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洪元治萎缩性胃炎经验
发布时间:2022-11-30 10:32:01
发布时间:2022-11-30 10:32:01
全国名中医金洪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治学严谨,造诣深厚,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中见多数患者病史较长,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病情易反复,而运用中医辨证、中药施治却收到良好临床疗效。笔者随金洪元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金洪元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又博采众家之长,在辨证施治中尤重调理脾胃。认为脾胃之气亦即胃气、中气、胃的生生之气。脾胃的盛衰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和预后,“脾胃健旺,五脏可安”。所以主张外感祛邪,亦要照顾胃气。邪势既衰则应尽早恢复胃气;内伤诸病更要着眼脾胃,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妥为调治。前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的认识多为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权,致使气血生化不足,胃失濡养,胃阴不足,故而治以益气养阴为法,而金洪元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气滞,即由胃病日久,渐致中气受损,若中气不足,脾胃功能衰减,则纳运失常,生化乏源,气机不得舒,则致痞满闷塞、嗳气、纳少、苔腻、呕恶等,久则胃之脉络自痹,气血运行受阻,胃失所养,日渐萎缩。年高脾胃之气渐衰,胃病日久中气受伤是常见原因,与湿、滞之邪亦不可分。故金洪元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按胃阴不足论治有误,而依据常见证型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证,拟定了运脾疏肝、和胃理气的治疗原则,对证应用,每获佳效。而部分胃阴不足也往往兼有脾虚气滞的见证。脾虚气滞不仅是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和主要证型,而且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辨证要点
金洪元认为依据萎缩性胃炎病机,可知主要以胃脘嗳气、食后腹胀满、时作酸水、纳差为主,其中应以胃脘胀满等证为着眼点,结合其他兼证及整体情况,辨其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及脏腑病位。新病急发多在肝胃属实,久病多及于脾属虚,进食后痛甚多实滞;隐痛冷痛,得温稍安为中虚;气胀作坠为气不足,呃逆嗳气,气逆在胃,胸胁少腹胀满,气滞于肝。辨寒热:胃脘阵痛,痛势急迫,灼热口苦吞酸,得热则减,为胃有实火;寒痛得热痛减,喜暖恶寒,为中虚胃寒;胃脘灼痛嘈杂,口干,便结,舌红少津,脉细,为胃阴不足,或阴虚胃热;泛酸心烦或有口苦多为肝胆郁火,或为肝胃不和,或寒热交杂。辨气血:初病痛而胀满,病在气分,脘痛经久,刺痛拒按,屡治少效,已入血络。有便血史,或素日嗜饮者多兼瘀。中年以后,脘痛反复不止,便黑形瘦,当虑恶变。大抵遵“脾以守为补,胃以通为补,肝以散为补”这一原则。无论表现为胃脘痛或痞胀,以虚证最常见。治疗以补虚为主,少佐行散。实症根据“通则不痛”原则,视其标邪性质分而治之。如痰湿宜健脾燥湿,夹滞多消补兼施,肝郁气滞,则辛香疏导相伍。胃阴不足,甘凉,甘平润养;胃阳亏虚,辛温通阳。
用药特点
金洪元认为对萎缩性胃炎之虚痞,胃以通为补,寓通于补。甘温补中为主,少佐辛散,既能健运中宫,缓中止痛,又能疏散郁结,使胀转消。以“香苏平胃散”中苏梗、香附、炒白术、云苓、陈皮为基础方,随症进行化裁加减。脾虚舌淡苔白腻,加党参、川厚朴、枳壳、生麦芽、砂仁;胃痛牵引两胁加柴胡、郁金、青陈皮、枳壳;便秘者加全瓜蒌、川厚朴、生麦芽;便溏者加生薏仁、扁豆、砂仁、枳壳;碳呼气试验阳性者多见舌质红,苔黄腻,属中焦湿热,加川连、吴茱萸;面色㿠白,疲乏无力,加炙黄芪、白芍、炒白术、云苓、枳壳;盗汗、口干者,加北沙参、玉竹、石斛、生麦芽;腹胀嗳气明显者加神曲、内金、生麦芽、生山楂。临床中发现胃炎患者多兼有各类肝炎或胆囊疾病,如合并乙肝者可加柴胡、郁金、赤白芍、生麦芽、党参;胆囊炎、胆石症者,可加柴胡、郁金、金钱草、鸡内金、川厚朴、茵陈、生麦芽、枳壳。情志失畅则肝气不舒,疏泄失职,因情志不畅而病情加重,呕吐泛酸,频频嗳气,舌苔薄黄或红,脉小弦者常以柴胡疏肝饮加减。常用药如当归、白芍、醋柴胡、香附、枳壳、木香等;临症兼寒,选加吴茱萸、良姜等;兼湿加半夏、陈皮、泽兰、薏苡仁。在药物配伍上,注意通涩兼施,或收补中微兼疏通。