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治愈多年痛经

发布时间:2024-03-06 10:50:39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是一种良性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其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的痛经和月经过多,多发于30~50岁的经产妇。痛经是由于月经期异位内膜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水肿、出血从而刺激肌壁造成子宫痉挛性收缩,女性年近40岁时痛经会逐渐加重,呈痉挛性,严重时常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就临床资料分析,子宫腺肌病具有以下特点: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缺乏非创伤性诊疗手段和特效治疗药物,为临床常见的难治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剧烈的经期腹痛、月经过多、不孕等,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现代的病因学说来看,多次的妊娠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均可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导致产生子宫腺肌病。

中医文献中未记载本病,相关记载散见于“痛经”“癥瘕”“不孕”等疾病中,临床上一般以痛经表现为主。中医认为,癥瘕是由于受到风、寒、湿、热邪气侵袭,或因其他因素,导致小腹内出现肿块、胀痛、月经不调或带下异常等症状。由于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分为气滞型、血瘀型、痰湿型或寒瘀型等。笔者曾治愈一例多年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40天即收获良效,现将验案整理分享如下。

李某,女,41岁,2023年10月2日初诊。患者有约10年左右的痛经史,近2年症状持续加重,曾因痛经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每次行经前及行经期服用各种止痛药及注射各种止痛针缓解疼痛,疗效不佳,所服中药有少腹逐瘀丸、桃红四物汤、加味逍遥丸、温经汤、附子汤等,近10年服中药约200余剂,疗效均不佳。刻下:面色晦暗,经期纳差,大便溏,日2~3次。体重98斤左右。月经持续5~10天,周期为28~32天,经前10天心烦,胸胀,小腹疼痛伴发凉,喜温喜按,尚能忍受,自行经第1天至第5天,小腹剧痛难忍,行经期持续14天左右,春夏季节月经周期约10天左右,经色偏暗,经量偏少,有少量血块。每年秋冬季节手足厥冷,冬天有冻疮史。经期一过,各种症状均恢复正常。舌暗偏紫,六脉沉涩有力。

诊断:西医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中医诊断为痛经(血虚寒厥,太阴脾寒)。

治法:养血散寒,温通经脉,健脾燥湿。

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理中汤:当归30g,生白芍30g,炙甘草30g,通草20g,桂枝30g,生姜40g,制吴茱萸20g,大枣30g,细辛15g,人参15g,白术15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醋香附10g,黄酒2两。10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

10月4日二诊:患者自诉本次行经小腹剧痛、胸胀明显缓解,整个行经期仅服2次布洛芬胶囊。效不更方,嘱于经前10天连服15剂。

11月6日三诊:行经疼痛已基本消失,未服止痛药,小腹疼痛、发凉、手足厥冷均明显缓解,药已生效,宜进一步养血散寒、温通经脉,鼓舞正气、扫荡余邪,效不更方,于经前再服15剂。药后疼痛消失,未再复发。舌象已恢复正常,面色红润,气血充足。

治疗痛经首先当辨虚实,本例患者属于血虚寒厥,太阴脾湿。《伤寒论》第351条载:“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52条载:“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方中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肝血、缓腹痛,理中汤温中止泻。当归补血行血,芍药味酸,可入肝养血,桂枝温经通阳,细辛辛温,可温经散寒、除沉寒痼冷,通草通利血脉,炙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和营养卫,又能调和诸药,更用清酒和水共同煎煮,以增温通血脉、散寒之功,据经期便溏、腹泻诊断为太阴脾虚,用理中汤温中止泻,加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予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治病必求于本,必须着眼于整体以调其根本,若仅见疼止疼,其痛难愈。本例患者间断服药200剂左右,效果不佳,原因是未解决根本问题。40天治愈多年痛经,更说明辨证的重要性。(石善林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榆山办西桥口卫生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