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加味左金汤治烧心

发布时间:2024-01-19 11:47:18

自拟加味左金汤药物组成为黄连6g、吴茱萸3g、海螵蛸30g、蒲公英30g、大黄3~6g,水煎服,日1剂。功能清热利湿、降逆和胃,主治湿热中阻引起的烧心、反酸、胃痛等症,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伴烧心、反酸等症状者。笔者临床常用自拟加味左金汤治反酸、烧心,临床效果佳,现将验案三则分享如下,供同道参考。

案一

韩某,男,49岁,2023年2月21日初诊。主诉:烧心反复发作数年。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后时轻时重,喜嗳气,平素饮酒较多,饮食、二便可。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诊断:烧心(湿热蕴胃)。

处方:黄连6g,吴茱萸3g,海螵蛸30g,蒲公英30g,大黄6g,焦神曲15g,焦麦芽15g,炒枳实15g,炒白术30g,半夏15g,陈皮15g,苏梗15g,炒谷芽15g,炒莱菔子15g,甘草3g。5剂,水煎服。

2月26日二诊:烧心减轻,仍嗳气。舌红,苔薄黄,脉滑略数。守初诊方加厚朴15g,5剂。

3月3日三诊:烧心、嗳气基本消除。舌红,苔薄白,脉滑。守二诊方,5剂。告愈。

案二

张某,女,49岁,2023年10月6日初诊。主诉:烧心加重2个月余。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效果不佳。刻下:烧心,以胸骨后为主,烦躁不寐,头昏痛,便溏。舌红,苔薄黄,脉细弦。

诊断:烧心(湿热蕴胃,肝郁脾虚)。

处方:黄连6g,吴茱萸3g,海螵蛸30g,蒲公英30g,大黄3g,浙贝母15g,川楝子6g,青皮15g,黄芩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炒山药15g,半夏15g,旋覆花(布包)10g,甘草6g。3剂,水煎服。

10月9日二诊:烧心减轻,寐安,大便可。舌红,苔薄白,脉细略弦。守初诊方,3剂。

10月12日三诊:诸症皆减,舌脉同前。守初诊方,3剂。

10月16日四诊:烧心消除,偶有胃脘隐痛。舌脉同前。守初诊方加木香10g、砂仁6g、炒小茴香15g,3剂。

案三

王某,男,69岁,2023年12月19日初诊。患胃病20余年,曾被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中药(具体不详)效果不理想。刻下:烧心,反酸,胃脘胀痛,大便每日3~4次,成形。舌红,苔黄腻、有剥脱,脉滑。

诊断:烧心(湿热蕴胃)。

处方:黄连6g,吴茱萸3g,海螵蛸30g,蒲公英30g,大黄3g,黄芩15g,焦神曲15g,焦麦芽15g,炒枳实15g,炒白术30g,半夏15g,陈皮15g,苏梗15g,木香10g,厚朴15g,甘草6g。3剂,水煎服。

12月24日二诊:烧心、反酸及胃脘胀痛大减,苔黄腻减轻。守初诊方,3剂。

2024年1月4日三诊:服药后烧心、反酸消除,今因生气又致烧心、胃痛,舌脉同前。守初诊方,3剂。

1月7日四诊:烧心、胃痛消除。舌红,苔薄白,脉滑。守初诊方3剂以巩固疗效。

按烧心是由于胃中酸水过多导致的胃脘及食道灼热感,与反酸病因病机类似,但很多烧心患者并无明显的反酸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系过食甜食、辛辣等食物以及饮酒过多导致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或肝气郁结化热,横犯脾胃所致。方中黄连、吴茱萸组成左金丸,是治疗烧心、反酸的常用方,原方为丸剂,药量比例是6:1,笔者在汤剂中以2:1效果较好。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降逆,吴茱萸辛散,功能疏肝解郁,并能反佐制约黄连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使湿热得清,阻滞得散,烧心自除,海螵蛸制酸止痛,蒲公英、大黄清利湿热,并能引湿热下行,三药增强了原方的清热利湿、降逆和胃之功。方中大黄不必后下,与诸药同煮即可,有的患者素有便溏,大黄用3g,不会导致便溏加重,甚至能使大便改善。现代研究表明,大黄久煮会使致泻的蒽醌类成分被破坏,而存留的鞣酸能收敛止泻。使用本方时可根据患者症状加减,如饮食停滞、胃脘胀满者,加焦神曲、焦麦芽、炒枳实、炒白术消食导滞;胃气上逆、嗳气频作者,加半夏、陈皮、苏梗、旋覆花和胃降逆;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者,加川楝子、青皮、枳壳、白芍疏肝止痛;下焦气滞、脘腹胀满者,加木香、炒槟榔、厚朴理气导滞。本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少食甜食、辛辣、酒等助湿热的食物,并调畅情志,减少郁怒。(谭洪福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关社区卫生服务站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