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皮疹案一则
发布时间:2024-06-13 11:10:43
发布时间:2024-06-13 11:10:43
刘某,女,42岁,2023年9月16日初诊。主诉:无明显诱因全身散在红斑疹并瘙痒难耐1周,且遇热瘙痒加重。患者营养良好,肤白体丰,双上肢和上半身散在红色斑疹伴抓痕,双眼有神,表情丰富,焦虑面容,口唇红,舌胖大、边齿痕,舌根苔白腻罩黄,舌底瘀,脉弦滑。上腹部按压不适,脐周轻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发病以来饮食小便可,大便黏腻,睡眠欠佳,既往月经量少。无药物过敏史,末次月经为8月20日,经量一般。
辨证:痰湿兼杂证。
方用荆防柴归汤加减:荆芥穗15g,防风15g,北柴胡15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0g,干姜5g,大枣1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茯苓15g,白术15g,盐泽泻20g。3剂,每日1剂,分2次服。
9月19日二诊:诉瘙痒有所好转,但进食后上腹胀满明显,唇、舌尖红,舌质老,苔黄腻,有口气,心烦眠差,上腹部痞满不适。细问得知,皮疹多发腰部以上,双膝以下平素怕冷。细思此案应是寒热错杂的半夏泻心汤证,果断转方。方用半夏泻心汤加荆芥、防风、白鲜皮:白鲜皮20g,荆芥穗15g,防风15g,姜半夏15g,黄芩15g,黄连5g,党参15g,甘草10g,干姜5g。3剂,每日1剂,分2次服。
10月11日三诊:皮疹瘙痒明显好转,大便好转,按压心下痞满,叩诊鼓音。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守上方加白术15g、枳壳20g,3剂。
2024年4月29日,刘某因尿频尿急来求诊,问及上次就诊的疗效时,告知早已痊愈。
按 此案初诊疗效不佳,是因受患者3月份曾服用过9剂柴归汤调理月经及失眠收效甚佳的影响,临证思维还是犯了先入为主的经验性错误,着实令医家汗颜。
柴归汤(《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是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黄煌经验方,是小柴胡汤和当归芍药散的合方,也是和中有补、调气血、除寒热的体质调理方,柴归汤方人多为人瘦、肤黄、浮肿貌的“黄脸婆”。而刘某肤白体丰,大眼有神且表情丰富,显然是“半夏体质”。初诊服用柴归汤加味后,因热未除而痞更重。医界前辈常比喻,湿热之体热未除而用补药,则湿热二邪胶着难分犹如油入面,果然经验之谈也。
二诊细察体征病史,调整思路抓主症:“上热、中痞、下利、内烦”,方用半夏泻心汤加荆芥、防风、白鲜皮。半夏泻心汤是经典的胃肠病方,也可用于湿疹、皮炎等皮肤病伴睡眠障碍、焦虑不安、消化道症状明显者,黄煌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特色教材《经方方证》中有详尽的阐述。荆、防二药为黄煌治疗皮肤瘙痒的常用药,功能解表透邪、消风止痒。白鲜皮可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免疫抑制、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作用,为治疗皮肤病的要药。笔者借鉴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沈丕安专著《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的经验,白鲜皮安全无毒且用量宜大,笔者常验之临床,疗效确切。
三诊加白术、枳壳,有合枳术汤之意,治疗湿证佐加醒脾理气之药是参照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路志正治疗湿病之体会,详见其专著《中医湿病证治学》。理气药可以起到宣肺气、醒脾运、畅三焦之功,可助攻他药发力,可理解为化学反应之催化剂,作用不可轻视。
此案虽病因不甚明确,病机更是错综复杂,但以黄煌“方-病-人”诊疗思维分析,一手抓人,一手抓病;方人为“火半夏人”,方证表现也是“半夏泻心汤证综合征”类病,再佐加专药标本兼顾,切实做到方证相应,故疗效满意。(郭心涛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