另金洪元认为,治脾不利湿,非其治也,胃为阳土,喜润恶燥,性宜通降;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性宜升发。他根据脾胃这一特性,注意调整升降、润燥之偏:如胃气上逆,以二陈汤为主方;若兼胃虚有寒的,配旋覆花、代赭石、吴茱萸、党参等;肠胃失其润降的,用火麻仁、当归、全瓜蒌、肉苁蓉等;胃痛日久,或平时过食辛辣、饮酒过度,郁热伤阴,不仅阴虚津少无以上承下溉,而且胃腑自失濡养;方用沙参麦冬汤或一贯煎加减。常用药如南北沙参、麦冬、生地、白芍、石斛、天花粉。另急症首诊时,应首先解决病人痛苦。如有胃痛者,金洪元常加白芷、元胡、延胡止痛;胃脘胀,常用枳壳、青皮、川朴、香附以消胀;嗳气频频的常用柴胡、郁金;胃酸者常用左金丸加白芍、川连;大便偏干的常用大黄、枳实、全瓜蒌、肉苁蓉通便,治其标,缓解患者症状。当临床症状控制后,改用益气调中和胃,促使萎缩肠化逆转。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患者,女,63岁。2012年4月16日初诊。诉胃脘胀痛间作4年。4年前因饮食生冷而至胃痛,经西药治疗后症状控制,后每因饮食不节诱发胃胀,嗳气频作,2012年1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就诊时胃胀满不适,进食后自觉胃脘胀满加重,时有嗳气、泛酸,四肢倦怠,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大便溏,矢气多,舌质淡,苔白腻,脉象细滑。
诊断:(脾虚气滞型)胃脘胀痛。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党参12g,白术12g,黄芪12g,山药9g,茯苓9g,泽泻12g,白芍9g,香附9g,厚朴9g,炙甘草6g,良姜9g等。7服,水煎口服。
4月23日二诊:服药后腹胀痛减轻,气腑通畅,无明显胃脘痛,无泛酸,口干,原方去白芍、炙甘草再服7服。
4月30日三诊:胃脘胀满,食纳好转,原方去厚朴守方2月,再未复发。
医案二
患者,女,71岁。2012年4月26日初诊。诉胃脘胀痛3年,半月前复发,胀痛痞满,连及胁腹,胃痛隐隐,或如火灼,食欲不振,口干口渴,嘈杂似饥,五心烦热,不思饮食,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有裂纹,苔少,脉细数。半年前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诊断:(胃阴不足型)胃痛。
治则:益气养阴。
方药:沙参12g,麦冬12g,当归12g,生地15g,石斛12g,玉竹12g,枸杞子12g,川楝子6g,全瓜蒌20g,乌梅6g。7服,水煎服。
5月3日二诊:已无明显胃痛,大便转溏,减全瓜蒌、川楝子,又服20服,胃脘胀痛已不明显,仍觉疲乏,原方加白术、太子参,守方2月,半年未发作。
医案三
患者,女,33岁。2012年6月18日初诊。胃脘胀痛1年余,因情志不调或饮食不当复发,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就诊时以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常因情志不畅而病情加重,呕吐泛酸,夜间明显,频频嗳气,舌苔薄黄,舌面干、少苔,脉弦细。
诊断:(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
治则:疏肝和胃。
方药:柴胡10g,川芎10g,枳实10g,香附10g,陈皮10g,厚朴10g,白芍6g,半夏6g,甘草5g。7服,水煎口服。
6月25日二诊:服上方后胀痛、嗳气明显减轻,稍感嘈杂,大便正常。舌质红,少苔,脉弦细,原方加生地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水煎服用20服。
7月16日三诊:原方去枳实、厚朴,守方服3月,半年未复发。
按金洪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认为中医的生命力实在于临床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势轻重不同,临床情况复杂,目前认为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临证中金洪元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病机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治疗中以“脾胃属土,唯火能生”的原则,取甘温益气、健脾兼以疏肝和胃为主,同时强调在辨证施治过程中,辨寒热虚实,升降润燥,掌握标本主从,灵活掌握病机,合理处方,才能切合病情。下方用药掌握轻重缓急,以疗效为主。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强调患者情志调节,饮食节制,寒热适宜,才能收效显著。(龚理 彭万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 : 孟如治疑难病验案两则
下一篇 : 三核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