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张景岳对中医男科学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7-02-21 00:00:00

张景岳(1563年-1640年),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祖籍四川绵竹,明初以军功授绍兴卫指挥,遂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幼聪颖,年十四随父游京师,与长者交往,后从名医金英(字梦石),尽得其传。壮岁从军,后以功名未就,乃回乡矢志攻读医学,医名日增。张景岳博学多识,著述等身,对中医学术继承与发扬居功至伟,本文浅论其中医男科学术概况,以窥一斑。

提出“命门水火”说与阴阳一体论

1.命门位置与实质“命门”是中医男科学重要研究对象,首见于《灵枢·根结》中:“命门者,目也”。《难经》对命门与精、气、神及人类生殖的关系有简要描述。由于古籍于此没有过多的阐述,致使后世医家争论不一。明代,具代表性的学说如孙一奎的“命门动气说”、赵献可的“君主命门说”等均各有发挥,张景岳总结前人认识,提出命门的位置“居于两肾之中而不偏于右”,认为“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总主乎两肾”,与赵献可的观点接近。他认为命门是“水火之府”,是“阴阳之宅”。同时又将命门释义为在女子为产门,在男子为精室。《景岳全书·传忠录》云:“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1]。张景岳认为命门水火即元(真)阴与元(真)阳,“阴、阳”又作“精、气”解,他认为命门的元(真)精与元(真)气是化生脏腑精气的根本,他在《景岳全书·命门余义》说:“五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又说:“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藏之化源”,即认为命门之元精、元气是维持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源泉。

2.命门水火说与阴阳一体论张景岳融合理学思想的阴阳一体、阴阳互根是其阴阳思想的核心。在此思想基础上,他针对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提出“阳常不足,阴本无余”之论,并创立以命门兼具阴阳、水火为特点的命门学说,认为肾主水而水中有火,命门真阴涵摄真阳。他的学术思想与“阴阳”紧密相关,阴阳互根、精气互生始终贯穿其间,将命门水火说与阴阳一体论统一。首次提出阴阳一体同源于气观点,有“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论点,在《类经·阴阳类》中说:“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一即气,二即阴阳,他认为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对此做了进一步阐述。他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的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须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著名论断,脱胎于《黄帝内经》“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理论;对后世男科临床从肾论治影响深远。明清以降形成的关于补肾原则:“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精中生气”“气中生精”之论,更是已经成为中医男科临床圭臬[2]。

重视阳气与“治形宝精”的养生观

1.养生以养阳为第一张景岳重视阳气,认为万物之生死皆由乎阳,他说:“生杀之权,皆由阳气”,“得阳则生,失阳则死”,“阴阳之进退,皆由乎阳气之盛衰耳”[3]。他认为人之身、长、壮、老都由阳气为主;精血精津皆于阳气化生。藉以阳气为主导的思想,他提出了“阳强则寿,阳衰则夭”的养生观。张景岳的重视阳气思想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阳气者,若天与地,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把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比喻为太阳:“天地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4]。张景岳倡导温补的实践,把顾护元气,温补命门作为养生的重点,以养阳气为第一的养生思想贯穿其养生与治疗男科虚损类疾病中。

2.治形宝精为养生重点明代以前的养生理论突出精神调摄对长寿的作用,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治形论》云:“人之所有者唯吾,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身之首务哉”。他认为生命始于形体,故将治形列为养生首务,“善养身者,何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张景岳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和《庄子》“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的观点;提出了“养生当治形,治形当宝精”的观点。张景岳把保养人的形态作为养生的重点,并认为治形的重点是“宝精”;并提倡适当服食温补精血之药,如熟地黄、当归、枸杞等味,精血互生、乙癸同源,滋养肝肾;创左归丸、三阴煎、大营煎等补益精血、养肝肾之名方,均体现其“宝精治形”的思想,且仍可作为现今男性摄生保养重要方法。这些思想亦体现在男性房室养生方面,张景岳继承《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并吸纳儒、释、道三家性学理论,形成了“养阳保精”的房室养生观。他认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提倡性和谐,论及“十机”,涉及子嗣、人事,重视夫妻性和谐,提出了夫妻性和谐与否与男女体质、情欲、动作、生活等密切相关。张景岳对性事活动的场合、时间选择、时气的宜忌等都有一定的论述,把性医学、心理学与性事活动等结合起来。张景岳倡导性和谐的房室养生观至今仍具指导意义。

