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法治胃痞

发布时间:2024-03-20 10:18:30

胃痞是中医常见脾胃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满不适,病情常反复,众多医家多从脾胃论治此病,山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常振森以温肾法治疗一例反复胃痞患者,服药1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笔者有幸跟师学医,现将验案整理如下。

谢某,男,25岁,2024年1月5日初诊。主诉:胃脘胀满不舒1周。患者近2年反复胃脘胀满,1周前再次发作,口服西药未见好转,伴口干、有异味,腰酸,畏寒肢冷,纳差,大小便正常,睡眠可。舌淡,苔薄,脉沉尺弱。

诊断:胃痞。

治法:温补肾阳。

方用肾气丸加减:附子(先煎)6g,肉桂6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2g,泽泻10g,牡丹皮6g,砂仁(后下)6g,麦芽12g,柴胡10g。5剂,水煎400ml,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1月12日二诊:胃脘胀满未作,口干、有异味已减,腰微酸。舌淡,苔薄,脉沉尺弱。守上方加桂枝10g,继服5剂。

1月19日三诊:受凉后头痛1周,胃脘胀满再次发作,肢冷畏寒,五更泻,大便日1~2次,舌淡,苔薄,脉沉。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合四神丸加减:当归15g,桂枝12g,白芍12g,细辛6g,通草6g,大枣6g,吴茱萸6g,生姜10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五味子10g,干姜10g,砂仁(后下)6g。5剂,水煎400ml,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1月26日四诊:胃脘胀减,口干、有异味,大便稀,腰酸,头痛未作,稍头晕,舌淡,苔薄,脉沉尺弱。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合四神丸、潜阳丹加减,即守三诊方将当归增加到12g,桂枝减至10g,加附子(先煎)6g、龟甲(先煎)6g。5剂,水煎400ml,日一剂,分早晚2次温服。

2月2日五诊:头痛已减,胃脘胀已减,腰酸,五更泻1次,口有异味已减,咽痛。方用肾气丸合四神丸:附子(先煎)6g,肉桂6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2g,泽泻10g,牡丹皮6g,吴茱萸6g,补骨脂12g,肉豆蔻12g,五味子12g,干姜10g,牛膝6g,砂仁(后下)6g。5剂,水煎400ml,分早晚2次温服,日1剂。

2月8日随访,患者胃脘胀满未作,头痛未作,口干减轻,大小便正常,纳眠可。停药,嘱患者忌食生冷,避免受凉,规律作息。

患者常年反复胃脘胀满,服药后未见明显好转。《石室秘录》云:“然而终岁经年,服胃脾药而不愈者何也?不得其故耳。盖胃为肾之关,而脾为肾之海。胃气不补命门之火,则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其谷食;脾气不补命门之火,则下焦虚冷,何以化其糟粕而生精微。”所以温补脾胃,不如温补肾阳,通过温肾而达温煦中土之效。《重订灵兰要览·脾胃》云:“今人只知脾胃虚则当补,补之不应,则补其母,如是足矣。而不知更有妙处,补肾是也。”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火不生土,以致脾肾阳虚。脉络失于温养,寒则脉络拘挛而血气运行不畅,胃脘胀时作。元气不足,则三焦气化失职,肾为胃关,关开不合,水液不能蒸腾气化为津则口干。胃受纳腐熟水谷,胃气虚则化生精微力弱,水谷腐熟力差,故出现口有异味,且患者肢冷畏寒为阳虚表现,腰酸为肾虚表现。

初诊予肾气丸补肾气,加用砂仁行气和胃,麦芽消食和胃的同时有升清之功,柴胡助气机升提,5剂药后患者胃胀即除,可谓立竿见影。二诊守上方以巩固疗效。三诊时因患者受凉出现头痛、五更泻,且再发胃脘痛,寒凝经脉,浊阴上逆,故用当归四逆汤以养血散寒通脉,加吴茱萸、生姜以温中降逆止痛。《伤寒论》中关于当归四逆汤论述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医方集解》云:“久泻皆由命门火衰,不能专责脾胃。”四神丸为治疗五更泻的有效方剂,三诊时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四神丸以补肾散寒,头痛与胃脘胀均减轻。四诊、五诊时皆在上述两方基础上加减。药证相符,中病而愈。(闫田田  山东省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