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赛珊治痰热阻肺型咳嗽经验
发布时间:2022-12-09 09:56:48
发布时间:2022-12-09 09:56:48
全国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郭赛珊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善治内科杂证,尤以治疗痰热阻肺型咳嗽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有所感悟。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郭赛珊认为咳嗽的病因很多,但以痰热咳嗽为主;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其中肺脾肝肾功能失调最为重要。肺主宣发肃降,邪气壅滞,气机升降失常,而发为咳嗽;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不健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阻于肺则发为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肺的宣发肃降,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则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而咳。因此,治疗咳嗽应谨守辨证论治的原则,除清肺化痰之外,当恢复各脏腑的功能,协调各脏腑之间的关系,才能取得疗效。在病机上郭赛珊强调应注意,病久痰湿蕴久化热,阻滞气机;热伤津耗气且,久病入络,而成血瘀,故久咳辨证多为痰热阻肺、脾不健运、肺肾阴虚、肝郁血瘀。治疗当清肺化痰、滋阴活血、健脾疏肝补肾。
辨证用药
依据痰热阻肺型咳嗽的病因病机,郭赛珊创立了治疗此型咳嗽的经验方。其药物组成为:黄芩10~15g,半夏10g,葶苈子20g,桑白皮30g,地骨皮30g,紫苑10g,杏仁10g,白术10g,生薏苡仁30g,柴胡10g,白芍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0g,清水全蝎6g,丹参30g,桃仁10g,甘草6g。随证加减:痰不易咯出者,加旋覆花15g,海浮石15g;咽痛者,加连翘10g,桔梗10g;咳嗽影响睡眠者,加珍珠母先煎30g;便秘者,白芍加至30g。
方中黄芩燥湿清热,长于清泻肺火;半夏燥湿健脾化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清;半夏配黄芩清肺化痰,治疗痰热阻肺,为君药。葶苈子、地骨皮、桑白皮均能清泻肺热,葶苈子又能下气平喘、通泻大便;紫苑润肺下气、消痰止咳,湿润不燥;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旋覆花下气开肺、消痰平喘;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尤其适用于老痰、顽痰难咯者。旋覆花配海浮石促进排痰,一化一宣,痰可去、嗽可宁,共为臣药,达到清肺化痰之功。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痰湿不生,因此治疗时佐以白术、生薏苡仁健脾祛湿,防止生痰;肺的宣发肃降有赖于肝的疏泄,只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才能保证肺的出入有序、宣降有度,故用柴胡配白芍疏肝柔肝、调畅气机。痰热易于伤阴,肺阴充足,肺的功能才能正常,肾为一身阴液之根本,因而用女贞子、旱莲草滋阴补肾而养肺阴,养阴而不滋腻,且有化痰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亦有助于肺的肃降,故治疗咳嗽需注意通腑,可用大剂量白芍润肠通便。肺朝百脉,肺气失于宣肃,则血脉不畅,且痰热、阴伤均可致瘀,故活血化瘀必不可少,选用清水全蝎、丹参、桃仁活血化瘀,全蝎还可通络止痉,使肺之络脉疏通、气管痉挛得解。用甘草止咳化痰、调和诸药,全方可协调各脏腑功能,使痰热消、气机畅、咳嗽止。
郭赛珊除提倡治疗咳嗽需协调各脏腑功能外,还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选药时多参考现代药理研究,如其方中选用的黄芩、紫苑、杏仁、旋覆花、柴胡均有抗菌消炎及抗病毒作用,黄芩还可抗变态反应、缓解气管过敏性收缩;半夏、紫苑、杏仁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紫苑还有显著祛痰作用等。郭赛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辨证用药理论指导临床,事半功倍,增强了疗效。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患者,男,73岁,因咳嗽3周于2003年12月15日来诊。患者3周前出现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不能平卧入睡,北京某医院予“阿奇霉素、沐舒坦”治疗后,咯痰消失,能平卧入睡,但仍咳嗽重,左胸疼痛,口不渴,喜饮水,每日饮水约2400ml,纳食可,睡眠一般,大便成形、不畅、日1行,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沉。2003年11月27日胸部X线检查提示:左肺陈旧性结核病变。
诊断:(痰热阻肺、肺失肃降、阴伤血瘀型)支气管炎。
治则:清热化痰、滋阴活血、肃肺疏肝,兼予健脾。
方药:黄芩10g,半夏10g,葶苈子包煎20g,紫苑10g,桃仁10g,杏仁10g,桑白皮30g,地骨皮30g,苏子10g,紫草20g,板蓝根15g,柴胡10g,白芍15g,白术10g,生薏苡仁30g,枸杞子10g,菊花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0g,丹参30g,全蝎6g,珍珠母30g,甘草6g。服上药2周后左胸疼痛消失,咳嗽基本缓解。但停药3天后症状又反复,出现轻度咳嗽,咯白色泡沫痰,纳食可,睡眠欠佳,大便偏干、欠通畅,小便正常,舌质红暗,苔薄黄腻少津、中后部稍厚,脉弦滑。郭赛珊于上方加旋覆花15g,海浮石15g,加强下气肃肺化痰之功,促进排痰;加合欢皮20g,以安神。
随访咳嗽、咯痰消失,效果满意。
医案二
患者,女,13岁。因喘憋、咳嗽1年,加重10天,于2003年11月29日就诊。患者1年来反复咳嗽、喘憋、胸闷,10天前因感冒后症状加重,咳嗽痰多、色黄、质黏、不易咯出,有时痰中带血,恶寒无发热,在当地医院多次住院治疗。现患者纳食甘,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3年11月27日。经期第3天,量多,有血块;白带量多色黄。舌质红、舌边有齿痕,前1/3薄白微黄苔、后2/3白黄腻稍厚苔,脉弦滑数。
诊断:(痰热阻肺、肺失宣肃、湿热型)咳嗽。
治则:清热化痰宣肺、疏肝健脾。
方药:黄芩10g,半夏10g,葶苈子(包煎)15g,紫苑12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杏仁10g,炙麻黄8g,甘草4g,板蓝根15g,白术10g,生薏苡仁30g,柴胡10g,白芍12g,太子参3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紫草15g,珍珠母(先煎)30g。7服,水煎服,每日2次。2003年12月9日二诊时,患者喘憋已平息,仍有轻微咳嗽,睡眠正常,纳食不甘,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薄白苔,脉弦滑。上方加减治疗2周。
随访8个多月,病情平稳,咳喘未发、咯痰消失,效果满意。(张孟仁 张晓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 : 高如宏从湿毒论治银屑病
下一篇 : 高上林运用四逆散治功能性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