中医男科疾病诊治的规范与创新

1.拓宽男科疾病病因、病机、治法张景岳对男科疾病如淋浊、癃闭、阳痿、血精、遗精、疝气等独有自己的创见。明代以前,淋、癃不分,《景岳全书》列“癃闭”专篇,已详分气闭、气陷、气虚、败精阻窍、热灼津枯、热壅肝肾等病机,治疗或补或泻、或清或利,重视气机升降、膀胱气化。张景岳仿朱丹溪,运用探吐法治疗癃闭,痰气逆滞者,投以二陈汤、六安煎,热闭气逆,投以大分清饮,气实血虚者,则用四物汤。此外,于癃闭急症,又归纳为3种外治法:药物熏洗法、猪膀胱导尿法、鹅翎管加水银通导法等,是继孙思邈“葱管导尿法”之后的一次创新。张景岳首次提出“阳痿”病名,一直沿用至今,完成了阳痿辨证论治理论架构。张景岳对阳痿病机归为:命门火衰、精气虚冷、七情、湿热、思虑焦劳、惊恐伤肾等。论治则反对滥用温补,命门火衰者,治以右归丸、赞育丹、石刻安肾丸,气血虚弱者,治以左归丸、斑龙丸、全鹿丸。思虑惊恐伤肾者,治以七福饮、归脾汤等。肝肾湿热者,治以滋肾八味丸、大补阴丸、虎潜丸。他对前阴病、杨梅疮、囊痈、悬痈、遗尿、虚损等均有详尽论述与发挥,内容已涵盖了现代中医男科学的主要病证。此外,张景岳重视情志与男科疾病的关系,他认为情志有8种,注重情志对脏腑之间的影响,强调“心”在情志病因中的重要作用,是首次提出遗精心理疗法的医家;于阳痿,张景岳已认识到从肝论治,提出思虑惊恐伤肾的情志病因,在药物治疗同时,注重配合情志疏导,谓:“必大释怀抱,以舒神气,庶能奏效。否则,徒资药力无益也”。

2.男科制方遣药与创新张景岳重视方剂学,既总结前人经验,又不断创新,创《古方八阵》《新方八阵》,其制方融合其重视阳气、擅于温补思想,用药以温理药加补虚药配伍为主。许多名方沿用至今,如治阳痿方,创五首名方,即右归丸、赞育丸、左归丸、七福饮、滋阴八味丸。配伍具有重在滋补肝肾、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清肝胆等临床特点。张景岳重视阳气的同时,亦注重阴津的滋养,其中以左归丸、右归丸最能体现其阴阳一体、重视精血思想。两方以补益药为主,6味共有药物,其中4味以甘温滋润的填精益髓、养血滋阴药。值得注意的是两方均重用熟地黄为君药,在右归丸中并配伍当归,张景岳擅用熟地,《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配伍药对中,熟地黄加当归的频率高达17.96%[5]。他认为熟地黄、当归实乃“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厚之药”。可见张景岳非常重视精血,他提倡“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的治疗原则;补益精血治形最宜早用、久用、广用、重用、纯用[6]。同时,张景岳尤其重视元气,强调培本固元,温补元阳,滋补真阴,使阴阳趋于平衡[7]。他这种阴阳并调、精血同补的制方思路值得深思。

