变化的认识,这个气化模型即圜道,也就是太极图(见图2)。
图2 生长化收藏的循环往复圆运动
土克水,即居于中心的化之气克居于圜道终点的藏之气。在太极图或圜道上,水象征藏,是圜道循环的终点,以圜道一个循环的终点或终结象征之。水是藏,但如果藏之过度就会停留在这个循环的终点,而难以开始下一个循环,就不会让水再生木,就不能开始新的循环。因此,如果想让这个循环可以往复,一定要有一个力量克服这个终结之力,克服这个藏的终结之气,给它从收藏到启动的力量,就要靠圆心,也就是土的化的力量。化,是转化,促使藏的力量转化为生的力量。土居圆心,以圆心化的力量克服水的终结之力,如此才能使水生木。因此,启动下一次循环的力量之源,即土克水。土克水,才能让水生木,相克才能相生。
为什么木克土?土居圆心,圆心虽然可以促使圆运动循环往复,但圆心的另一个目的是维持这个圆的稳定和固有大小。比喻来讲,如果这个圆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就必须克服这个圆心的牵引而使半径变大,才能建立一个新的、更大的圆。建立一个新的更大的圆,就要有一个新的起点启动之,并克服原有圆心的力量,而圆的启动之气,在五行就是木。由此,新圆的启动之机——生之气——木,克服原来的旧圆圆心——土的牵引,才能开始形成一个更大的圆,而这个过程就是木克土(见图3)。
图3 木克土产生新的圆心
克即是生——进化之路
如果说一次圆运动就代表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那么圆运动的循环往复就象征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就像草木凋零后,春天复生,人会死亡但传宗接代不断繁衍。土克水,让圆运动不断循环,象征生命生生不息。而木克土,才能产生新的更大的圆,象征生命的进化,突破原有的限制,进化出更完美的生命。人类身体的进化、基因的进化,正是对原来固有的(圆运动)状态的突破和进化,木克土象征新生。因此,五行相克如此重要,五行相克就是另一种让生命生生不息的过程,五行相克其实是另外一种生,甚至是新生。《国语·郑语》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太极圜道并非是只在一个层次或一个范围内的循环,而是可以突破原来圆的范围而产生新的圆,产生进化的生命或事物。
木克土象征新生,但反过来,如果木气克伐过度,也是对圆心的破坏,而且是对圆运动核心的破坏。如在脉诊中,肝属木,其脉为弦,而对于病理的弦脉,清代郭元峰在《脉如》中说“弦为六贼之首,最为诸经作病,故伤寒坏证,弦脉居多,虚劳内伤,弦常过半,总由中气少权,土败木贼所至”。弦脉过强代表了肝气过盛克伐脾土,土是圆心,是五藏之本,圆心被克伐,诸经做病,五藏六府皆病。但弦脉又是生机之意,病重之脉见弦脉又是生机之象,如此如何判断吉凶,总由胃气之有无,即脉之从容和缓之气多少而定。
综上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之间的枢、是阴阳的沟通点。阴阳再分就是四象,加上原来的枢,即构成了五行。所以五行是阴阳的进一步再分,而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为了深入具体地表达阴阳是如何生万物的,也就是说三生万物是通过五行的生克制化进一步表达出来的。尤其是从土克水中,我们看到让一个生命延续不断的力量,从木克土中我们看到的生命进化的力量。五行的相生相克正是三生万物的生生不息之道。《逸周书》:“陈彼五行必有胜,天之所覆尽可称。”晋五经博士孔晁注云:“言五行相胜,以生成万物,尽可称名之也。”清代潘振《周书解义》注云:“两间陈列五行,相克而生物。天之所覆,万物尽可称名,皆道之所在也。”
太极圜道的变化分为五份就是五行,分为六分就是三阴三阳,分为八份就是八卦。五行也好,三阴三阳也好,八卦也好,都是为了更细致具体地表达阴阳的变化,如果还嫌不细化、具体,还可以演变到64卦、384爻,奇门遁甲的1080局,里面隐含了更为复杂的生克制化,但无疑五行是基础。因为五行是阴阳初分的结果,是最基础的生克制化的具体形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分化。
五行在中医上对应了人体的五藏,五藏在太极图上常常这样表达(见图4):肾主封藏,在圆的最下,代表圆的结束,代表藏,五行为水;肝居于圆之左,故《素问·刺禁论》云“肝出于左”,代表阳气的生发,为气之生,五行为木;心居于圆的最上,代表阳气最盛,长的状态,五行为火;肺居于圆之右,故《素问·刺禁论》云“肺藏于右”,代表气的降、气之收,五行为金;脾居中,在圆心,代表化的状态,五行为土。五藏在这个太极图上,与五藏对应的六府、十二经络也就在这个太极图上,所以说太极图是人体气化运行的总图,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五行乃圜道的控制中心
