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加味治胃痛

发布时间:2024-02-21 10:28:13

胃痛是中医临证常见脾胃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经常疼痛,一般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等病。笔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治愈一例胃痛10余年患者,服药1个月后症状基本消除,现将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李某,男,41岁,货车司机,2023年12月11日因“上腹部疼痛伴反酸10余年”就诊。患者诉其因长年开货车导致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常,10年来常感上腹部疼痛,时伴反酸,口苦,胁痛并放射到肩背部,在某院查腹部B超,提示胆囊息肉,胆囊壁增厚。后又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期间亦曾反复治疗。刻下:上腹部疼痛伴烧心感,口干、口苦,大便时干、时稀,纳食不馨,小便正常,睡眠一般。舌红,苔厚腻,脉弦。

诊断:胃痛(肝气犯胃)。

处方:黄连5g,姜竹茹10g,炒枳壳10g,炒陈皮10g,姜半夏10g,炙甘草10g,炒薏苡仁30g,茯苓15g,鸡内金15g,郁金10g,炒白芍15g,醋柴胡10g,煅瓦楞20g。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忌生冷辛辣食物。

12月21日二诊:诉上周感冒后未服药,刻下:上腹部疼痛好转,口干、口苦减轻,大便正常,但背部疼痛持续发作,深呼吸时加重,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守原方去煅瓦楞﹑炒薏苡仁,加玫瑰花5g、佛手10g。7剂,水煎服,服法及禁忌同前。

12月28日三诊:诉上腹疼痛好转,口干、口苦减轻,大便正常,但背部疼痛持续发作,守二诊方继服5剂。

2024年1月11日随访,患者诉腹痛症状基本消除,饥饿状态下偶有不适,但食后即缓解。停药。嘱规律饮食,调养脾胃。

按胃痛之证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䐜胀,胃脘当心而痛”。前世医家常辨证为心痛﹑胃脘痛﹑心下痞,直到《医学正传·胃脘痛》记载:“古方九种心痛: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疰,曰来去痛。夫所谓冷者惟一耳,岂可例以热药治之乎。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外邪﹑饮食﹑情志等皆是胃痛病因,辨证分为实证﹑虚证,实证以驱除外邪﹑消食导滞﹑调理情志为主,虚证以健脾养胃为主。

本案患者为货车司机,风餐露宿,胃痛10年余,反复发作,并伴反酸,口苦、口干,痛时伴有胁痛并掣其后背。其病机犹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言:“胃痛,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反酸为胃气上逆,口干、口苦为肝胆郁热,辨证为肝气犯胃,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善清中焦之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甲木也”(《医方集解》),枳壳﹑柴胡疏肝理气以解肝郁,陈皮﹑茯苓理气健脾以培脾土,姜半夏化痰祛湿和胃,鸡内金健胃消食,郁金行气解郁,煅瓦楞制酸止痛。复诊时胃痛好转,大便转为正常,故去煅瓦楞﹑炒薏苡仁,加疏肝解郁的玫瑰花﹑佛手,以加大疏肝理气的作用,调肝木使其勿乘脾土,以达到从肝治胃的目的。(徐军奇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金浪卫生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