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医案一则

发布时间:2022-09-19 09:49:31

干燥综合征(SS)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睛、鼻、口腔、舌、咽、喉、阴道等部位出现干燥症状。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或进一步伴有皮肤、肌肉、肾、肺、消化系统等多系统损害的症状。SS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充分了解,但目前认为B细胞活化,免疫复合物形成和自身抗体的产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病情进展迅速者,可合用免疫抑制剂。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王少军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原发性SS,不良反应较少,且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及改善远期预后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王少军指出阴液亏损为燥证之标,表现为眼、鼻、口、舌干燥;正气不足乃致病之本,表现为出现自身抗体,比如抗SSA、SSB抗体阳性等。故治疗时用针刺外治以“通经络、调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用中药内治以“调脏腑、补气血、疏通经络”,内、外协同治疗,共奏扶正祛邪、滋阴润燥之效。

张某,男,75岁,2022年7月16日初诊。患者于2021年8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睛痒,眼干涩,鼻干,口干、舌干、咽干,伴有双下肢发沉、膝关节冷痛、手脚发凉等,夜尿多。于2021年8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SS,曾口服雷公藤多苷片、环戊硫酮片等,干燥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服药后,自觉肝区不适。现口干,饮水不能缓解,目干涩,无泪水分泌,遇风或干燥天气尤其干燥难忍,影响外出活动,小便频数。既往有肝硬化史。舌红苔薄少津,脉沉细。诊断为(肝肾不足型)燥证(西医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针刺选穴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命门为主穴,局部配以睛明、金津、玉液、牵正等穴位。

针刺手法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直刺0.5~1.5寸。睛明、金津、玉液、牵正,斜刺0.3~1寸。

患者针刺治疗2周后二诊:自觉眼部症状改善明显,眼部干涩明显减轻,有泪水分泌,可视物,但看书报电视后,仍觉眼睛干涩,晨起眼角分泌物较多;口干症状改善,但舌干、咽干仍较明显,时有下肢关节冷痛、手脚发凉。针对病人膝关节痛,取内外膝眼、鹤顶,刺入0.5~1寸,行平补平泻法;原针刺处方中,廉泉穴、聚泉穴可与金津玉液交替使用,其余穴位同前,继续针刺治疗,2次/周,配合中药口服。该患下肢关节冷痛、手脚发凉,患者证属少阴阳虚,急当温阳。方用:附子6g,干姜12g,炙甘草15g,茯苓15g,密蒙花6g,夏枯草10g,菊花6g,桔梗10g,麦冬15g,山药15g,葛根15g。水煎服,每日1剂,2次/日口服,200ml/次。

针药并用治疗2周后三诊:眼、鼻、口、舌、咽干症状在改善中,眼角分泌物明显减少,手脚发凉、双膝关节冷痛症状明显改善。针刺取穴同二诊处方,中药汤剂二诊处方加党参15g,白芍10g,茯苓15g,以补气、滋阴、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

针药并用治疗2周后四诊:病情缓解且稳定,即使遇风或干燥天气也无明显不适,基本能看电视、书报。咽干、舌干、口干症状明显改善,双膝关节冷痛症状基本消失。

按肾主水,人体水液代谢总归于肾阳的气化作用。若肾阳亏虚,水液得不到阳气蒸腾汽化,则见干燥。该患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舌脉,病人年过七旬,肾精渐亏,小便频数,舌红苔薄少津,脉沉细,为肝肾不足,阴津亏虚之象。采用针刺局部及辨证取穴相结合,刺激唾液、泪液分泌量增加,从而缓解干燥之不适感。其中牵正穴为经外奇穴,与腮腺、下颌下腺的解剖位置相合,通过针刺牵正穴可增加涎腺的血流量,刺激涎腺分泌唾液,缓解口干症状。金津、玉液居于舌下两脉之处,临近舌下腺,针之可调节舌下腺分泌。睛明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交会穴,主目远视不明、眼干涩羞明、甚则眼球枯萎失明。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足三阴经交会穴。此穴可联络足三阴经气血,归属脾经,脾开窍于口,针刺可滋阴通络除燥。脾俞、肾俞为足太阳膀胱背俞穴;命门为督脉之穴,督脉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针刺三者可有温补脾肾阳气作用。配合以温肾健脾、润肺明目的中药以治其本,方中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温一身之阳,能温肾阳、壮命火,如釜底之薪柴,蒸真阴化津上达。干姜辛热,具有温阳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效。方中附子得干姜温阳气、制津液、治干渴为君。茯苓补气健脾利湿,密蒙花、夏枯草、菊花清肝明目为臣。麦冬甘寒养阴,与桔梗相配,可生精以止渴,以制附子、干姜大辛大热灼津之弊,山药甘平,入脾肺肾三经,具有益气养阴之功,山药、麦冬齐为佐药。葛根可载津上呈,且葛根能生津止渴,炙甘草补脾益气、缓急解毒、调和诸药,二者共为使药。本方以温阳益气为主,尚配伍少量养阴之品。各药配伍标本兼顾,阴阳调和,共奏温肾健脾、润肺明目之效。(张娇娇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