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润泉自拟方治疗老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发布时间:2022-12-14 10:26:42
发布时间:2022-12-14 10:26:42
全国名中医廖润泉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著名的中西医外科专家,擅长于治疗普通外科和泌尿外科疾病,本文将廖润泉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整理廖润泉自1997年~1998年治疗的老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例共36例,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B超影像学改变。其中女性20例,男性16例,年龄58~72岁,平均65岁,发病时间2~10年,伴有冠心病者18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6例,糖尿病4例。治疗前每年发作3~6次,平均4.5次。
自拟方治疗方法
本组全部病例均以中药汤剂治疗为主。基本方药组成:茵陈、金钱草、川楝、延胡、白芍、桃仁、红花、山楂、内金、二芽、莱菔子、甘草。加减法:湿热重者加龙胆草、栀子、黄芩;腹胀明显者加木香、香附、枳实、厚朴;脾虚气滞者加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服法:每日1服,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用。6~12服为1疗程,通常是临床症状基本控制后,改为不定期服药,以防反复。不定期服药时间均在1年以上。并嘱患者平日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保持心情舒畅。血脂高者加服降血脂药。
疗效标准及结果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能维持正常工作和生活,1年内无复发者,共14例,占14/36。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能维持基本正常的生活,1年内症状发作次数少于前1年的一半者,共19例,占19/36。
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共3例,占3/36。总有效率33/36。
典型医案
患者陈某某,女,65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痛,向右肩背放射3年,再发1天于1997年6月15日就诊。现右胁胀痛,牵引右肩背,腹胀、纳差、大便干结,舌质瘀紫,苔黄腻,脉弦。体检:除右上腹部胆囊区有压痛外,无特殊发现。
多次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光团,胆囊排空功能差,提示为慢性多发性结石性胆囊炎,近1年来曾发作4次。有冠心病史已4年,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诊断:(肝郁气滞兼有湿热型)胁痛(西医称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方药:茵陈12g,金钱草15g,川楝10g,延胡12g,白芍12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山楂10g,内金10g,二芽10g,莱菔子10g,枳壳10g,木香10g,栀子12g,黄芩10g,甘草10g,火麻仁15g。4服,每日1服,水煎,分早、中、晚服用。
6月19日二诊:胁痛基本缓解,大便通畅,前方去火麻仁,续服3服。
6月26日三诊:右胁痛完全缓解,食欲改善,前方去栀子、黄芩。以基本方再进6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日常生活。此后患者不定期地就诊,均以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1998年7月随访未见复发。
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属于中医“胁痛”“胃脘痛”范围。其病因多为肝郁气滞和饮食不节。胆为“中清之腑”,以通降下行为顺,胆附于肝,若肝气郁结,胆失疏泄,或过食肥甘,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酿生湿热,阻于肝胆,瘀胆日久而成石,结石阻于胆腑,胆腑气滞更甚,气滞则血瘀,故多有血瘀表现。细菌入侵包括经血循环及结肠道逆行侵入两条途径,而以经肠道途径最为常见。廖润泉根据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在治疗上强调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和行气活血为主。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应用通里攻下之法。因为此类老年病人多体质虚弱,且伴有严重的内科并发症,不堪攻伐,用之将耗伤正气,加重病情,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方中茵陈、金钱草清热利湿,增加胆汁分泌;川楝、延胡疏肝理气止痛;莱菔子消食下气;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能改善胆囊功能,恢复肠道规律性蠕动;白芍养阴柔肝,缓急止痛,能缓解胆道括约肌的痉挛,改善胆汁引流。理气药和活血化瘀药配伍应用,能提高肠管张力,保持收缩幅度,有利于十二指肠的舒缩和排空,从而促进胆汁的排泄,对控制和预防胆道感染都有重大意义。这与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相符合。栀子、黄芩清热利湿,促进炎症消散吸收,有利于感染和控制。山楂消食,其山楂酸、黄酮酸和内脂等成分,可使胆汁酸、磷脂与胆固醇的比值升高,减少胆固醇沉着;二芽助消化,与胆固醇、胆色素代谢有关。综观全方既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之功效,又有一定的溶石和防止结石形成的作用,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不能接受手术的老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蒋中秋 常青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 : 前列腺增生症经验方
下一篇 : 崔公让“执两用中”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