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结构观之太阳与少阴

发布时间:2020-07-08 21:15:0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以独特的视角认识到,在标准状况下,外感疾病从太阳病开始,随着病情的演化发展,以及不同的治疗手段干预,继而出现了六经的传变。为了更好地理解六经传变,现结合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相关概念试做论述。

\n

  从疾病开始到结束,机体对抗疾病的能量来自细胞,可以狭义的认为是免疫细胞的作用,但其实每个系统都为对抗疾病贡献力量。中医称这种机体产生的用以生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量叫阳气,即“用阳”。阳气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抵抗、抵御杀死致病因子,分解、排泄病理代谢产物并对其解毒,修复受损组织器官,以保持其正常运行。阳气足,则发为三阳病,阳气不足则发为三阴病。

\n

  六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太阳和少阴属于循环系统,是血管系统主动的调节和变化,兴奋即太阳,抑制即少阴。如果是在细胞层面进行的调节反应和变化,就叫阳明和太阴。如果这个变化在半表半里,则为少阳和厥阴,扶阳法把它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认为属于肌筋膜体系。与此对应,经方治病有三个层次,调控血液及热量的分布、压力(筋膜张力)和调控能量的代谢。这样就把六经和机体解剖有机结合起来。

\n

  太阳病和少阴病产生的原因是身体面对致病因素时循环系统的主动调节。太阳病的本质是,在机体产热增加时,体表血液循环应开放、散热亦应增加,但此时散热机制有障碍而出现一系列反应。产热的目的是激发机体的自愈机能,是阳气对抗疾病的表现。循环系统的终端是腺体,腺体周围包绕着微循环系统,太阳病即微循环及其相关联的腺体功能障碍。循环系统及其末端的腺体组织,即是扶阳法所认识的“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可以用解表的方式治疗肾小球肾炎等看似是里证的疾病。太阳病是机体“表”部的功能障碍,即心脏、大血管、毛细血管、皮下组织、上皮及其附属腺体功能障碍。从广义角度说,任何病种,无论外感、内伤,若病理机制为上述表部的以亢奋性为主的功能障碍,则均属于太阳病。

\n

  与太阳病相对应,少阴病本质可以理解为阳虚生内寒,机体产热机能下降,自愈能力不足,表现为全身微小血管活动机能下降,呈收缩痉挛态势。少阴病与太阳病同属表部,太阳病以循环功能的失调为主,少阴病以循环功能低下、循环系统脉络痉挛为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内脏器官如消化黏膜、腺体、泌尿生殖系统的微循环在解剖上也属于太阳与少阴的范畴。

\n

  若要维持体温恒定,则机体内部组织需要不断调节,其中包括血管和腺体的调节。当人体感受风寒或感染病原微生物时,机体本能的反应是通过各种方式防止体温的进一步散失。为了提高体温,机体会竭尽所能地减少散热,包括收缩血管、关闭汗腺减少散热、调动肌筋膜系统使肌纤维痉挛加快产热等。这一病理过程即太阳病的表实证,主方是麻黄汤,重症用葛根汤。

\n

  若素体汗腺调节功能低下,即表虚,虽然感受风寒,但毛孔不能及时关闭,出现血管调节功能障碍,会表现为汗出与恶风同时出现和脉浮缓(血液趋向体表以抗邪致脉浮,汗腺开放血容量丢失致脉缓)。

\n

  经方体系中,即使治疗表部疾病,也必须从中焦获得能量来提升细胞机能。这不仅是经方扶阳法在太阳病中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所有疾病通用的原则。首先,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需要胃气,一般药用炙甘草、生姜、大枣。其次,是调节腺体和血管的功能,调节腺体用麻黄,调节血管机能用桂枝、芍药(针对微动脉、微静脉痉挛),原则是根据病位深浅选用不同药物,如少阴病可用细辛、吴茱萸等。

\n

  腺体和血管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当中,以汗腺为例,腺体管周围是血循环,同理肺泡的外面是毛细血管网,肾小球也是类似复杂化的构造,腺体把血液过滤以尿的形式排泄出来;肠黏膜也是腺体循环网结构,这种结构广泛存在于我们机体的大部分的器官当中。 麻黄有兴奋汗腺的作用,杏仁对麻黄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故此二药相反相成。桂枝可缓解微循环的痉挛,与麻黄配伍相辅相成。若麻黄不合用桂枝,则发汗少。由麻黄剂所引申出的麻黄法是经方治病的大法之一,治疗表、里证皆有广泛应用。(赵杰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n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n

(LQ)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