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论治儿童心脏神经官能症
发布时间:2023-01-19 10:50:03
发布时间:2023-01-19 10:50:03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神经血循环衰弱症或奋力综合征、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国外称为神经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或神经性循环无力症或高敏症等,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相关证据。该病多见于20~40岁青年人,尤以女性较多。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学习压力大、考试成绩不理想、与他人关系冲突是发作的诱因。本病常因焦虑、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等诱发。受社会发展和竞争激烈的影响,目前该病呈现出发病年龄偏小的趋势,且在儿童中发病率逐渐增高。儿童常以“喜长出气”“常叹息”而就诊,可有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常伴易激动、头晕、失眠、多梦等。现将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治疗该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心脏神经官能症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可归属于中医“心悸”“郁证”“胸痹”等范畴。其病位在心,与肝脾关系密切。
孙浩认为情志失调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内经》谓“心主身之血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志,肝主疏泄,共同调节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两者均与精神情志活动有关。肝为心之母,如果七情变化过激、过急、过久,肝失疏泄,肝郁日久,肝木乘脾,脾虚无以养心,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发为本病。其病机可以归纳为:①肝郁血虚,心失所养。心肝之间存在着母子相生的关系,若情志不遂,气机郁滞,则肝失其条达之性,肝气有余,肝血不足,母不生子,心脉空虚,血运失常,则不能养心。②情志不舒,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血之化源不足而血虚,心失所养,故发为本病。③肝郁气滞,心脉痹阻。肝失疏泄,则肝郁血滞,脉道不利,心络为瘀血滞涩,痹阻不通,心神失养。
分型论治
肝郁脾虚证症见胸闷、太息,胃纳不佳,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为柴胡、薄荷、白术、白芍、当归、茯苓、麦芽、红枣、甘草、酸枣仁等。
心脾两虚证症见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面色无华,纳呆食少,口淡无味,四肢倦怠,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细而无力。治以健脾养心,兼以疏肝。方用归脾丸加减,常用药物为黄芪、党参、酸枣仁、茯神、远志、龙眼肉、当归、香附、枳实、白术、甘草等。
肝气郁滞证症见胸闷、胸痛、太息、口苦、易激惹,或嗳气,或腹痛腹胀,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有力。治以疏肝行气,解郁除烦。方用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为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赤白芍、酸枣仁、磁石、甘草等。
典型医案
患者女,11岁。半月前因考试成绩不佳,被父母训斥后出现深叹息,发作剧烈时每分钟10余次,自述时有胸闷、心慌,入睡后消失。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正常。西医建议予普萘洛尔治疗。家长因害怕西药副作用而求诊于中医。刻诊:时叹息剧烈,前胸起伏,自诉胸闷、心慌,无发热及咳嗽。精神欠佳,面色淡白,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弦。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辨为肝郁血虚,心神失养。处方:柴胡8g,炙黄芪10g,薄荷5g(后下),茯苓10g,茯神12g,当归8g,酸枣仁10g,郁金8g,磁石20g(先煎),炒麦芽10g,炙甘草3g,红枣5枚。5剂。嘱家长注意开导,嘱患儿精神愉悦,5天后复诊,诸症悉减,上方去磁石,加煨白芍12g,续服5天而愈。
按孙浩认为本病往往由情志刺激,如忧思愤怒、劳心过度等所致,病与心、肝、脾密切相关,故疏肝解郁可贯穿于治疗始终。本方柴胡、薄荷、郁金疏肝解郁;炙黄芪、茯苓、炙甘草、红枣、茯神、当归、酸枣仁健脾养心安神;磁石重镇安神;炒麦芽有健脾助运、疏肝解郁之功用。二诊时诸症已渐愈,磁石有碍脾胃之运化,故去之,加养血敛阴柔肝之白芍而获良效。(高军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 : 从脾论治肾病综合征
下一篇 : 瓜蒌三药在儿科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