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学对中风病的辨证论治

发布时间:2022-03-09 11:14:39

国医大师任继学著有多部医学典籍,其治疗中风病理论新颖,收效甚广,其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脑卒中的危害性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

任继学认为中风病有缓有急之异,缓者多为中经中络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脑栓塞等,并首次提出此证应改为络塞血瘀证,应用理气豁痰、滋阴潜阳、活络化瘀之法。而急者多为中脏中腑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的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率先提出此证属络破血溢证,应用开闭固脱法,现对任继学所提观点进行归纳分析。

络塞血瘀证

《素问·阴阳别论》认为三阴经三阳经病变是本病发生基础,因脉为血之府,六经为血之通道,同时,营血也起到滋养六经之效,当各种原因导致血液瘀阻,六经不畅,便会形成络塞血瘀,发为偏枯之病,故以通经活络化瘀法治之,同时以理气、化痰、醒神法等辅之。可分为瘀塞经络证及风痰热盛证,前者多起病缓慢,临床可见头痛眩晕、皮肤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口角歪斜、肢体偏瘫,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任继学认为理气化痰,滋阴潜阳谓之大法,正所谓“大气一转,邪气乃散”。临证时多用匀气散、八味顺气散并自拟理气反正汤(珍珠母5g,沉香3g,乌药2g)以理气,达到治痰先治气之目的。并用竹沥汤、导痰汤、导痰开关散、自拟涤痰散(风化硝1g,猴枣散0.5g,胆南星1.5g,药物共为细面,每服1.5g,日2次,生姜汁下)以化痰,以防痰塞气道,防治肺内感染。对于肝阳妄动之象,多用介类以镇潜肝阳,方多用柳宝诒医案方、王旭高医案方、五石汤等,以上各剂,可以一方为主,辅以他剂,临床上多起事半功倍之效。

络损血溢证

任继学认为出血性中风多由脏气不平,腑气不通,经络不用,邪气上犯于脑,邪气外鼓,正气内收,络脉受伤,可造成络破血溢证,转化为痰饮之邪导致清阳不升,神机失用,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但意识尚清,如脏腑之气被阻断,不能与脑气相通,便会出现阴维、阳维、阴络、阳络失灵,出现闭脱二证。任继学认为闭证多属实证,通者则生,不通则死,多用搐鼻、揩齿、探吐、芳香开窍,辛凉、辛温透络、兴奋神机,多用先用白矾散(白矾20g,生姜10g,合研过滤,分3次服用)待痰涎吐出,方可服用其他方剂(苏合香丸、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新加牛黄清心丸、牛黄膏、三化汤、开关散)。对于脱证,任继学认为脱者宜固,应震纳真元,顾护真阴,以敛阴敛阳固脱为治病之本,方多用独参汤、参附汤、急救丹、阴阳两救汤、并自拟两救固脱汤(赤人参5g,附子3g,龟甲胶3g)。上述方剂任继学临证时多有应用,功效甚佳,使闭证得开,脱证得固。

后遗症

中风病急性期过后,多有经络阻滞、败血顽痰缠绵胶固、邪气留恋、正气亏虚,可表现为手足偏枯、唇缓流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因久病耗气,故以补益正气为主,辅以他法,临证时不可拘泥于一法,需多法配合,方见成效。任继学常自拟益脑丸(何首乌30g,黄精40g,西藏花40g,桑枝20g,豨莶草15g等药物共为细末,大蜜丸,每服1丸,日3次),用滋降厚味之剂,可填补肾精,精足可敛阳,起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效。

任继学结合自己心得体会,全面剖析中风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演变过程,临证奏效甚广,其弟子门人在其理论基础上,又提出“髓虚毒损”之病因病机,为中风病的治疗提供更广泛思路。(王雪  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