圭表日影一年的变化就形成一个圜道模型,这是一个二维模型,而二维的建立必须要有横竖两个轴。首先,圆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即冬至点和夏至点,如果左升为阳,冬至点就是阳的起点;如果右降为阴,夏至点就是阴的起点,冬至、夏至构成纵轴,这是一维的阴阳,这是根本。在此基础上阴阳再分阴阳,就有了春分点和秋分点,它们构成了横轴,纵横两轴交叉,使圆成为二维图。因为是正圆,纵横两轴的交叉点就是圆心。其实先有了圆心,才以此为中心构成纵横两轴之交,即有了立于中的表才有日影所描绘出的圆,圆是围绕圆心运行的。
圆心、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五个点控制了二维的平面圆。冬至、夏至构成的轴是一维的阴阳,这是根本。以此为基础,阴阳再分阴阳,加上春分、秋分构成的轴,就建立了二维的太极圜道模型。圭表记录了太阳运行的变化,太阳运行的变化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四季气候和阳光的变化导致了物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皆以太阳运行的变化为主导。太阳运行变化被圭表记录成为一个模式图,这可能就是太极图的缘起。太阳运行变化的四个关键点,即太阳运行变化的两个极点——冬至、夏至点,两个平分点——春分、秋分点,构成了纵横两轴,决定了二维图的基本构成,加上圆心这个中点,就构成了“五”这个元素。太极图上的五个核心点是形成并控制整体圆运动的关键点,它们决定了整个圆,可以说把握住这五个核心点就把握了整个圆,这就是中国古人之所以用五行之“五”的原因。换句话说,这五个点必须是最能体现生长化收藏的代表点,这就是五行的来源。
万物皆秉圜道,如果将太极圜道看作一个系统,这五个点就是把握和控制这个系统的五个关键点,古人称此为“机”。这就是五行的本义。因此,古人用五这个数字绝不是数字崇拜,无论用五还是用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哲学含义,甚至是科学含义,而不是幸运数字或图腾数字。
古人认为万物的的产生和变化源于道生一的一,一生二,二即阴阳,而在模式上,阴阳只是一维,当阴阳变化形成圜道的时候,就形成了二维之圆,而二维之圆的形成——纵横两轴,即XY轴的交叉就构成了五行。但二维太极图只是模式图,万物有升降也有出入,升降是二维,加上出入就变为三维。《黄帝内经》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三维的运行构成了太极球,XYZ三个轴构成了六个点,即六合,这就构成了三阴三阳,这是实际运化模型,太极球的球心和太极图的圆心是一个点。三维的太极球是立体交叉的两个二维太极图,太极球的三维运行实际上秉承了二维的太极图,其运行模式源于二维的太极图,因此三维太极球的基本控制是二维的太极图,而二维太极图的基本控制就是纵横两轴交叉而来的五个点,放在太阳运行的圜道上就是冬至点、夏至点、春分点、秋分点以及圆心,也就是五行的本质。因此五行控制了整体圜道的变化,而三阴三阳是圜道的三维实际运行。
“六”意在将圜道的三维空间与时间结合起来表达圜道的实际运行,但“五”是控制圜道的最基本的核心,五行是圜道的控制中心。从关系上讲,五行的五还是最基本的关系变量,关系最少发生在两个事物之间,它们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只有五种,以A和B为例,即A生B、B生A、A克B、B克A、不生不克(生代表有益,克代表有害)。它们的基本关系只此五种,其他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变化,就像计算机运行再复杂,也还是0和1两个基本变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张东)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 : 越婢汤应为“越脾汤”之误传
下一篇 : “身为振振摇”应作“剧烈咳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