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济医派

发布时间:2017-10-13 11:15:59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虬与陈黻宸、陈葆善等人在瑞安创办利济医院、利济医学堂,此为浙南最早的医院与我国近代第一所中医专门学校。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陈虬主编《利济学堂报》,发行全国各地,为我国中医药学报之始,传播维新思潮,交流医学心得,兼及时事、洋务诸多方面,亦我国综合性学报之始。利济医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医学人才,此后数十年间成为浙南中医力量的中坚。以陈虬为首,以利济医学堂为中心,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医学编辑出版并举,由此形成的医学流派,称之为利济医派。

\n

  利济医学堂采用现代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制度,有一整套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形成专门机构,其内部组织、习医章程、教学计划、办刊宗旨、股份分派、人员组成、经济核算、运作过程等,都有规划设想,大多出自创办主持人陈虬之手,具有鲜明的特色。

\n

  利济医学堂以“道济群生,泽衍万世,津梁广启,执圣之权”十六字排列学生世次,道字为第一,济字为第二,各就本师递衍,依次以绍医统。实际上仅招收道、济、群三个世次的学员,仍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有理论水平有实践经验的医学人才,有姓名可稽者尚有数十人,此后数十年间成为浙南中医力量的中坚,形成了医学流派。

\n

  利济医学著作主要有:陈虬撰《蛰庐诊录》二卷、《元经宝要》三卷、《瘟疫霍乱答问》一卷,张烈演谱、陈虬订正《利济卫生经天函》一卷,陈葆善撰《白喉条辨》一卷、《燥气总论》一卷、《燥气验案》二卷、《本草时义》一卷,利济师生论文汇编为《利济医谈》一卷,相关规章制度汇辑为《利济章程》一卷。汇辑为《利济医集》,收于《温州文献丛书·温州近代医书集成》。

\n

  利济医派的理论认识和诊疗特色

\n

  首重经典,博览群书 利济学堂的教学注重经典,以阐述运气、藏象、经脉、脉法、病因、本草、针灸,陈虬撰《利济元经》八卷五十二表作为利济医学堂的教材。学堂还创立医藏书表,建议博览群书,书目有必读21种、必阅50种、必备32种及名家书59种、专家书21种,还有西医书如全体学(解剖)、心灵学、卫生学,列书目48种174卷。严格的学习训练,培养了一批经典娴熟、基础扎实的学员。

\n

  临床辩证,规范实践 严格的临床实践规范,治疗上首重辨病与辨证,区分病证之间的联系与差别,以《蛰庐诊录》作为医学堂的临床规范;写好脉案,严格考核疗效;设生药局和鲜药圃以识药用药。

\n

  瘟疫治疗,见解独到 治疗霍乱,确立和阴阳,分清浊,交纽中宫,调其升降,养正杀蛊,清湿熄风大法,专方专治,以白头翁为主药的定乱救急汤、定乱安中汤及其变方作为主方,卓有成效。以燥火论白喉病源,从经络及色脉进行辨证,以清燥救肺、白虎青龙为治,阐述白喉疫症燥气为病的理论与临床运用。

\n

  撰写药书,别具心得 陈葆善以亲身体验阐释药理,撰《本草时义》,举凡药材辨别、品种规格、栽培产地、加工炮制、等级时价,甚至术语方言都有涉载,其中正品官庄、赝次私冲,区分清晰,优劣可判,尤为诸多本草所未见。

\n

  利济医派对中医学的贡献

\n

  1.近代第一所中医专门学校、第一份中医药学报和综合性学报,具有历史意义,并催生浙江和温州地区的医学教育热潮。

\n

  2.利济医学堂培养了一大批有理论水平有实践经验的医学人才,对满足民众的医疗要求和浙南地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绝贡献。

\n

  3.利济学员陈刚纂辑《尊生纪要》,李芑以西法科属分类著《东瓯本草》八卷,章宜著《河间医话》,唐黼墀著《缘督子伤寒论述注》,郑骏父子编纂《乞法全书》,郑叔纶编纂《修正丸散膏丹配制法全集》等等,推进了医学学术的进步。

\n

  4.利济精神传承,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本着施医施药救济贫病之宗旨,开展慈善医疗。利济医院的良医、学员成为普安施医施药局常驻医师或义务医师,治病救人,做了不少善事。

\n

  利济医学堂是历史,是文物,是辉煌的过去;利济医派重人,重学术,重精神,重传承,重发展,着眼于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利济医派”新的目的所在。(刘时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n

(责任编辑:刘茜)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