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国运用经方五项原则

发布时间:2022-07-08 12:18:24

“经方”一词首见于西汉刘向父子编撰的《汉书·七略·方技略》。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曾师从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在其40余年的教学、科研、临床实践中,善用经方,不拘时方,对多种内、妇、儿科病种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疗效显著。本文拟将王庆国多年运用经方体会总结如下。

①熟谙经旨,打牢基础

王庆国经过长期的体悟学习、临证实践,认为学用经方,首先必须熟读原文,打牢基础。《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东汉时期的古典医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汉代文字与现代文字已有不少区别,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比如一些词句,如“更衣”“哕”等词义与当今已有很大不同。在写作方面,张仲景书中的几种重要笔法,如倒装、省笔、插笔、互文见义等均应当有所熟悉,否则很难弄通原文之意。因此,要从文字词句入手,掌握好古汉语基础知识,弄清原文的涵义,然后熟读熟诵,领会书中主旨大意,记住辨证中的证候要点,以及方剂的宜忌、剂量大小和煎服方法等。

②紧扣病机,抓住关键

王庆国认为,“证”其实是表象,它的后面隐藏着病机。所谓“凭证立法”,实际上是据病机立法;“方从法出”,实际上是据病机立法的基础上进行选药制方,这正是张仲景能够做到方证相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张仲景著书时明写方证,暗寓病机,立法制方之理涵蕴其中,只要能抓住这一内在联系,临证时对经方既能运用自如,又可触类旁通。辨证析机,因机立法,因法施方是中医诊疗的一般程序,而抓住病机,就抓住了拓展经方运用的关键。王庆国不仅强调“方证相对”,更重视病机分析,探求脏腑经络、气化等病理改变,故而灵活有度,大大拓展了经方运用。柴胡桂枝汤能起到调和脏腑气血、阴阳之作用,可用于治疗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等妇科诸病,收效颇佳。以上皆为王庆国紧抓病机,扩展经方运用之实例,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读者当明辨之。

③病证结合,适应需求

病证结合即辨病辨证相结合,是一种既重视对病的诊断又注重辨证论治的临床诊疗体系。辨病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情的发展、预后等从整体上的把握,辨证则注重根据病情某一发展阶段的病理特点而做出阶段性判断。病证结合的实质是将疾病概念与证候概念相结合,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指导疾病防治。王庆国指出,病证结合,辨病为先,辨证为主的诊疗模式,张仲景早有示范。张仲景首创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临床诊疗体系,其确立的以病为纲,以证相辅的医学模式,促进了中医临床医学的丰富和发展。病证结合的医学模式是中医整体恒动观的生动体现,二者如同中医认识疾病的经纬线,缺一不可。因此,经方作用中的病证关系研究是诠释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科学内涵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研究思路的指导下,王庆国率领的科研团队将经方作用机理研究与现代科技手段接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索。通过建立“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经方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和加味桃核承气汤等为模板,针对相应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讨干预作用的现代科学内涵,提供经方临床应用的科学依据,丰富了经方现代研究的传统理论内涵。

王庆国同时指出,时代不同,需求在变化,中医在诊断分析、药物剂量、疗效评判等方面应更加注重引入现代医学的诊断、疗效评价体系,以现代医学的生化、病理指标来判断中医临床疗效等。坚持病证结合、辨病辨证并重,有利于明确诊断、有利于判断疗效、有利于医患沟通、有利于患者依从,并最终有利于中西医交流。

④科学评价,有利交流

经方组方严谨,疗效确切,但过去囿于时代、条件所限,对其功效、配伍规律的阐述,大多停留在临床经验所得的模糊认识,难以揭示其组方配伍的奥妙。而当今采用现代实验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为探讨经方药物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配伍的科学内涵,揭示经方的内在物质基础,科学评价经方疗效,推广经方临床应用等提供了重要支撑。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开展与深入,对传统方剂药理药效与配伍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单性味药物经配伍成为多性味药物组合后,产生了新的药理药效,不同性味药物间产生了新的关系,从而为性味配伍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以半夏泻心汤为模板,在“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的组方理论基础上,提出“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的经方配伍研究新方法;以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为模板,通过中医性味理论拆方实验研究及分子水平物质基础研究,创建并应用了“优化拆方-数据挖掘-知识发现(OD-DM-KD)”的经方配伍理论分析新方法。王庆国强调循证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现代方法,都要为中医所用。循证医学并非只强调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中医个案病例、医家学术经验等均是循证医学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它们作为层级较低的证据,也有其重要意义。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对经方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和理论上,而必须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予以阐明。

⑤掌握规律,有的放矢

方证对比,明晰差别王庆国体会,张仲景著书言简意赅,许多内容,或详于前而略于后,或详于后而略于前,或一方的适应证见于多条,或多条综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一个病证,或数证临床表现近似,或多方药物组成雷同。这就需要对全书内容前后归纳,上下对比,才能从总体上把握证候的鉴别和方剂的应用。

适宜禁忌,不可不知经方药重力雄,作用明显,用之得当,常有覆杯之效,但用之不当,势必带来不利后果。以桂枝汤服用方法最具典型意义,如药后啜粥、温覆取汗、见效停药、不效继服及药后禁忌等,堪为垂法后世的典范。大陷胸汤方则“得快利止后服”,恐过剂损人之正气,用药须中病即止,勿伤正气,特别要注意患者体质,斟酌用药。

加减化裁,皆是心法王庆国常以《伤寒论》中7张经方的加减法举例,强调这是张仲景用药的精华所在。后世医家承继仲景心法,凡见胁下痞硬,必加煅牡蛎以软坚消痞,王庆国用之每收良好效果。又如《伤寒论》第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王庆国指出,此条太阴经脉受邪,气血失和的证候,伴见脉弱,提示患者尚有中气不足。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这是因为其人中气较弱,容易被苦寒阴柔的药物所伤,动而引起下利。临床中常以当归30g,芍药30g,瓜蒌30g,牛膝15g组方,以养血润肠立法治疗习惯性便秘,常收显效。(闫军堂 刘晓倩 王雪茜 马小娜 刘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