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息风法治口唇颤动

发布时间:2024-05-15 10:07:24

吕某,女,44岁,2024年4月6日初诊。患者诉左侧嘴角不自主抖动9个月余,口中不停发出咀嚼声,因嘴角抖动,出于心理和机体双重原因不愿讲话,用手捂嘴而不能止,走路步态如常。追问病史,患者2023年7月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开始出现此症,经多方诊治,脑CT、脑电图、肌电图等均未发现异常,期间口服维生物B1、谷维素、氯硝西泮治疗,并采用口服中药、针灸治疗,均未获效。刻下:左侧口角肌肉不停抖动,口中不停发出咀嚼声,鼻子发干,面色晦暗,皮肤干燥,精神差,全身乏力,语声低微懒言,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脉弦细。既往有哮喘病6年,每年冬春季节变换发作。

诊断:西医诊断为面肌痉挛。中医诊断为口唇颤动,证属阴虚风动。

治则:滋阴息风。

处方:炙黄芪10g,太子参10g,远志10g,龟甲15g,鳖甲15g,龙骨10g,钩藤10g,龙胆6g,白芍10g,防风6g,炒蒺藜10g,地龙6g,僵蚕6g,蝉蜕6g,全蝎2g,熟地黄10g,生地黄10g,麦冬10g,天冬10g,胆南星6g,竹茹10g,枳壳10g,陈皮6g,制半夏6g,白茯苓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4月20日二诊:嘴角抖动消失,鼻子干明显减轻,精神气色转好,乏力症状减轻,愿意交流,讲话中气很足,饮食睡眠可,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守原方加百合10g、南沙参10g、辛夷6g。14剂,水煎服,日1剂。

5月4日三诊:神清气爽,鼻子不干,嘴角抖动消失后未复发,全身有力气,讲话声音洪亮,面色有光泽,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入睡,舌淡红,苔薄,脉平。患者全身阴虚情况大为改善,继续予以益阴养血安神,守二诊方去僵蚕、地龙、蝉蜕、全蝎,加鸡血藤15g、首乌藤15g、酸枣仁10g。14剂调理善后。值得一提的是,患者诉每年此季节正值哮喘发作期,服用中药后亦未发作,属意外收获。

口唇颤动是指口唇颤动而不能自制的症象,又称“唇瞤”“唇风”,俗称“驴嘴风”,以下唇颤动较常见,多因胃火挟风或脾虚血燥所致,好发于秋冬季节。本案患者平素禀赋差,有哮喘病病史6年,五脏虚损,气血津液不足,此次发病源于二次感染新冠。中医认为,温病容易伤阴,“屋漏偏逢连夜雨”,素体脏腑气血津液不足,阴虚隐隐有内风之象,加之外感风温毒邪,现为春季,为六气中风气正盛,同气相求,内外合邪,外风引动内风,致使患者阴血更加不足,血虚无以养肝,木盛克土,脾更为不足,故口角肌肉抖动不停。

笔者发现,外感温热邪气,如新冠、禽流感、甲流、乙流等,其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很多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耳聋、久咳不止、嗅觉减退、反复感冒、全身乏力等躯体和精神症状,久久不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从“温病伤阴”入手多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本案患者口角不自主抖动9个月也属新冠后阴津亏耗、虚风内动所致,故养阴生津是治疗大法。“证同治亦同”,本案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角度予大定风珠和加减复脉汤加减以滋阴养血、柔肝息风,长达9个月的口唇抖动痊愈,并成功延缓哮喘发作。(马胜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奉贤分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