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英用虫类药辨治喉喑

发布时间:2023-11-27 10:23:42

李云英系广东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师从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从医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擅长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治。笔者有幸跟师学医,现将李云英用虫类药辨治喉喑经验整理如下。

病因病机

中医的“喉喑”即指嘶哑或失音。由于喉下接气道,与肺相通,乃肺之系,且肺之经脉上循咽喉,故自古喉喑发病与肺关系密切。肺属金,因此外邪犯肺、肺实致喑则是“金实不鸣”,脏腑虚损、肺虚致喑则是“金破不鸣”。李云英在多年临床中发现,喉喑病的金实证多挟风,金破证多挟痰瘀。

金实证

风邪为百病之长,李云英认为急喉喑的病因病机多为风邪当先,携外邪犯肺,首袭咽喉所致,故临床多伴咽痒、咳嗽,风热者则喉痛、喉肿。大部分慢喉喑乃急喉喑失治、迁延不愈所致,故仍有风邪滞留的可能。

金破证

当喑病失治,或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则致病程冗长延绵。喉咙脉络受损,久病入络必留瘀,正如干祖望所言,“多言损气,气损则滞,滞则生痰、生瘀,久则痰与瘀相凝结,由无形而终至有形有质”。所以临床局部检查可见声带充血、肥厚、晦暗,伴慢性肥厚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喉部良性病变。

因此李云英治疗急喉喑时多用疏风化痰法,治疗慢喉喑多以活血祛瘀法为主,可随证兼以清热解表,或健脾利湿,或软坚散结。但由于喉为上位,且喉部声带脉络细微,而活血祛瘀之药多走下行,一般的祛风活血之品恐难以尽去喉中细络之风及瘀,于是李云英则利用虫类药搜剔祛瘀之性,结合辨证用药,增强治疗效果。

辨证用药

虫类依仗其窜透搜剔之性,被广泛用于外风、内风、血伤入络、沉疴痼疾。因喉部位在上,虫类药多选清轻向上之品,既易达病所,又可防峻烈之品耗血伤正。虫类药大多属有毒之品,故临证选用,一要细审其证,有其证用其药,二要严格掌握剂量及疗程,中病即止。

搜剔风邪

李云英认为治急喑、风喑的虫类药物多善飞行,少善爬行,最大的特点是窜透而善搜剔风邪,如蝉、蜂、蚕。其气味俱薄,浮而易升,可拔邪外出,发散诸热,对风温毒邪之急喉喑、风邪致喑而经久不愈者,虫类均能截能擒。蝉蜕轻而性甘寒,入肺肝二经,既能宣散肺经风热,又能清肝经风热;僵蚕辛咸气平,入肝、肺二经,能散风降火、化痰散结;咸竹蜂味甘酸,性寒,入胃、大肠二经,能清热泻火、祛风定惊。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表证甚者加入蝉蜕,痰多者加入僵蚕,喉喑日久有热者加入咸竹蜂,均有较好疗效。

祛瘀散结

喉喑日久不愈,挟风挟火,或因肝气郁滞致痰瘀阻滞脉络,结于喉部则见癥瘕。善爬行或善疏土的虫类药如地龙、僵蚕、蜂房、土鳖虫、全蝎、蜈蚣等,具有搜络剔邪、逐瘀消癥、软坚散结之功,均归肝经,常以其软坚攻坚以治癥瘕肿块。李云英认为,对伴有肝气郁滞或声带麻痹之喉喑,借此类虫药善入之性以攻久滞,疗效颇好。其中,僵蚕有化顽痰之功,对于长年痼疾且夹有痰瘀者甚效。但此类药除地龙、僵蚕外,其余均有小毒,且大多药味较重,需慎重斟酌用量。如全蝎常用3~6g(1~3条),蜈蚣为1~3g(1~3条),老年体虚者慎用。

验案举隅

何某,女,43岁,因“声音嘶哑反复10年余,加重1月余”于2006年4月13日初诊。近日患感冒,既往有慢性咽炎病史。刻下:声嘶,说话费力,轻度咽痛,痰少,时有咳嗽,咽干,大便偏硬。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滑细。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提示双声带充血肥厚,色红,前中1/3交界处见对称结节样突起,表面光滑,声门闭合欠佳。

诊断:西医诊断为双声带小结、慢性喉炎,中医诊断为慢喉喑(气阴两虚,风火内郁)。

治法:益气养阴,疏风清热。

处方:太子参30g,人参叶15g,射干15g,蝉蜕6g,牛蒡子10g,咸竹蜂2g,猫爪草20g,桔梗10g,木蝴蝶10g,胖大海10g,竹黄10g,甘草6g。4剂,水煎服,日1剂。

4月17日二诊:声嘶较前减轻,咽痛缓解,但仍痰多色白,大便烂。舌淡,苔白微厚,脉滑细。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提示声带色红稍暗,结节仍突起,肿胀减轻,有少许白色分泌物附着。守上方去牛蒡子、蝉蜕、竹黄、胖大海过于寒凉解表之品,加蜂房、僵蚕各10g,赤芍、昆布、茯苓各15g以加强化痰利湿、祛瘀散结之功。7剂,水煎服,日1剂。

4月23日三诊:声音轻度嘶哑,痰少质稀,时有清嗓,无咽痛、咳嗽,舌脉同前。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提示见声带色淡红,无明显肿胀,结节缩小一半,无分泌物,声门闭合好转。守上方去蜂房、射干、桔梗,猫抓草减量至10g,加诃子肉、浙贝母各15克敛肺开音、化痰利咽。7剂,水煎服,日1剂。

4月30日四诊:声嘶转清,偶有轻微声嘶,余症渐消,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提示声带结节微小,声门闭合可。嘱患者注意用声习惯、清淡饮食,续服上方7剂后症愈,1个月后复查电子喉镜提示声带结节已消。

按咽喉病日久不愈,病邪结聚于喉,或过度发声,耗气伤阴,喉咙脉络受损,皆可致痰瘀凝结,致使声带肿胀不消,甚至形成小结、息肉,妨碍发音而为喑。初诊期间兼感风热之邪,风热表证为甚,故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二诊时风热表邪已减,但痰湿已生而瘀未消,则以化痰祛瘀为主;三诊时,仍以太子参、人参叶益气养阴护本,猫爪草、茯苓清热利湿,僵蚕、咸竹蜂、赤芍、昆布、浙贝母共奏搜风祛瘀、化痰散结之功,诃子、桔梗一敛一宣,使此方清润不滞、宣散不耗。诸药合用,使肺气宣通,痰瘀皆去,气机调畅,诸症自愈。(陈彩凤  广东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