男性生殖医学研究上继承与发扬

1.优生优育学古人重视优生优育的思想多纳入到房中术中,包括求子思想、道家思想。对于前人认识,景岳既有继承,又有发扬,《景岳全书·妇人规·子嗣》篇中涉及性学、优生学等思想,其中《宜麟策》更是成为后世生殖医学名篇。其中如择偶,张景岳摒弃明以前古人相学择偶观,根据脏腑形质理论,提出优生学观点的标准。《景岳全书·妇人规·基址》中说:“声细而不振者不堪,形体薄弱者不堪,此藏蓄之宫城也;饮食纤细者不堪,此仓库血海之源也”。这些均体现张景岳对男性择偶优生学角度的重视气血、脏腑功能思想。此外,专篇《宜麟策》,为求嗣名篇,该篇除总论外,以天时、地利、人事、药食、疾病、男病、女病等论述十一段,均包括了现代优生优育的基本要素。另外,如“十机”之女方动机之阖辟、时机之童稚、暗产之有无等提倡晚婚,注意性和谐、性事宜忌、孕期性生活等对优生的影响等,对后世生殖医学理论影响巨大。

2.精室理论构建及对不育认识“精室”概念至明代逐渐形成,最早可溯源至《难经·三十九难》中:“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后世医家对于男子是否有胞一直不明确,张景岳认为男子也有胞,“胞者,子宫是也,此男子藏精之所,皆得称为子宫,惟女于此受孕,因名曰胞”,提出精藏于胞,张景岳深化对“精室”的认识,进一步解释:“胞,即子宫也,男女皆有之;在男谓之精室,在女谓之血海”。并对“精室”的位置在《类经·附翼》中描述:“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当关元、气海之间”,这些阐述对现代中医男科“精室”为奇恒之腑说构建有一定影响[8]。对于生育的认识,张景岳以《灵枢·天年》“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为指导,重视父母精血健全强壮对于后代的重要性,在《类经·疾病类六十二》中说:“夫禀赋为胎元之本,精气受之于父母也”。于治疗又不固执一端,他总结:“种子之方,本无定轨,因人而药,各有所宜。故凡寒者宜温,热者宜凉、滑者宜滞、虚者宜补、去其所偏,则阴阳和而生化著矣”。治疗男性不育,张景岳多辨证施治,多选还少丹、全鹿丸、无比山药丸、当归丸、赞育丹、右归丸、大补阴丸等;并认为男性不育病因在精,而治疗宜以男性为主,必要时兼及妇人,这种治则和认识较为中允。张景岳治疗不孕不育症,重视父母遗传因素、男女同治的思想,在其所处时代,具有超前性。

结语

张景岳论述所涉及男科疾病门类较全面,论治精当,条理井然,特色鲜明。综上所述,张景岳对中医男科学术贡献的特点:其一,重视总结前人经验,推陈出新,形成新理论;其二,研究范围涉及性学、皮肤性病学、心理学、生殖医学等现代医学范畴,注重临床实践观察与总结;其三,综合经络、部位、脏腑辨证,探讨男科杂病的证候分类,形成新规范,注重临床转化;其四,将临床与中医传统理论相结合,制方用药独到,创造名方后世沿用较广。总之,张景岳说理不流于空,俱能于前人陈义上有所发挥,理论与实践贡献巨大,对中医男科新理论构建与研究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456
[2]樊友平.中医男科学史.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3:235
[3]明·张景岳.类经.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4
[4]明·张景岳.类经附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40-443
[5]朱化珍,陈德兴.张景岳《新方八阵》配伍规律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1034-1036
[6]谭学林.张景岳补肾法特点探析.中医杂志,2001,42(7):389-391
[7]李雅琴.张景岳补虚法探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0(26):2128-2129
[8]章增加.试论精室理论的源流、实质及其意义——兼与精室睾丸论商榷.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1):826-827

【作者】郑军状;崔云;江大为;黄敬南;陶方泽;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